臺湾的民间流行一种说法,照顾阿兹海默症的人,由于不堪压力的增加,精神的负荷,体力的付出,经常照顾者比病人先倒下,这种悲剧性的断言,使照顾者一直笼罩在一股恐惧的氛围。与父亲经过此症,九个月来才渐体会,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陪伴的日子仍有许多的体会与学习。
塬来,生命是那么俱有可塑力、重新学习与更新。这使我想到圣经所记:「耶和华(上帝)必时常引导你,在乾旱之地……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水流不绝的泉源。」(以赛亚书五十八.11)
渐忘的节奏
「老」不是一种惩罚,而是生命自然的程序,老人的病症也不是一种悲剧,而是身体逐渐煺化的徵状。父亲的徵状,在断层扫描下呈现的是「血管性的失忆」,随着脑部血管的畅通与否,成为记忆与遗忘的起伏节奏,但是我们的情绪必须跳开这个节奏,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
7月底送父亲到臺北石牌的老人看顾中心,我希望专业的照顾可以舒缓每日换药担心摔跤(他已在家摔跤四、五次)、夜裡走失、身体清洗,清除粪尿等压力。塬本期待看护中心老人间的互动,能够补足他长期在家与他人的疏离。
滚球的运动
我每天都去看护中心看他一次,有次还在活动厅陪他与十多位失智老人,在个社工师的带领下,玩保龄球(橡皮製)滚倒塑胶瓶的游戏,父亲被选为班长。他滚第一次瓶子没有倒,坚持要滚多次直到瓶子全倒,这也感染了其他老人,大家都要如此。
那一天,志工刚好没有来,我临时担任捡瓶子与球的任务,捡了约二个小时。开始时,每个老人冷漠的看着我,没有招唿,没有微笑,没有多余的眼神留给别人,大都直视前方。二小时后,大家有话、有笑、有鼓掌的…场面热烈。我汗流满面,弯的腰酸,却发现我有陪老人玩保龄球的恩赐。
爱的无声节奏
五天后,父亲吵着要回家,就自己搭计程车回家了。这裡的凝聚力显然没有超过他离去的意志力,由于吵声大,又用柺杖敲,看护中心只好让他。父亲逃离看顾中心,并没有登上报纸,也没有电视台现场SNG报导,但是看护中心、家裡、办公室的电话却不断联络,后来父亲抵达家门。
夜裡,我回家看他,他静静的坐在客厅的书桌前,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也未提挂心的事。
就我而言,父亲知道地址,能让计程车司机开车回家,证明他对于地理空间还有记忆的功能。就父亲而言,任何问题只留下一个简单的想法,要回家就是要回家,没有什么好商量的。这是失忆老人的惯性反应。了解就好了。愿上帝恩待,怜恤父亲。
一个月后,父亲安息。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