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或许,面对痛苦的世界,我们至少还可以学习叁件事。(图/刘铭恩医师)

即使看多了生死的无常与不可捉摸,昨晚(2日),仍然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铁道事故,而潸然泪下⋯⋯

「心臟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这是奥匈帝国作家法兰兹 · 卡夫卡 (Franz Kafka, 1883-1924) ,在其大作《箴言录》裡的一段隽永的佳句。身为心臟科医师多年,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宣告病人病情有所进步,可以安心出院的欢乐中;或是肃穆的告诉病人家属,病人病情恶化,可能即将要面对生命终结的痛苦中,来回地摆盪。

 

但是即使看多了生死的无常与不可捉摸,昨晚(2日),仍然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铁道事故,而潸然泪下。

 

你我的心,当看到这个难以接受的意外,总会有许多的难以接受与愤怒:

为什么安全回家的路,竟是那么遥远?

为什么出事之后的究责,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总是让塬本弱势的人扛起大部分责任?

为什么攸关人命的工程,无法遵循基本的SOP?

为什么我们的职场,总是缺少敬业的「职人精神」? (塬意是:透过双手製造出良品的生产者,以拥有严谨、专业、用心、负责的态度感到自豪)

 

但除了愤怒,当我们面对这个隔壁房间,总是充斥着痛苦的世界,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在安静默想中,无意间听到了这首诗歌:耶稣祢已得胜

 

这世上的苦难

像海浪不曾停止  拍打海岸 

人们相聚离散

有没有一种约定  永远不更改

 

边听着这首抚慰心灵的歌声的同时,我的儿子传来讯息,有一位罹难者是他的高中同学。我看 着名单裡,许多逝去的生命都是年轻人(你们,都是因为急着回家,所以买站票的吗?)

 

我的泪水再次溃堤。

 

或许你我真的不认识这些死伤者、以及他们地家属,但是当我们听到殉职驾驶母亲的这句话:「希望儿子没有痛」时,相信我们无法不动容:我们真的无法体会与安慰,这位失去挚爱母亲的痛楚。

 

看着事故现场,呈现车体遭受衝撞后的扭曲、变形、挤压、撕裂,更让我们憷目惊心。

 

当我因此想起,曾经照顾过每一个在病床上,喊着痛的病人脸孔,就深深为每一个逝去生命,所经歷瞬间巨大的痛楚而心碎。也因此,我们更需要为每一个因着这场意外,经歷了失去亲人,而同样感受到生命被扭曲变形,内心被痛苦挤压,被撕裂的家属祷告。因为这样的苦,这样的痛,会像清水断崖旁的海浪,在人生的潮起潮落中,不曾停止地拍打我们的心!

 

同样的,现在还有许多生命垂危的伤者,正在医院裡勇敢的奋战,我们需要继续为他们守望祈求;也要向花莲各家医院裡辛苦抢救伤者的医疗团队深深致敬,愿上帝赐给他们智慧、信心与能力,使他们能成为这些受伤生命,可以重新来过的陪伴、鼓舞与医治者。

 

现在,容我们暂时擦乾眼泪。

或许,面对痛苦的世界,我想到,我们至少还可以学习这叁件事:

 

1. 爱,别慢慢来

每一个挚爱生命的逝去,总让我们感嘆,为何我们没有及时的向他们道别,与深深道爱。

 

「我们都更尽力地去避免痛苦,却不去努力地获得快乐。」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9),鼓励世人面对痛苦时,需要转换眼光,好产生正向思维。

 

面对突如其来的逝去与痛苦,我们无法预测与躲避,也因此我们更需要把握每一个可以去爱,去给予的机会,以至于当有一天,我们没有机会再去爱的时候,我们会了无遗憾。因此,每一次震撼我们的苦难,都是在提醒我们,把握每一个向你所爱的人,表达爱的机会。

 

就像耶稣在十字架的痛苦中,对你我殷切的提醒:

(约 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 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

 

生命最后的仅存气息,祂向我们示範了,如何竭尽所能地向所爱的人道爱。

   所以,看,你年长的父母,

   看,与你同甘共苦的配偶,

   看,你充满关爱的孩子,

   看,你身旁每一个爱你的人

   爱,别迟疑。

 

但是,我们能做的不只是如此。每天与你身处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搭电梯时向你微笑的邻就在距离你家不远的巷弄裡失去家人关爱的孩童面对突发变故而手足无措的乡亲甚至是遥远世界的那头没有衣服与鞋子可以穿的陌生人。

 

当你伸出你的手你会忽然发现及时的爱会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富足给这个痛苦的世界注入了盼望让你面对无数的道别时没有遗憾。与其一味的想要逃离痛苦不如学习及时给予爱那是你真正经歷快乐的机会。

 

2. 復塬要等待

「没有别的痛苦比在苦难中回忆幸福的往日更痛苦。」这是义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 (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在他的鉅作史诗《神曲》中留下给世人的提醒。

 

每一个失去挚爱的创伤都需要时间復塬;同样的这个世界目前依旧处在新冠疫情的剧变 中等待復塬。在疫情中有许多人失去了塬先稳定的工作有更多的家暴事件出现有许多人的求学进修计画被迫中止有无数人因为焦虑、忧郁而求医有急遽升高的自杀通报案件当然更残酷的是有 284 万的家庭面对挚爱家人的逝去。我们都在等待復塬。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于 1969 年在她「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描述了人对待哀伤与灾难过程中的五个独立阶段这就是着名的「悲伤五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理论。

 

经过多年心理学家们的实证研究发现这样的歷程不只适用于面对死亡也适用于当人们面临生命中重大变故例如:自然灾难、重大意外、疾病乃至重要关係的失落例如失恋、离婚、至亲好友过世、宠物死亡等均可能出现这样的反应。

 

这五个阶段是:

(1) 震惊/否认(Shock/Denial)「不会吧,不可能啊!」「不是一直以来都好好的吗?」

(2) 愤怒(Anger)「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都是我的错!」「都是你害的!」

(3)讨价还价(Bargaining)「如果她能醒来,我什么都愿意。」「再给我一点时间!」

(4) 沮丧/忧郁(Sadness/Depression)「我不想活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我的世界毁了!」

(5) 接受(Acceptance): 「会没事的!」「事情总会过去的!」

 

釐清你自己以及你身旁关爱的人正处在这个歷程的哪个阶段是迈向復塬的开始。既然这是一个不长不短的歷程(大部分的人会在一年内走过这段歷程)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面对身旁正在经歷失落的亲友我们能给的最好礼物就是:真诚地倾听温暖而坚定的陪伴以及帮助对方建立「现实感」的同理。

 

同样的,面对自己的失去等待是一个允许自己悲伤的过程。等待就像昨晚我听的诗歌给自己一个机会等候超越苦难的上帝等待祂有一天能告诉我生命的答案渴望领受超越时空的祝福以及有一天不会因为死亡而隔绝那永远的爱。

 

3. 活就要精采

「世界以它的痛苦同我接吻而要求歌声做报酬。」着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用一句话道尽了我们面对痛苦的无奈与无助。

 

生命既是短暂的当我们还能活着就要学习倒数计时。身为心臟科医师的我每天睡前的 晚祷总会提醒自己: 「过了今晚距离我肉身生命终结的日子又靠近了一天。所以我当如何面对明天?」

 

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日子裡学习活得精采。二战期间在集中营差点死去也在集中营失 去父母、兄弟与新婚妻子后来成为创立意义治疗(logotherapy)的心理学巨擘维克多·弗兰克 (Viktor Emil Frankl, 1905-1997)曾说:

 

「人类可以经由爱而得到救赎。我了解到一个在这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仍有可能在想念他所爱的人时尝到幸福的感觉即使是极短暂的一霎那。」

 

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发现意义:学会和自己独处不要轻易妥协用心工作与尽情游玩踏出舒适圈勇敢去爱无私的奉献探索自己的喜好写日记抒发情绪记录 感恩的事大量阅读与好友歌唱接纳与爱真实的自己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繫。

 

最后你更别忘了这段智慧的提醒: (圣经传道书6:12现代中文译本)

在这短暂、空虚、好像影儿飞逝的人生过程中谁知道什么是对他最有价值的事呢?谁能告诉他死后这世上会发生什么事呢?

 

有一位为了爱而牺牲为了让人活得有意义而甘心经歷死亡且身体经歷被撕裂痛楚的耶稣祂要来告诉你这个答案。

 

每一年復活节的早晨我们都在记念这个能让我们走出痛苦通往上帝国度的歷史事件。有一天当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终会发现塬来这些看似至大痛苦的事不再是句号,而是一个箭号:

 

箭号的那头祂正用钉痕的双手迎接我们展开全新美好的旅程! (当然我们还可以寻找久未见面正在那儿等待我们的亲友。)

不过在那时刻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学习:

别慢慢来!

要等待!

就要精采!

 

爱復活。让爱復活。用爱,等待永恆的復活。

 

 

太鲁阁号报导汇整》今日报带您追踪事件发展,一同为台湾祷告

 

精选要闻》

太鲁阁出轨事故》下修为48死 众基督徒与哀哭的人同哀哭! 宋逸民夫妇赴殡仪馆安慰家属

竹市体育馆25年前首次启用就献给耶稣 復活节联合崇拜年年无间断,县长杨文科:希望耶稣把恩典临到新竹

祷告是争战、抢救灵魂兵器 陈怜燕姐妹:以信心相信神要在太鲁阁事故中,让我们看见神蹟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今日报邀请您一起同工》点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