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农场裡,乳牛、母鸡、小猪正讨论着要给爱他们的农场主人一个生日惊喜!便讨论到要为主人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培根蛋加牛奶,乳牛、母鸡开心的表示他们愿意出牛奶跟新鲜的鸡蛋,但小猪却犹豫不已,有动物看了不屑的指责小猪说:「人家乳牛、母鸡都二话不说的答应了,小猪你怎么这么不配合?主人对你不好吗?你不爱主人吗?为何不肯同样的付出呢?真是的!」小猪委屈的澄清:「做培根蛋加牛奶,乳牛、母鸡只需付出牛奶跟多下一颗蛋,但我却需要失去一条腿啊!」
也曾有叁位年轻的基督教教友都念了医学院,教友A毕业后决定常到偏远地区去做医疗工作,教友B与C却选择在都会区的大医院,便有教友开始评论:「教友A真是比较敬虔!比较像耶稣,所以肯到偏远地区去,教友B与C就差多了,比较想赚钱,不肯作出那样的牺牲,心态比较世俗、不够敬虔,我们要多学习教友A啊。」
但事实上,评论者却没有看到,教友A出自富裕家庭,家中兄弟姊妹多、且上一辈在医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使得他对于常去偏远地区行医较无后顾之忧,也较无需烦烦恼日后的出路,而教友B、C则皆是独子,家庭背景亦皆无教友A良好,教友B家有贷款要还,教友C家则是有重大伤病的父亲要照顾,自然无法说走就走,但这样的抉择,却因此被某些嘴快的教友给议论为是「比较不够敬虔」的人。
不知以上两个故事有否让您觉得有似曾相识、或被当头棒喝之感?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用一种「肤浅的平等」去评论每一个人,甚至乐此不疲、用这样肤浅的平等观去鞑伐那些我们认为「不够好」的人,在一旁讲得好不正气凛然,而却忽略了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处境。这种正义感,我个人称之为「失控的正义感」!毕竟人非圣贤,或许是造物主早已预见人类易有这样的盲点,是以在《圣经》中提醒世人要懂得「彼此体恤、存谦卑的心」,以免人们的言行已不知不觉被这种肤浅、暴衝的正义感给驾驭了却不自知。
这种失控的正义感,往往让深陷其中的人自以为是在「替天行道」,但在别人眼中却早已是不折不扣的「道德魔人」;不但没有如自己所想像的活出神那般谆谆善导的样式,反而让自己在大家眼中活像个魔道。
别让失控的正义感伤了人!别急着用肤浅的平等观去检视每一个人的抉择、风格与生涯规划,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难处与状况;这世间固然不乏该被您我指责的对象,但在开口评论之前,先多想想当事者所可能有的处境,方能让您的评论更客观、更有公信力。
【上帝的小叮咛】
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彼前叁:8)
(文章授权/施以诺教授)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