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罗春明牧师的咖啡宣教事工,有一段充满恩典的故事。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编辑中心製图)

喝咖啡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着个人的品味,但可曾想过:一包冲泡的咖啡,不只能向他人展现生活价值,也能藉此传福音;甚至能帮助少数民族咖啡农,不被盘商低价压榨,不致埋没真正健康、高水準的「精品咖啡」?

「CG丛岗咖啡」创办人罗春明牧师,不只是咖啡盘商,同时也是早期大陆开放探亲后,第一批前往大陆参与圣经教育培训工作的宣教士。

但,他怎么卖起咖啡了?

1987年大陆开放台湾探亲后,大陆教会就不断地唿求外界协助。因当时农村教会虽蓬勃发展,但缺乏具系统性的圣经教育。因此,当时福音差会就邀请当时台北「神的教会」罗春明牧师参与圣经教育的培训工作。

2000年,罗春明在大陆成立了少数民族神学班,直到2006年,他也跟着毕业学生前往云南,陪伴少数民族的神学生一起服事。2010年,他在云南成立传道人培训中心。

 

给少数民族传道人一支钓竿学会钓鱼 展开营商宣教

「神要兴起一批少数民族的传道人,在各个乡镇建立教会。」罗春明领受唿召后前往云南,帮助少数民族的传道人,并以自身牧会经验与金钱资助,开展中国偏远地区的宣教工作。

他坦言,少数族群教会的奉献通常都不足,弟兄姊妹较没有供应传道人的能力,传道人须自给自足;而信仰上,少数族群仍有文化与传统的限制须突破。因此,罗春明必须在宣教工作上,协助给予正确的圣经教育与经济支援,盼给他们「钓竿」、也教他们学会「钓鱼」。

此外,他也训练他们,「如何透过做生意的方式,建立教会。」这是营商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的一种模式,以做生意的名义接近少数族群,建立信任关係后,才更容易贴近人群传福音。

咖啡生意的异象 不仅助更多咖啡农,更盼进深入内地穆斯林世界

「要藉着咖啡事工,进入『穆斯林』世界。」这是罗春明起初投入咖啡生意的异象。他认为,喝咖啡是一种生活文化,在中国已愈普及。在大陆宣教27年来,他主要出没在大陆东、南边,从内蒙古西边、陕西、甘肃、西安到云南,而这些地方都是穆斯林的世界,所以盼藉咖啡深入内地穆斯林世界。

罗春明回忆,2012年一位传道人拿了一袋「云南保山市丛岗村」的咖啡豆给他,盼其能为他们的咖啡农找到生路。当地咖啡农长期受到大盘商不合理对待,咖啡豆的收购价格低到连成本都收不回,使得部分咖啡农放弃种植了叁代的咖啡树,转种其他农作物。

罗春明牧师在大陆云南成立的咖啡农庄。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努力专业化 成立咖啡农庄、生产优质的保山小粒咖啡-「卡蒂姆」

「老实说,当初卖咖啡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差异化』,只希望帮忙把咖啡能卖出去。」他为了帮助当地咖啡农,让他们辛勤耕耘的农作物有对等的收入,一面认识咖啡产业、一面瞭解公平贸易。2014年才与当地咖啡农户合作,成立产销合作社,并开始专研咖啡相关知识,设立咖啡加工厂,还将生产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的设备和专业技术引进来台,自行烘豆。

罗春明特别引进「红樱桃计划」,透过有机耕种、精工採收到专业製作的训练,让当地农民种植更优质的咖啡豆。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努力专业化就是丛岗咖啡的不同。」咖啡要成为一种生活品味,势必得让人感受产品的好处与安全,尤其丛岗村位于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边,海拔高,更富有黑土种植条件;农民就算买不起农药与肥料,仍可以年年採收,不用休耕。但当地农民缺乏种植知识,因此只要能帮助他们学习有机耕种、精工採收到专业製作的知识,就能生产优质的「卡蒂姆咖啡」(Catimor)。

「丛岗庄园」就是在罗春明的协助下,引进「红樱桃计划」-透过有机耕种、精工採收到专业製作的过程,成立咖啡农庄。

罗春明为帮助云南少数族群,成立产销合作社,让农民更有机会学习种植咖啡豆技术。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丛岗咖啡」是云南保山地区特有的小粒咖啡「卡蒂姆」(Catimor)。早在1958年,保山小粒咖啡就在英国伦敦国际品尝会裡荣获一等品,甚至被大陆誉为「全国咖啡之冠」。卡蒂姆咖啡是阿拉比卡的亚种,「不苦、不涩是精品咖啡的基本功,但卡蒂姆更优于其他精品咖啡!特殊的『喉韵』,略带核桃木香、水果酸味以及最后回甘的层次。」这是卡蒂姆品味的重点。

产销合作社成立当天,罗春明(左)为此献上感恩祷告。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行销自己来 结合福音的经文咖啡包

罗春明将丛岗咖啡引回台湾后,虽然起初不太让业者认可,但他特别以「产地直销」的方式,省去盘商的利润拆成,使消费者能以实惠的价格,喝到精品咖啡。甚至前往「品嚐会」,亲自泡咖啡给品杯师品嚐,才渐渐打开台湾市场,让当地咖啡农有了更好的收入,藉此产出更好的咖啡。

罗春明牧师为了将咖啡与福音结合,特别以「挂耳式」的包装形式推出经文咖啡。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还为了将咖啡与福音结合,特别以「挂耳式」的包装形式推出经文咖啡。其目的不只让人享受咖啡美味,更重要的是,让基督徒可以在请朋友喝咖啡、聊天时,透过包装,将神的话与见证,很自然地将咖啡的生活方式,分享信仰。

一盒「罗牧师部落精选咖啡」内有6种不同风味,共12包。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一盒「罗牧师部落精选咖啡」内,有6种不同风味,共12包,经文更包含安慰、鼓励、生活指引或提醒,其包装上也有简约风格的插图,基督徒可针对不论是慕道友、未信者,或基督徒,选择适合的咖啡经文,看图说故事一样地分享信仰与见证。未来,罗春明更希望设计出更多经文的插图,为咖啡做福音包装。

卖咖啡没有隐藏的事 重视品质与安全比赚钱重要

不仅如此,他甚至将每次运抵来台的咖啡豆送SGS检验外,还送至台大农艺系进行「考种」与「杯测」(cupping)、品质分类到真空包装。最后,就连自己也考了一张国际证照,为的就是让咖啡变得更好,更让人信任。

罗春明牧师为了丛岗咖啡的品质,特地送至杯测。 (照片提供/罗春明牧师)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12:2)

2014年,罗春明将丛岗咖啡引进台湾时,碰巧遇上食安危机。对此,他有感而发:「许多人做生意的目的不外乎赚钱,以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就连在咖啡产业裡,也有业者把淘汰的咖啡豆,再製后便宜卖出。消费者喝下肚后,出现不良的反应也觉得正常,但真正新鲜的咖啡对身体有益无害。」

「我能体会基督徒事业家每天都需要依靠神的恩典,甚至在决策上也是如此。」从26岁开始全时间服事,但他从来不懂企业家每天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他们不仅要面对商场的试探,还要学习如何「分别为圣」。因为,他也曾遇到有业者直接掏出50万现金,向他买品质较差的咖啡豆2,500公斤,对方盼能赚取更大的利润。但他拒绝了,因为「连我自己都不敢喝的东西,我怎能给人喝?」

如今,罗春明创立的丛岗咖啡事业,仍在贷款中,但他为这一切的付出深感乐意。他以歷代志下16章第9节分享,「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祂心存诚实的人。你这事行得愚昧;此后,你必有争战的事。」

他卖咖啡的动机与出发点,对神、对人都「心存诚实」,上帝必鉴察,也必祝福。因此,他不担心未来的经营方向,因上帝已向他显明,为他开路。特别是经文咖啡已顺利在各基督教书房上架,甚至有咖啡店认同丛岗咖啡的品质,开始经营使用。

不只将焦点放在咖啡身上,他同时也希望将丛岗咖啡的生产行销模式,套用在其他产业上。因着营商宣教,将福音传给让更多国家的少数族群与弱势人民,发展其产业,获得合理收入,培养自给自足能力,改善生活,并间接带动当地的宣教工作。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