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现今世界就像「集中营」,人们如同被关在这裡面;因着罪的工价,结局是死亡。在这必死的结局裡,有什么能胜过死亡?

2015年上映,一部描述1944年最恶名昭彰的「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的电影《索尔之子》,今(2016)年不仅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去年更获得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的讚赏。

描述二战时期犹太人苦难的剧情片,诸如《辛德勒的名单》或《穿条纹衣的男孩》等,都将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情节以梦幻般的手法呈现故事,但集中营的真实生活与不人道程度,宛如人间炼狱。但《索尔之子》将集中营的人道问题,写实化搬上檯面。

儘管歷史事实是,在这个集中营裡,匈牙利政府遣送了将近44万名犹太人;但匈牙利籍犹太裔导演拉斯洛杰莱斯在片中直探人性道德良知的矛盾抉择,及其信仰上的生死观。

《索尔之子》男主角索尔与犹太拉比。

《索尔之子》男主角索尔与犹太拉比。 (照片来源/ Son of Saul)

长镜头跟拍直捣集中营的写实面

电影中的男主角名叫「索尔」(Saul),又译作「扫罗」,他是匈牙利犹太人,在集中营负责清理毒气室的成员。

一开始,导演透过数分鐘的长镜头,一路在索尔的身后跟拍,使观众逐渐发现他是毒气室的工作成员。索尔面无表情看着,被迫脱光衣服的犹太人进入毒气室后,依然面无表情地收拾着衣物。过程中,观众看不见屠杀的画面,却能听见毒气室内哭嚎的声音,直到最后看到清洗充满秽物与血迹的毒气室地板,观众才接收到屠杀的讯息。

来到集中营,不管是贵族、市井小民或衣衫褴褛的街友,所有人都要脱光衣服,集中在浴室淋浴后,索尔见完他们最后一面的工作就是清理同胞尸体,还要确认尸体死亡与否,若还活着就得通知医护人员运往解剖室解剖。当故事随着跟拍画面持续放在索尔清理尸体的目光时,他发现一名倖存的男孩,剧情才开始出现变化。

为犹太男孩安葬追思 述说爱与救赎的寓意

索尔在集中营负责毒气室的尸体清洁工作。

索尔在集中营负责毒气室的尸体清洁工作。 (照片来源/ Son of Saul)

这位少年虽倖存,却被前来检查尸体的纳粹军官闷死,并送往解剖,但索尔拼命保护男孩留得全尸,希望能好好安葬,他不仅在种种困难下,将尸体偷出解剖室,还一度将男孩当作自己的「儿子」,并渴望找到「拉比」,举行一场犹太告别仪式。

全片没有艺术片的冗长剧情,仅将集中营两天的生活压缩至2小时以内,让观众目睹种族灭绝、囚犯起义、以及藉索尔突破困难安葬尸体,隐含出其中寓意。索尔知道,身为清理毒气室的工作人员,最终也将被屠杀(德国纳粹将此工作称为「守密者」,以确保屠杀暴行不曝光);但他的行为却象徵「爱与救赎」的意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索尔的同伴受不了他差点破坏逃亡计画,更提醒他说:「你根本没有儿子!」,但索尔却回答:「这个儿子不是我妻子生的!」让人思考索尔的良心与悲悯。

索尔为了将男孩安葬得安息,不惜与拉比展开逃亡。他虽然无力脱离死亡的宿命,但男孩的气息激起了他对生命的怜悯,使他安葬这男孩。虽然犹太拉比的安葬仪式最终没有成功,索尔也在逃亡途中被枪决,但冒着生命危险寻找拉比的爱,让索尔面对必死的结局中得到安息。

因为爱,胜过死亡

《索尔之子》不只与真实歷史有关,反而让人看见探索生死的价值。

《索尔之子》不只与真实歷史有关,反而让人看见探索生死的价值。 (照片来源/ Son of Saul)

整部电影的背景锁定在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歷史,对身为匈牙利人的导演来说,各界影评几乎一致认为,《索尔之子》隐含着匈牙利人对当时协助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歷史行迳,试图透过电影寻找歷史救赎,却让人看见生死的价值。

彷彿告诉我们,生命有限,就像活在集中营一样,终究将会消逝,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人的有限与脆弱,就像纳粹欺骗犹太人「洗澡」,在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没有一丝反抗地进入毒气室,生命就像失去永生的盼望一样。

然而,电影中,索尔面对必死的结局下,仍愿意牺牲代价寻找拉比,替男孩安葬,因而展开逃亡,最后途中被枪决。这种悲悯之爱彷彿如同耶稣在逾越节前告诉门徒,祂将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抹大拉马利亚拿着一瓶高贵的真哪哒香膏,全倒在耶稣的头上;纵使无力对抗死亡的结局,索尔仍因爱的缘故,得着救赎的盼望,还有胜过死亡的勇气。

▌HOT!!! 本周超热门 ▌

男人需要的第一件事,不是女人

见证上帝执行「不可能的任务」  福音电影「争战室」大大跌破影评人眼镜

穆斯林主动要求听「耶稣」! 上帝搅动北非伊斯兰硬土

「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比尔‧威尔森:你的委身,要强过自己的情绪

一位成功基督徒企业老闆:要成为顺服的「战马」,因骑在背上的是「耶稣基督」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