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回忆起,曾有个一般生,起初坚持不碰特教生,一次活动中,小朋友们要围圈牵起手,这位一般生转头一看旁边是特教生,马上就放开手、还抹了抹衣服。但过了一年,这位一般生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只愿意接纳,还会主动去照顾特教生,「他从不喜欢到愿意,是点点滴滴转化的,我们没有勉强,他就是慢慢看着学来,不是被教的。」
慈母非营利幼儿园于1997年成立,至今已二十四年。(图/陈惠铃园长 提供)
耶稣基督出生伯利恆,襁褓中的他在马槽裡,没有舒适荣华。1996年,天主教美国玛利诺会的甘惠忠神父,因见许多有缺憾的婴儿,宛若小耶稣,出生没有欢迎与祝福,便筹设伯利恆文教基金会,服务台南境内六岁以下、发展迟缓的婴幼儿及其家人,并以「融合教育」促进社会大众对他们的认识与接纳。
台湾早疗教育先驱甘惠忠神父,于伯利恆文教基金会下设有台南市第一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管理中心,并在台南学甲、佳里设立以「融合教育」为办学理念的非营利幼儿园。
今年,学甲的慈母非营利幼儿园(以下简称:慈母)陈惠铃园长,在校服务将迈入第22年。她回忆刚接手时,只有一个班级,学生是个位数。
陈园长说:「20几年前,社区对融合教育还不太清楚,对特教生的接受度也不高,所以早期真的还蛮辛苦的。」她总坦诚地向家长解释园区的服务,并努力地告诉他们,孩子们在融合教育中会有那些成长。
而孩子生命的改变有目共睹,慈母慢慢升到两班、四班,如今招生须採抽籤制,学员要先来报名,园方依照政府规定排列优先顺序后,再开放名额。
陈园长说:「我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孩子生命的正向转变,和社会与家长的肯定。」除了上班时间,陈园长不时投入个人时间,她说:「在家裡就不知不觉会想:还可以再做哪些事情?是很愉快的心情。」
学校有一群好伙伴,除了认真努力的教师们,园方也重视与家长的关係经营,大家怀着共组家园的梦想前进。
慈母师长们合照,右一为陈惠铃园长。(图/陈惠铃园长 提供)
融合教育的慈母非营利幼儿园
早在叁级警戒前,慈母全校师长和家长,马不停蹄地準备毕业典礼,大家讨论形式、行政联繫、衣服租借等等,小朋友们也兴奋地练习表演,未料一切进行到一半,因为疫情必须取消。
园长说:「我们还是抱着一点点希望,如果七月份顺利开课的话,还是会举办简单隆重的领证与受奖活动。」
慈母以「融合教育」办学,共有30个小朋友,特殊生8位、一般生22位,由叁个老师和一位助理带领。园长说:「感谢天主的祝福,点点滴滴的故事每天在发生,老师是孩子们能和平共处,一起学习及生活的关键。」
生活细微处,以身作则并带动讨论
一般生如何学习和特殊生相处?就是观察老师对特教生的方式,耳濡目染下,也会想一起照顾特教生,而老师们总会把握机会,在生活中教育。
园长举例:「像班上有视障的小朋友,要如何牵他的手?不是两隻手都拉,也不是两隻手拉两个小孩,许多小技巧,老师们除了示範,也会利用每天简短的班会时间,和同学们讨论。」
陈园长分享:「教育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非一时勉强而来。而每一个人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不管讲得好不好。」
疫情前的课堂情景。(图/陈惠铃园长 提供)
疫情前,一般生和特教生一起游戏的画面。(图/陈惠铃园长 提供)
疫情下,停课不停学
疫情下,慈母停课不停学,校方也开放托育服务给有需要的家长。老师们轮流教学,也进行教区的清洁消毒,或重新检视、规划小朋友的学习区。
在家教育的家长,可採老师提供的丰富学习活动,如美劳、儿歌、律动、故事绘本、科学小实验等等。老师也会透过视讯逐家聊天、联繫情感,了解孩子在家状况,并关心家长是否需要协助?如帮助身障家庭申请补助。
陈园长说:「我们以『防疫不停学.亲子同乐会』为主题,老师每天提供3到4种的课程,有静态有动态,让大家用比较开心、休閒的方式进行,许多家长也会在群组上分享成果。」
在家亲子教育的家长们,纷纷在群组分享成果。(图/陈惠铃园长 提供)
最大的「缺乏」也是最佳的「优势」
重视与家长沟通的慈母,除了开班级群组让家长表达想法,也有联络簿、班亲会、家长访问及满意度调查等多元管道,其中,更以一个「特殊优势」致力保持与家长间面对面的沟通。
这个管道就是「慈母没有交通车」。即使很多人以为必要,但陈园长表示:「我反而感到没有是一个优势,因为每天都会和家长见面两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立即沟通。」
陈园长说:「有些学校会把家长看作老闆或金主,但我总说我们是合伙人、是伙伴,要一起协力照顾好我们的小朋友。而家庭教育越彰显,孩子在学校也越容易学习。」
疫情在家亲子教育。陈园长坦诚用心,致力和家长培养「好伙伴」关係。她说:「家庭教育越彰显,孩子在校学习也就越容易。」(图/陈惠铃园长 提供)
小孩子,也能在服务学习中温暖成熟
陈园长回忆起,曾有个一般生,起初坚持不碰特教生,一次活动中,小朋友们要围圈牵起手,这位一般生转头一看旁边是特教生,马上就放开手、还抹了抹衣服。
但经过了一年,这位一般生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不只愿意接纳,还会主动去照顾特教生。陈园长说:「他从不喜欢到愿意,是点点滴滴转化的,我们没有勉强,他就是慢慢看着学来,不是被教的。」
还有一次,一位母亲和园长分享,她和孩子参与家长会的感动,说到掉下了眼泪。塬来,这位母亲的孩子是特教生,需要用抱的方式照顾。
上厕所时,一位一般生和她打招唿:「阿姨好!」她问:「妳认识我吗?」这位小朋友就对她说:「我认识啊,您是那位需要照顾的妹妹的妈妈。」
这位母亲十分感动,小小的学生竟表现出温暖成熟的态度,完全没有用负面言语形容她和孩子,她流泪地说:「没有歧视,我们在这裡是被接纳的。」
精选要闻》
圣灵復兴运动迈入50禧年》从一场聚集扩大为全球40天祷告和61天24小时敬拜讚美!
遇见疲惫不堪的消防员 餐厅女服务员一个暖心举动,竟为瘫痪父带来天翻地覆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