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徒该如何面对清明节?(照片来源/Shutterstock)

清明节期对基督徒犹如属灵战场,不知如何面对祭祖、拿香、传统仪式等,又不想被家人认为基督信仰不孝敬长辈。事实上,圣经裡早有应对方式。

祭祖=孝顺?

「孝顺」在华人社会尤为重要,然而在圣经十诫提到相同观念: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12)父母是生命的源头,孝敬父母也是尊重我们的源头,而所有一切全来自于神。因着习俗与传统,而不知不觉将孝敬与祭拜划上等号,因此将塬来不相关的二件事结合在一起。

 

灵粮神学院院长谢宏忠牧师曾提到,祭祖含有宗教性与伦理性之成分。「宗教性」是把祭祖当作「亡灵的崇拜」,认为祖先会赐福庇佑后代,若不祭拜,他们会变成孤魂野鬼,带给阳间人厄运。

 

约伯记7章10到11节提到,云彩怎样消散逝去,照样,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他不再回自己的家,故乡再也不认识他。此段经文指出,人死后到阴间去,不会成为鬼再回到人间,更不会在人间有任何的活动,毋须拜死去的人。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表现于行动上的便是祭拜祖先。一个作法一旦成为传统,就容易使人心受到禁锢,以传统取代了塬本美好的德行,而失去塬意。

 

真正的慎终追远,应是父母还在时,好好尊重、对待他们。「磕头跟鞠躬」在传统文化裡面,代表对长辈的尊敬,比较是属于「伦理」层面的意义,而不属于宗教性,因此是可以的。追远是要记念我们的源头,形式上的祭祖,使我们能想起来的不过就是四、五代,真正的追远是追溯人最初真正的源头是神。

 

替代传统仪式的方式

新丰圣洁会牧师刘修泉曾建议,基督徒可以其他方式代替拿香、烧纸钱,例如教会中举行追思叁礼(倒水礼、献花礼、点烛礼),祖先牌位,尽量请回公祠堂,不然就以祖先遗像取代,并悬挂劝世文、孝道篇。

 

由于环保意识抬头,烧纸钱已不再是问题,不拿香则需基督徒先祷告,并与家人沟通取得共识。最重要的是,平常自己要有「好的见证」,不要等到祭祖的场合才来坚持。他也提醒,千万不要说:「祖先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全家…」,只要单纯强调追思与孝道的「伦理性」。

 

祭拜过后的食物能否吃?

泰山幸福教会牧师赵晓音分享,在哥林多前书可见,保罗在当时代如何应对社会风俗:

 

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哥林多前书10:21

 

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哥林多前书10:25-28

 

前者类似于台湾的大拜拜,是为神明祝寿;后者则非为神明祝寿,较接近拜祖先牌位为目的。虽圣经无清楚对于祭拜食物的规则,但我们可以其观念来反思所面临的台湾习俗衝击。

 

面对清明祭祖,基督徒应保持弹性,适时配合与调整自身。台南圣教会高敏智牧师建议,平时生活中就可做出基督信仰的榜样,例如:带领家人做谢饭祷告、带祷告等。这些福音行动虽对于第一代基督徒充满挑战性,但当面临如清明节的类似祭祖活动时,家人会清楚你的信仰,彼此情感更不会因此而产生衝突。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