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张柏霖表示,受洗后要有使命感、为上帝而活,不能只想要祝福,却不背起十架跟随神,神最终要审判这样的人。(图/截自新酒浸信会 YouTube、freepik)

日前,新酒浸信会邀请「爱加倍教会」主任牧师张柏霖,以主题「111的属灵意义」分享信息。事实上,圣经中有许多和「1」相关的故事,背后都有属灵涵意。有天,耶稣将会再来,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过程,透过「1」,我们要用全新角度看事情,不但要与神同復活、同藏在基督裡,将来还要和耶稣同显现在荣耀裡!

圣经中的叁个「正月初一」

圣经中有叁个关于「正月初一」的记载:1) 上帝用洪水审判世人,洪水煺的那日2) 上帝要摩西设立会幕的那日3) 希西家王开始洁净圣殿的日子

 

张柏霖表示,透过这叁段经节,得见神循序渐进教导人与祂「对齐」。立起会幕,代表开始学习事奉上帝;清洁圣殿污秽之物,使我们除去生命拦阻,更多亲近神。这也回应到信息主题「111」,分别代表:一同復活(追求的开始)、一同藏在神裡面(追求的继续)、一同显现在荣耀裡(追求的目的)。

 

歌罗西书3:1-4「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復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裡。

 

1.一同復活

首先,张柏霖牧师问众人:受洗是为自己,还是为神?受洗若是为了自己,那么受洗完就结束了,但若是为了神,则旅程才正要开始。

 

与耶稣同復活,代表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耶稣基督在我们裡面活,因此须把所有观念,调整转向上帝,此后不再寻求自己的开心,而要时常问:什么才是神的心意?

 

自我感觉并非不重要,只是自以为的方法,常没有带我们通往平安,而是死亡之路,如箴言14:12所言:「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于此同时,张柏霖提醒以下两种人,小心自己正步上「以为正」的路:1)常看新闻,却很少看圣经2)常只看人外表,不看内在的人

 

要与神同復活,不只是口头宣告,更要以行动实践,学习做神儿女、做僕人。前者指我们与神的关係,后者是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及反应。

 

「关係对了,反应就对了,」当我们实践神的诫命,就能活出神的荣美样式,如此,人看到自己就如同看到耶稣,喜爱与我们相处。

 

有次,张柏霖牧师为家庭关係祷告时,神告诉他,要从整理家裡做起,于是开始为两个儿子折被子;过了一段时日,他发现儿子开始会主动折被子,虽不是折得很整齐,但自己透过此小小举动,改变家庭氛围。

 

圣诞节时,他收到大儿子的讯息,表示感谢他和妈妈,营造温馨家庭,这就是「做僕人」带出的果效。看似很小的举动,却传达出父亲的关爱。因此,张柏霖建议所有父亲,开始为孩子「折被子」,为亲子关係增温。

  • news-details
  • 张柏霖牧师提醒,不要只看新闻,却很少读经,也不要只看人的外表,而不在乎内在。(图/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若是离开耶稣这位大牧人,我们的重担将随之增长。(图/shutterstock

2.一同藏在神裡面

曾有新闻报导,国外有隻羊走失6年,因没有牧人理毛,当牠被发现时,身上的羊毛重达60磅(约27公斤),为一般羊的6倍。

 

由此可见,离开羊圈、牧人,使这隻羊身上背负沉重的「包袱」。张柏霖表示,每周主日聚会,就是让神话语「清理」我们的想法、担忧;若没有「藏」在耶稣裡,心中的包袱将越发沉重。

 

「不要把时间花错地方,不要把盼望花错对象,」他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多余的忧虑,要记得,唯一的盼望在乎神。

  • news-details
  • 一个人得着救恩后,最重要的是,能否保守自己的心,持守到最后。(图/shutterstock

3.一同显现在荣耀裡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因此,当耶稣基督显现时,我们可以同享祂的荣耀。张柏霖牧师说,基督徒常在唱诗、敬拜时,经歷神的同在,感觉很棒,相信当祂再来一定会更棒,但我们是否能持守到「最后」呢?

 

2010年,智利发生严重矿灾,33名矿工共受困69天(8月5日-10月13日),随着天数增加,大家越发不抱盼望,没想到,他们却在最后奇蹟生还,一个也不少!

 

脱困过程中,基督徒工头领班是关键人物,他不仅担负分配粮食、联络地面、勘查情况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常为眼前景况祷告,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可见,持续藏在神裡面、抱持积极想法,最终一定会经歷上帝显现和介入

 

最后,张柏霖牧师以罗马书8:18经文共勉:「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基督徒得救是在乎盼望,不要随便跟随世界,或凭自己感觉,鼓励每个人,新的一年,透过「111」再次对齐神,一同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直待那日,一同显现在神的荣耀裡!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