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黄伟南牧师、王秉韵牧师跟多数教会不太一样,他们在主日崇拜讲完道,收拾好讲台上的东西后,就轻鬆转过身,坐在讲台上的沙发上,等待弟兄姊妹「问问题」!(图/心欣城市教会 提供)

你见过这样的主日聚会吗?每周聚会后,通常由牧师带领回应诗歌,然后作祝福祷告,最后散会。然这间教会很「不一样」,牧师讲完道,竟然转过身、坐在讲台上的沙发上,这时发话权则落在弟兄姊妹身上,他们热情地拿起麦克风,一个个问道:「牧师,那你觉得…」、「我感受不到爱,牧师怎么看?」、「我没办法继续爱我老公」,甚至也有非基督徒参与提问。

 

全程毫无彩排、毫无流程,纯考验牧者的瞬间临场反应:「不会觉得被问(某些问题)是被挑战、被冒犯,反而是代表弟兄姊妹『正在向你搭一座桥』。」黄伟南牧师说。

  • 黄伟南牧师分享主日聚会后的Q&A心得。(摄影、剪辑/记者黄睿慈)

想想看,教会主日聚会的「最后」,都是用什么形式?

 

有些教会的牧者会带领祷告,有些则是唱回应的诗歌,也有些牧师会宣读哥林多后书13:14经文:「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我们弟兄姊妹同在,从今时直到永永远远,阿们!」作为结束。

 

但黄伟南牧师、王秉韵牧师不太一样,他们讲完道,收拾好讲台上的东西后,就轻鬆转过身,坐在讲台上的沙发上,等待弟兄姊妹「问问题」!

  • news-details
  • 黄伟南牧师坐在讲台沙发上回答问题。(图/心欣城市教会 提供)

顺从圣灵的感动,火速开工

去年五月起,全台爆发疫情,众教会纷纷转为线上主日聚会,延续到十月左右正式解封,恢復实体聚会。有一次,王秉韵牧师坐在台上听道,看着丈夫黄伟南牧师在讲台前宣讲,而讲台后方还放置着装饰用的两张沙发,她突然灵机一动,心想:线上聚会时有Q&A问答时间,那恢復实体为何不也做Q&A呢?

 

王秉韵形容,过程中如「神来一笔」,经歷从圣灵而来的感动和平安,她立刻告诉丈夫,也与教会核心同工分享想法,众人都表示支持,于是,七天后,也就是下一个主日聚会,他们「正式开始接招」!

 

「第一次要做(Q&A问答时间)刚好轮到我讲道,先生有外堂讲道,第一次我有点剉…本来都是讲道,突然你就要在大家面前坐下来,我其实很害怕,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当时她镇定地宣布「我们等等会有Q&A时间,你有问题都可以举手,同工会递麦克风给你」,说完后直接坐下,心想:现场大概是一片沉寂吧!

 

没想到,还真的有人小心翼翼地举起手、拿起麦克风,开始问问题,渐渐地气氛越来越热络,结束后有人特地跑来对她说:「我觉得教会这样子很好!」

  • news-details
  • 台下会众拿起麦克风提问。(图/心欣城市教会 提供)

心与心相连,深渊与深渊相应

有一次,王秉韵的信息主题说道:「我们要把生命宝座的位子交给神,不要自己坐在上面,要交给神掌管。」就有一个弟兄提出疑惑:「牧师,可是我们这样就会失去自我。」

 

她接着回答,「其实我们人都是从神那边来的,都要从神认识自己。」这时,有另一个在台下的弟兄也回应:「这位弟兄,其实你所谓的『做自己』,是从文化、家庭和背景所塑造的『你认为的你』,如果你要知道自己是谁,还是要从神那个角度。」

 

透过主日信息后的Q&A时间,弟兄姊妹与牧者的心好像能紧紧相连,且每个问出的问题,刚好也能成为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人的帮助,如深渊与深渊相应,让整个主日聚会彷彿「活了过来」,多了亲密感、人情味。

 

察觉弟兄姊妹每个问题背后的核心思想,对症下药

「Q&A有一个最大困难点是,你要很快地抓到弟兄姊妹的问题,你要去察觉。」黄伟南牧师说,有些人不会一下敞开心房,反而会问些表面的问题,这时牧者需要带领他澄清问题,引导其思想更深入的部分

 

例如,曾经有位30多岁的姊妹问道:「我父亲好像没有很爱我,他比较偏爱小孙女,我该怎么办…?」这位姊妹越讲越难受,在主日会场频频掉泪。

 

事发很突然,完全来不及做準备,这种状况下,你会怎么做?

 

黄伟南回忆,这位姊妹似乎把所有爱的源头都指向父亲,但人心裡面渴望爱的来源,有时是其他人没办法给你的,唯有从神而来。这是第一步,认清他问题的核心思想

 

第二,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我们通常会诠释他的情境,而不是直接把真理告诉他,说『你不该把希望寄託在人身上,要在神身上』这样有点残忍。」王秉韵分享,这种情况通常会先同理对方的情绪,然后才把神的安慰带给他们。

 

第叁,切勿直接辩驳论断对方,而要花时间陪伴他们,告知他们即便在苦难中,神的恩典依然都在。

 

第四,就是引导他发掘问题背后的成因。曾有人问「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再说谎?」通常牧者会鼓励他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谎?是惧怕刑罚,还是认为自己不被接纳?还是他只是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其实这些问题,远比直接告诉父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来得重要。

  • news-details
  • 黄伟南牧师(右)与王秉韵牧师(左)。(图/记者黄睿慈)

彼此搭桥,一来一往的互动更加真实

我们的主日信息,其实就像在向弟兄姊妹『搭一座桥』。」黄伟南说,有时牧者很努力地去搭信息的桥,但其实都进不到弟兄姊妹的内心,但开放Q&A后,弟兄姊妹开始对牧者「反向」提问,这座桥,也就自然而然地搭上了。

 

至于,会不会担心有人问的问题很冒犯、牴触信仰?或是问一些跟主日信息无关的内容?抑或是在主日后现场情绪大宣洩,只单顾说着自己的感受呢?

 

「很多人会认为是攻击,或说『牧师,你都不怕被问什么问题吗』,我反而觉得(被问问题)是好事,不论是他的过去经验也好、对话很挑战也好,至少他先搭了一座桥往我们这边走。他不是在挑战教会,而是福音透过他问出的问题,在这裡(心裡)开了一扇门。

 

王秉韵牧师笑着补充,「每一次Q&A都像在教牧(辅导)的感觉!」

 

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託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彼得前书5:2-3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