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上左至右:杨锡儒牧师、冯珮牧师。下:会众敬拜。(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多数人最初之所以信主,是出于自身私利,很少听到基督徒一开始受洗,是为了想完成传福音大使命。但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们都是罪人,都会从「我」的观点出发。

 

然而教会需要面对:基督徒若长久停留在这阶段,容易变成「吸管式基督徒」,而我们是否要任由门徒这样发展?

 

4月13日,高雄牧者合一协会与高雄联祷会,于福气教会举办每月联合聚会,来自约40间跨教派教会、机构参与。会中福气教会主任牧师杨锡儒与冯珮牧师,分享该教会所执行的「黄金叁角鍊」机制,用战争来比喻,使众人更理解福气教会是如何赢得慕道友的心、带来幸福小组的胜利!

「幸福小组」就是在打仗

高雄福气教会主任牧师杨锡儒表示,许多教会推动幸福小组,有些会跟他反应推得很辛苦,有些则很难推动。对此杨锡儒分享,其实每一个幸福小组的开启,就是在打仗。而论到打仗,是动员全国上下的事情,就如国家级战争,战败很可能就直接灭国了。

 

何况幸福小组就是整个教会在打仗,若只有一部分的人打仗,其他人做别的事,影响军心,这样战争怎么会打赢呢?且打仗难道不需要后勤部队吗?

 

杨锡儒更是指出,没有后勤部队的幸福小组,时常面临兵疲马困、后继无力的情况,兵易战死沙场,这往往是因为「只做幸福小组,却不做门徒训练」。

 

「门徒训练」就是战争中的后勤补给之一,但就算有门徒训练,内容也不能跟帮助幸福小组的运作大相迳庭。该怎么连繫二者?就是教会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

  • news-details
  • 现场敬拜。(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不要作「吸管式基督徒」

福气教会冯珮牧师接着分享,她常询问刚受洗的弟兄姐妹:为什么要受洗?往往得到的答案是「想要有所改变、因为听到很多见证,自己也想经歷改变、我有困难,需要得到上帝的帮助」...等等。

 

这些都是出于自身私利,通通与「我」有关,很少听到基督徒一开始受洗,是为了完成主的传福音大使命,但初信的弟兄姊妹这样的表现并没有不对,因为我们都是罪人,都会从「我」的观点出发。

 

但教会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这样的基督徒,过一段时间若还停留在这种程度,容易会变成「吸管式基督徒」,每天来教会的目的就是吸收恩典、人脉、知识、做生意机会、遇见帅哥美女...等,吸完恩典就回家了。

 

而教会领袖就要思考,是否要任由门徒这样发展?这是教会、牧者领袖的责任。

  • news-details
  • 陈见岳牧师主持开场分享。(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基督徒的黄金成长期

那该怎么做出改变呢?冯珮首先指出,从救赎观点来看,人类可以从黑暗入光明,都是因耶稣的拯救,人的命是耶稣的,是耶稣换来的,她笑着说:「我们要报恩,要爱耶稣基督胜过世上一切,这个要求其实是很合理的,道上兄弟都明白这个道裡;大哥救了小弟性命,小弟的命就是大哥的,赴汤蹈火都要报恩,何况基督徒呢?」

 

冯珮更点出,基督徒的成长也是有黄金期的,例如学语言,最好的时间是3至15岁,而基督徒的黄金成长期,关键就是刚信主的前两年,教会要把属天的价值观,灌输给刚信主的人

 

若错过,就容易使初信者成为主内的迟缓儿,还是常以「我」为出发点。

 

黄金叁角鍊机制

该怎么做,才能让门徒能转换人生目标,一生为主而活,完成主的大使命?

 

教会要刻意设计一套机制,扭转人的自私本性,这是教会的责任;若教会不这么做,基督徒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而福气教会的做法,就是设计「黄金叁角鍊机制」

 

黄金叁角鍊,表示这个机制要有「佈道系统、牧养系统、门训系统」,教会裡这叁大系统要紧密结合、有共同目标;若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共同目标,将会造成多头马车,没办法培养能传福音的人。

  • news-details
  • 冯珮牧师分享。(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以下分别详述「佈道、牧养、门训」叁大系统:

 

黄金叁角鍊机制─佈道系统 

高度技巧性

冯珮表示,传福音要有诸般的智慧、要有技巧,并要时时自省传福音方式有没有果效?比如若教会在路上发福音单张,发久了没有人想拿,就会让弟兄姊妹越来越没有人想发,导致教会越来越没有福音行动,自然就无新血加入。

 

策略要有效

有一次冯珮去一间教会,她回来就很好奇,认为这个教会很大、非常漂亮,但奇怪的是,这间教会每一年只有零星人数受洗,聚会人数仅100人左右,此时可以思考,是否为传福音策略出了问题?

 

冯珮提醒:「我们圣经都读到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大能是指出去传福音是有果效的,如果没有效,这些传福音策略到底要不要用?比如你每天出门左转都会撞到电线桿,你为何不想办法右转?要找有效的策略。」

 

高度争战性

传福音就是在跟魔鬼撒但抢灵魂,同工通常会经歷奇怪的搅扰,这些都是要让我们胆怯。既然在打仗,战略观就要很清楚;从牧者开始到初信者,都要知道我们正在打仗!

 

全体总动员

打仗最怕让前线战士孤军奋战,若让弟兄姊妹去战场,教会却没有后勤支援,导致最后战士壮烈牺牲,比如幸福小组,到最后便容易开不下去。

 

幸福小组不可以是弟兄姊妹个别性的行动,不能只有几个人在传福音,其他人都不传。比方说,若教会只要求青年牧区用幸福小组,教会中央却不排斥也不支持,将会让他们孤军奋战,且没有后勤支援是打不赢仗的。

 

黄金叁角鍊机制─门训系统

培养强烈的争战意识

门徒训练时,要让弟兄姐妹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负代价、花时间、花钱、花力气去传福音?「知道」这件事,比去执行更重要,领袖怎么培养这些争战意识,就是透过门训系统,来帮助弟兄姊妹建立观念,弟兄姊妹出去打仗就会气势如虹。

 

反覆烙印

属天价值观基本上是违背人性,时常在我们身上忽强忽弱,而门训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反覆烙印属天价值观,每一个学期上这些课,就再烙印一次,循序渐进教导、深化弟兄姊妹的价值观。门训系统是否成功,就要看弟兄姐妹有无开始对灵魂有负担、有使命感。 

 

门训与佈道同行

有时候,现实生活会缠扰我们,我们软弱超过自己想像,「我们门训系统有个规定,我们盼望每个参加门训系统的弟兄姐妹,他必须要一边传福音,一边要有门训系统进行,这样同步可以支持他、帮助他;虽然体力会消耗很多,但这是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冯珮牧师表示。

 

「有太多弟兄姐妹向我们表示,门训课程就像是充电,幸福小组像是放电,就像妈妈怀孕终于生孩子,最终看到慕道友生命改变,就会忘记辛苦;因为感动 ,下一期就愿意再当传福音的同工。」冯珮牧师微笑分享。

 

按照「门训目标」设计课程

课程多不代表好,门训系统是门徒训练,要很清楚知道这样训练门徒,到底能不能完成「门训目的」,这目的是:门徒要有能力完成大使命

 

很多教会有查考圣经背景的课程,这没有不对,但是这些知识只停留在脑子裡,我们需要进一步训练门徒上完课程后,会主动为主衝锋陷阵。如果门徒看到失丧的灵魂却没感觉,那就是失败的门训,无法达到目的。

  • news-details
  • 现场QA时间,图为弥陀长老教会陈新境牧师提问。(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黄金叁角鍊机制─牧养系统

生养关係

冯珮指出,细胞小组跟幸福小组,要有生养关係。刚受洗的人是属灵宝宝,要送到牧养系统去养,到合适的细胞小组内,让他感觉被爱、被关怀,而负责养他的,应该是塬本带他信主的那一批人,同样这群人,带回自己的细胞小组去养,这样才会养活。

 

亦即,被佈道系统中生出来,在牧养系统中被养活,这些基督徒才会顺利在教会,活出基督的生命来

 

战友情谊

要有属天价值观,就需要有战友、同伴、榜样可以看,才不会一个人带着属天价值观,孤军奋战。特别是刚信主的人,还不是很会传福音,若被拒绝几次,以后就不敢再传;但跟着细胞小组的人一起,有同伴、福长带领,就会慢慢上手。

 

后勤支援

冯珮牧师表示,「补给单位」通通是在细胞小组统筹分配,使幸福小组无后顾之忧,全体总动员才能带来正向循环。

  • news-details
  • 聚会现场。(图/特约记者谢宜彤)

牧养系统 VS 门训系统

细胞小组目标─情感连结

冯珮表示,一起出去传福音的人,彼此就像家人互相连结,而教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情感连结,通常初信者就是带着「我想常常看见我的小组家人、期待相见」 等心情参加聚会。

 

通常今天相聚,过两天再去吃饭,生活上有很多连结,小组们一起出去传福音时,一起得胜就很容易

 

很多教会不知道怎么操作细胞小组,往往就开始带查经,但有能力查经的通常都是小组长,最后变成全部的人都在听小组长说话,没有分享彼此生活的连结,像上课一样。

 

此外,新朋友往往听不懂「老基督徒」的属灵用语,导致幸福小组后来留不住人,因初信者在牧养系统过得不适应。冯珮说:「细胞小组应是要促进关係连结,促进归属感,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促进感情。」

 

门训系统功能─系统化门徒训练

冯珮牧师唿吁,不要把人摆错位置,若要初信者学习属天价值观,就应把人送到门训系统去造就;细胞小组则是要促进家人感情,细胞小组可以帮助教导初信者如何传福音,但完整的学习仍要去门训学习

 

选门训讲师

福气教会会找具战斗力、可以上战场、带兵长大、牧养上有结果的人当讲师,因此除了传道人,也有区长当讲师。

 

冯珮牧师分享道:「这叁个系统要紧密连结,我们每个系统都是目标一致,培养一生为主而活,完成福音大使命,培养一代又一代强盛的门徒。」

 

Q&A时间

Q&A时间有会众询问:「有一些教会有强烈不传福音的现象,不传福音还是可以过很好,要突破势必会有孤军奋战的过程,请问牧师的想法是什么?」

 

杨锡儒建议,不要只有牧师参加幸福小组研习会,因为牧师「热腾腾」地回去,却面对冰冷的一群会众,很快也会被影响;但如果能有一群同工,教会全部的人一起参加,就会不一样。

 

冰动叁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不传福音的文化是累积来的,能期待它会自动改变吗?改变需要刻意为之,如果你很清楚教会变成不传福音的教会,这是违背真理的,那么此传统就必须要拆掉。

 

改变,会经过一个「刻意的过程」,牧者要像发动机,要凝聚大家;若教会有200人不传福音,新进来3个热情传福音的,过一段时间容易被不传福音的人「吃掉」,这是大吃小文化 ,但我们要小吃大!

 

杨锡儒分享道:「你可以是强势文化,比如我会不断跟同工传递、沟通,等他们心思意念跟我一样,很快教会就会同心;就算200人中只有10个同工是强势文化,但我们是强势中的强势,其他190个不传福音是弱势文化...很快就会被这10个同工影响。

 

最后杨锡儒勉励:「文化就是如果你不做,很快就会被不传福音的吃掉了,所以要改变,新皮袋要装新酒,这样『黄金10年』一定要来到!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