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千万别抬头》剧照。(图/NETFLIX网站)

《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是一部2021年底的美国讽刺科幻片,以非常贴近现况的形式,呈现目前的社会样貌,讽刺现代人崇拜并追求科技与知识、金钱与权力、明星与八卦,不再相信上帝掌控着人类的命运,认为应该是人类能够掌握自己未来的道路,「以人为本」成了新的普世价值...

该电影角色中,贝许总裁彼得·伊舍维尔是崇拜科技知识并追求进步的代表,他认为持续开发新科技,就是人类的进步、科技与带来的财富,能改变人类塬本的道路,认为科技做为一种「智慧」能解决生命难题、科技能战胜彗星。

 

另一名角色总统欧林,穷尽聪明要通过大法官提名、逆转自己的丑闻、赢得期中选举,她善于操控人心的「智慧」令人乍舌,她对于权力与财富的渴望胜过保存其他人的生命。

 

当凯特·迪比雅斯基和她的教授蓝道·敏迪他们发现了彗星与撞击地球的时间,当然是需要高度科学知识才能做到,也被人信任为充满「智慧」的科学家,然而当他们发现自己其实不知如何自处,明迪与狄比斯基是否有比其他看来愚昧的人来得不愚昧吗?

 

影片中还有几个角色是看来愚昧的,例如八卦节目主持人、追逐明星偶像的大众、以及靠总统妈妈当上幕僚长的儿子。如同传道者说:

 

我用智慧专心探寻、考察天下所发生的一切事….我心里说:『看哪,我大有智慧,胜过在我以前所有统治耶路撒冷的人;我的心也多经歷智慧和知识的事。』

—传道书1:13,16

于是我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却在黑暗里行。但我知道他们都有相同的遭遇。我心里就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一样遇见,那么我何必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不会长久被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遗忘。可嘆!智慧人和愚昧人都一样会死亡。

—传道书 2:13-16

智慧人与愚昧人彼此相似,那智慧的用途是甚么呢?何须追求智慧?在如此虚空的前提下,就只能「让我们吃吃喝喝吧! 因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32节) 既然人人都有一死(看似愚昧的总统的儿子竟然存活下来!),不仅智慧人消失,智慧本身似乎也消逝了。

 

智慧十分有用,而愚昧是邪恶的,但两者的差异在人的身上几乎消失殆尽,导致智慧无法改变人的生命。且智慧是脆弱的,「勒索使智慧人变为愚妄,贿赂能败坏人的心。」(七章7节) 「死苍蝇使做香的膏油散发臭气;同样,一点愚昧也能压倒智慧和尊荣」(十章1节) 。

 

也许彼得·伊舍维尔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但他的愚昧(骄傲)压过他的成就。也许明迪与狄比斯基是出众的天文学家,但想要享受难得的受到重视以及群众拥戴名气的慾望,败坏了他们的心。个人生命中值得追求包括进步、权力、金钱、工作、快乐、良善,这些本身都有价值,但若是只看重自己,则这些在传道者眼中就如雾、如气、如烟。

 

我见日光之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看哪,全是虚空,全是捕风。

—传道书1:14

当彗星已经出现在地球的可视範围内,明迪、狄比斯基和奥格索普叫大家「抬头看看」(Just Look Up),欧林总统却要大家「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且注意自己,她说:「知道他们为何要你们抬头看吗? 因为他们要你们感到害怕。盯着前方的路,而且要低头,然后往前走一步,一步又一步。」

 

一步步走向哪裡?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因为所看的仅是日光之下的事,即使勇往直前在太空中走了二万年,好不容易终于找到类地星球,接下来又该走向哪裡?

 

影片中暗指所有的人应该都会被类地星球上的野兽吃掉,这真是虚空!传道者明白指出日光之上的事才是永恆的,才是值得敬畏的:「这些事都已听见了,结论就是: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当尽的本分」(十二章13节)。

 

当我们抬头看时,才知道凡事都是虚空、烟雾、云雾,在流沙一般消失的生命中,只有一件事存留:「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这是唯一稳固的锚点,若没有这一点,人与所有的行为活动就不算甚么。

 

影片最后的餐桌前的祷告说到,求天父赦免我们的自大与怀疑、让祂的爱带领走过黑暗时刻。这群人在死亡面前转向主毕竟算是有「智慧」,然而传道者早已看出这一点,「你趁着年轻、衰老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悦的那些岁月来临之前,当记念造你的主」(十二章1节)。

 

当经歷年老与病痛,死亡的阴影包围之时,这往往才是我们打算记念造物主的时刻,法国基督徒思想家以禄认为,在生命毫无喜乐的时刻,宣称自己转向造物主是虚假的,神成为最后的手段而不是盼望。

 

愿我们都能在年轻时(在有利的时机、在依然有敞开的路径、而不是无从选择、必须服从的时刻)记念主,才能献上满有喜悦和光芒的脸,才能献上充满感恩的祷告,而这时我们的一切行动与智慧,即使是烟雾,也是真实存在的,也才能发挥功能,即带领众人往上看,敬畏上帝,谨守祂的诫命。

 

(文章授权/ 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副教授 杨玮诚)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