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左为马偕所建的淡水礼拜堂。右为马偕150周年在古蹟举办的系列展览之一。(图/Tamsui Wiki、苏文魁长老 提供)

去到淡水,许多民众习惯看到马偕雕像、沪尾偕医馆等,仔细想想,一个地区的代表人物竟是宣教士!吸引许多民众参观,着实奇特

 

淡水文化工作者,亦是淡水长老教会长老的苏文魁,分享其中奇妙见证。

马偕后代承袭爱台湾精神

马偕来台宣教150週年,因淡水长老教会拥有丰富马偕资料,经由新北市府委託,于古蹟得忌利士洋行展出「马偕150,航向福尔摩莎-淡水」。

 

展览主持人淡水长老教会长老苏魁文,与马偕颇有渊源。昔日,苏魁文的父亲住进马偕医院时,一旁恰巧为马偕第二代偕叡廉,他在病房热心传福音,影响苏文魁全家进教会。

 

巧合的是,父亲受洗时,正为马偕来台90周年。

 

苏文魁还受马偕外孙柯设偕影响。孙柯设出生时,因父母盼继承马偕精神,将孩子取名「偕」,并由马偕亲手洗礼,成为马偕创办的牛津学堂(淡江高级中学、台湾神学院、真理大学发源地)首届学生。

 

孙柯设以优越能力,成台大首届毕业生,却婉拒至臺北一中(建中前身)任教机会,回母校淡江中学服务,亦是着名的乡土文史学者。

 

柯设偕曾编书籍《诗美之乡─淡水》,作诗歌颂淡水,「诗之港,画之街,富于歷史与传说的淡水美乡。翠绿的丘冈,殷红的城砦!充满色彩与旋律的港街。诗美之乡,淡水!」可见对这块土地的热爱。

 

忠心服事神,于教会主日学担任多年校长,及任教会长老,影响许多人。妻子萧美玉曾说:「上帝的话语是我们灵性的粮食,要牢记在心,而且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柯设偕是我非常重要的启蒙导师,并留下很多资料。」苏文魁回忆,自幼常受柯设偕一家照顾,记忆中,身为歷史学家的他,幽默风趣,很会说故事。

 

马偕后代传承基督信仰、关怀台湾,这让乘载歷史的马偕故事代代相传。

  • news-details
  • 马偕外孙柯设偕与萧美玉。(图/Tamsui Wiki

神奇妙工作,马偕成地方代表!

30年多前,台湾社会对马偕认识不深,但因本土意识刚抬头,各地盼推动代表人物,淡水长老教会即想到与当地息息相关的宣教士—马偕。

 

马偕留下日记、书籍、宣教报告、照片等丰富史料,还有子孙的口述故事,经教会整理后举办展览,并透过导览方式介

 

马偕对爱台湾的关怀与服事,深感动台湾人民,也引起政府重视,日渐成淡水重要代表人物。

 

全台几乎没有任何地区是以宣教士为代表人物,从中可见基督徒的热心,及神的奇妙工作。

 

走进淡水,随处可见马偕踪迹,河畔有马偕雕像;马偕故居亦为此地重要观光景点;马偕生平也融入文化、戏剧创作等,增加社区民众对教会的认同感,并潜移默化领人认识神

 

后来回到淡水的苏文魁长老,积极推动乡土文化工作,更受淡江校长之託,与校友耗费一年半,编写厚厚的校史课本,并藉由许多展览留下的资料,创办校史馆,助学校追本溯源,看见马偕对神及台湾的爱。

 

回到1872年,蒙受唿召的马偕,突破重重阻碍登台,向乡下牧童学台语,以医疗服务社区,并在家开始礼拜,马偕曾说,为台湾人「我不止一千次,情愿牺牲我的生命」。

 

马偕曾亲自教导学生,因缺乏校设,上课常以「以苍天为顶,青草为蓆」,故乡牛津大力发起募款运动,让马偕在淡水购地,并亲自设计督建「牛津学堂」(Oxford College),此为现今台湾神学院、淡江中学和真理大学的摇蓝地。

 

马偕这份关怀土地、怜悯人的心肠,蒙台湾人深刻纪念与感怀,也值得教会学习,活出爱神爱人的样式。

 

马偕葬于台湾时,留下遗言:

我衷心所爱的台湾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献给妳

我的生趣在于此

我衷心难分难捨的台湾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献给妳

我望穿云雾、看见群山 我从云中的隙口俯视大地

远眺波涛大海、远眺彼方──我好喜欢在此远眺!

诚愿在我奉献生涯终了时

在那大浪拍岸的声响中 在那竹林摇曳的荫影下

找到我的归宿…

 

最后,苏文魁分享,此次展览有宣教、医疗等,内容丰富,且展览地点「得忌利士洋行」与马偕关係密切,马偕日记中曾提及与船长为好友。首次在此举办马偕展览,深具意义。

 

马偕的生命不仅限于文字,更留下牛津学堂、沪尾偕医馆、马偕故居等踪迹。马偕150周年之际,不妨走访淡水来趟「马偕巡礼」藉此思想马偕宣教士留下的佳美脚踪,及看见神透过马偕完成的奇妙工作

  • news-details
  • 马偕150周年举办系列活动。左为台湾国乐团以马偕故事为蓝本,用马偕生命中叁个女性的观点出演「马偕情书」。右为在得忌利士洋行的展览,展期将至12月4日,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8:00;周六、日9:30-18:00。(图/苏文魁长老 提供)

  • news-details
  • 马偕巡礼地图。(图/淡水长老教会)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