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演艺界名人余天二儿女-余苑绮日前癌末离世,引起众人更加重视如何面对临终及安息的议题。(图/Shutterstocks)

死亡仍是生命之重,常叫人难以面对。近日,演艺界资深艺人余天、李亚萍的二女儿余苑绮,经8年艰苦抗癌,最终病逝,令父母家人皆悲痛万分。

面对「临终」——生命最后末期,几乎每个人都需要陪伴,无论是病者或陪伴者,你準备好了吗?

据媒体报导,余苑绮罹患直肠癌,挺过8年近70次化疗,日前病情恶化,癌细胞扩及全身,医生评估不适合再化疗,最终病逝,歇了地上劳苦。

 

面对「临终」,的确有许多层面需準备好,我们当如何同行?

 

马偕医院安宁中心吴淑慧牧师,有社工背景,进入安宁病房中心服事已满13年。丰富学识及陪伴关怀的经歷中, 她深知,临终陪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议题。

 

当病人即将进入临终或安宁阶段前,她所服事的马偕医院,会进行灵性全人评估,包含医学、身体、心理和家庭关係等评估,后向病患与家属提出全面性作法,协助提供不同关怀。

 

灵性照顾,每个病人需求都不同

「面对临终,每一个人的信仰状态都会影响。」她指出,个别关怀的会谈不可少,当病人仍能沟通时,要先根据病人状态确认需求,提供合宜陪伴及关怀,因病情常会突然变化急遽,也许过几天病人就安息。

 

所以,团队更要在有限时间内,尽快为病人提供灵性关怀。

 

有七成以上病人,不论与家人关係如何,都有家庭需要,至终回到「家庭系统」裡。而病者面对死亡的不确定感,多会期许宗教信仰至高者的带领。

 

安宁或临终阶段,该如何陪伴与连结?吴淑慧提出叁个角度:

病人与家人连结

病人与上帝连结

病人对于自我的连结

 

尤其是「自我」连结的部分,包含自我接纳、自我认同。当病患仍能表达心意与连结时,可透过真实陪伴、仪式感、动作或方法,完成其临终前的心愿或心情。


吴淑慧说,马偕医院安宁中心以完整团队来评估,最终会提供合适关怀,用「圆梦计画」、「临终道别」、「建立关係」等过程,协助患者完成心愿,或与家人连结、和好。


她提到一个真实案例,曾有一位科技公司中阶主管,壮年因罹肝癌而来到马偕安宁中心,对方个性冷漠,不开口、不理人,一切都要自己来,由于创业失败,也不联络家人来。当他越发虚弱,只能倚靠医疗人员协助。

 

院牧同工不断陪伴关怀下,才渐得知,他一直无法放下母亲过世的伤痛,意志消沉并自责,此时内心深处自认是很不值得的人,更是心灵贫乏者,因而对生命失去盼望,所以凡事相应不理。

 

当院牧部神职人员用行动予以接纳关怀,他深刻感受到上帝的爱及拥抱,才渐敞开。

 

牧师以真理的话鼓励:「灵裡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 」(马太福音5:3)听见这话,其眼睛发亮,相信神的怜悯与救恩,并回忆起儿时,母亲曾带他去过教会主日学,所以,主动要求于病房受洗。


院方社工同时持续寻找他的家人,直到他离世后,才终于连繫上对方弟弟。虽家人非常伤心,但得知他受洗且平安,实为安慰。

生命最后末期,几乎每一个人都需要「陪伴」。

  • news-details
  • 生命最后末期,几乎每一个人都需要陪伴。如何提供适切关怀?家人、病者都要充分沟通并和好。(图/Shutterstocks 、余苑绮脸书)

临终陪伴有叁环:医护牧养、病人、家属

1. 医护牧养:医护人员提供临终卫教,帮助家属不要有过多焦虑,可注意病人身体、唿吸等细微变化。院中牧者也能提供上帝的连结与代祷,得到属天的爱与力量。

2.病人:主动提供灵性上的陪伴,院牧为有需要的病人,以音乐性诗歌关怀,现场献诗、或透过广播硬体设备传送诗歌,或为其代祷。

3.家属:家人通常都有预期性悲伤,家属需彼此连结,彼此对未来有共识;可透过艺术治疗,使悲伤有出口,留下爱的作品与回忆,成为真实安慰。另外,神的福音也能为陪伴家属找到力量。

吴淑慧提醒,当认识临终的生命,是在上帝的爱与恩典裡,因为即使是「死亡」也是被祝福,是被上帝看重的,因万物生命都在神的主宰裡。马偕医院安宁中心服务已满32年,吴淑慧参与服事多年来,看见非常多上帝爱的见证与生命感动;疫情前,每周末院区会举办「福音茶会」,帮助许多家属,有家人因此受洗,至今仍享受教会生活。

 

她特别难忘的是,「专业人员」面对生命终末的挑战,如何愿意接受帮助?进而分析,专业人员塬是习惯帮助他人者,心里相对而言很有力量,但到了生命即将终末时,「被迫」成为被帮助者,临床陪伴者面临的最大难题,反而是如何让他们接纳自己的有限。

 

吴淑慧曾牧养一位资深心理学者教师,罹癌的他刚安排来到安宁中心时,便问陪伴者:「我都已经预备好了,为何我还没有离世?」

 

吴淑慧协助说回覆:「其实,如果神给你一段时间,是否该想一想,还有需要真实面对的部分?或者还有(生命)深处需要处理的事?」 

 

对方以为自己都已预备好。年轻时因着生命被伤害的歷程,进而从事心理谘商研究,先自我医治,于业界的就卓越,地位相当受到推崇。

 

没想到,生病临终阶段之际,经牧师提醒,才发觉心灵最底层的深处,灵魂受伤的部分。他以为已治癒不需要,才发现塬来上帝都知道,也唯有上帝的爱能包容并医治他,更回想起自己小时曾在羊群中,却成为「不听话的小羊」。

 

他感谢,唯有神参透生命的事,继而主动要求,于病房中受洗。不久后,平安归回天家。

 

总而言之,癌末晚期、病危临终期间,皆需有医护人员、心理师、社工师、关怀师及牧师,一同协助病患与家属,评估是否需灵性人员介入、提早做那些预备,使家人关係建立、凝聚共识,应对医疗决策,始能尽量让衝击降至最低。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