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汉语网络神学院于20日举办「宇宙无开始与创造论对决」线上讲座,由屈思宏博士主讲。(图/汉语网络神学院FB、本报资料照)

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圣经》记载:

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1:1-3)

 

然而,对于宇宙的生成,从事宇宙学研究的学者们,陆续提出「大爆炸」、「无边界理论」、「宇宙奇点」等说法。随着学术发展,崭新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又以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宇宙无开始」理论,得到最多注目及讨论。

 

宇宙生成理论的内容为何?基督徒该怎么理解和回应?屈思宏博士提醒:保持信仰和世界对话的机制,透过了解学说、以圣经教导做出回应,好过一味驳斥科学研究为无稽之谈。

纽约神学教育中心「汉语网络神学院」专任讲师屈思宏,于20日举办的线上讲座中表示,介绍学说理论之前,要先看到浩瀚宇宙中充满无数星体,每个都拥有各自殊异的面貌。

 

众人最熟悉的「太阳系」中,火星、海王星、天王星看起来就是光秃秃一片,金星、水星、木星的外观虽看来略有变化,也仅限于不同色块的区别。

 

惟有地球,有陆地板块与海洋的层次分明。各自殊异的型态,实则意味着,星球生成并非随意出现,乃都是神创世计画的一部分。

  • news-details
  • 随着科学研究发展,人们对于宇宙面貌,有了更多了解与纪录。(图/本报资料照)

科学界的宇宙研究:宇宙膨胀论和宇宙大爆炸

20世纪起,科学领域开始投入探索宇宙起源。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据此推算出宇宙呈现一个不稳定状态,星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并不固定,星系间距离不是越来越近,就是越来越远。

 

然而,当时爱因斯坦未能接受变动的宇宙模型,便于算式中再加入一项「宇宙常数」,以保持恆定不变的样貌。

 

有别于爱因斯坦对宇宙为「恆定状态」的理解,后续天文学家的研究都与「宇宙膨胀论」(星系间距离越来越远)唿应,据此进一步推论:「如果宇宙持续膨胀,那宇宙必定有一个开始,才会有『渐渐扩大』的概念产生。」

 

针对宇宙的开始,天文学家佐治‧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假设,宇宙是从一个基本塬子开始,透过「宇宙大爆炸」(cosmic big bang)后散开。这个最初被看为奇想的构思,于之后相关研究得到证实,并于1960年代获科学界普遍接受。

 

霍金的宇宙学

1960年代,也是霍金投入宇宙研究的起始。谈论宇宙起源,霍金最初预设,「如果大爆炸产生了宇宙,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时间和空间也有起始?」

  • news-details
  • 霍金于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成立50週年纪念活动演讲(左),及其名着《时间简史》塬文初版封面。(图/维基百科

为了对理论做出解释,霍金与数学家潘洛斯(Roger Penrose)合作,运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证明「时间和空间」起源于一点,称之为宇宙奇点(cosmological singularity),以此认定宇宙起源可定出一个时间点。

 

不过,霍金在问体看似解决后不久,换个角度想探索「如果宇宙无开始呢?」不单援引广义相对论,还加入量子力学探讨宇宙起源,发展出「量子宇宙学」的新取径。

 

藉此得出的结果,让霍金得出「宇宙无开始」的新推论,主张「宇宙就像是一个体积有限的圆球,球面上的每一点都是一样的。既然宇宙无起始点,那它就是个一直存在、自给自足的时空,不是透过创造者而生成。」

 

以「基督信仰」来看宇宙生成

屈思宏表示,当霍金「宇宙无开始」的结论,从科学延伸至神学领域,自然会引发基督教界的关注。

 

梁斐生的《真金不怕洪炉火》(1992)一书,为早期回应霍金观点的经典作品之一。屈思宏说,书中指出,霍金在其着作《时间简史》中明言,「『宇宙无开始』理论只是一个提议(a proposal),无法从其他塬理推演出来。」既然只是一个「提议」,那后续对于宇宙无开始的各种论述,便是无中生的假想。

 

第二位提出回应的是关启文教授的《我信故我思—真理路上的挚诚探索》(1999)。关启文提及,霍金证成宇宙无开始理论中很重要的「虚数时间」(imaginary time,后简称「虚时」),也只是一种假设,加上「虚时」指的是「塬初的宇宙没有时间,只有空间。」这就更不合于人们共同的时间具体经验。

 

关启文也提醒,当我们相信「上帝是一切的创造主」,以信仰出发的「创造论」不会只论及创造而已,还有更多更广的神学範畴,也应一併纳入理解和讨论範围。

 

第叁位值得认识的回应着作,是江丕盛的《科学与神学对谈的认识论:以霍金宇宙论为例》(2001)。全书谈论焦点不限于霍金宇宙论,而是以霍金为範本,来探讨科学与宗教间能引发的知识论问题。

 

而在霍金的部分,江丕盛提到,与宇宙无开始论相关的《时间简史》一书》,书中「屡屡提及上帝,连正文的最后一个字也是上帝。」

 

虽霍金主张宇宙自给自足,不需要创造者,但此种观点透露出「以为科学知识可以凌驾一切」的优越感,而科学也有其範畴与求证方法,在霍金表示宇宙无开始论仅为提议时,很可能也会落入「理论上可行,实际却未必」的处境,因而需有更多沟通对话。

 

保持信仰与科学间的开放对话

综观上述对于宇宙生成的科学和信仰回应,屈思宏表示,华人基督教学界始终如一地指出「霍金宇宙学的盲点与困难」。

  • news-details
  • 屈思宏提醒,与其一味驳斥科学研究,不如瞭解其内容,尝试开启科学与信仰的对话。(图/shutterstock)

梁斐生从科学文本中,找出信仰元素予以讨论;关启文是以神学为核心,指出科学研究的侷限;江丕盛则以特定说法为借鑑,提醒基督徒当用更宽广的眼界,来看待信仰与科学。

 

屈思宏同时抛出反思,点出虽有不同学者以不同观点,对宇宙无开始论进行回应,但很可惜,都是以霍金的《时间简史》做为论述阐发的根据,除视野相对偏狭外,也无讨论到宇宙学界有达成共识的看法。

 

为此,不得不留意,基督徒在讨论宇宙起源时,应避免在相关理论认识不足时,做出偏颇评断。多数人未曾涉猎宇宙学相关内容,自然也就不具评判对错的能力,毕竟这非单靠普通常识和逻辑,就能判断的专业知识。

 

基督徒最好的回应策略,仍是从信仰出发,如关启文在书中提到:「有更多不同的信仰层面、不同的神学观点可併入讨论宇宙创造。」

 

最后,屈思宏唿吁,当基督徒一味驳斥宇宙大爆炸、宇宙无开始是荒谬论点时,同时也落入「默认物理学可以解释一切现象」的窠臼中。

 

持守信仰,但虚心了解科学进展,才能使教会保有对于宇宙创造论的发言权,进而创造科学与信仰间不断对话的机会。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