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约翰福音8:12,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图 / shutterstock)

10月25日,台南市成功大学惊传大一女学生从宿舍坠楼,不少目击学生饱受惊吓,而据悉7月28日,成大才刚发生另一起大二男学生坠楼身亡事件。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青少年自杀死亡率10年内增长了3倍,每100位死亡青少年,约有5分之1为自杀

 

学生轻生事件频传,校园基督徒能如何施力?

  • news-details
  • 学生轻生事件频传,校园基督徒能如何施力呢?(图 / shutterstock)

事发当下契友主动关心,释放目击者的惊吓

网路讨论裡,有人透露该名轻生的大一女学生,曾向身边同学表示「活得很累」。

 

身为「成大团契」辅导之一、校园福音团契嘉南地区—叶克铭传道,回忆此事件,刚好与团契聚会同一天。

 

当天聚会7时开始,事故发生在下午5时多,6点时学生陆续进来,很多人是「目击者」,当下氛围与平时很不一样。

 

学姐发现学妹们脸色有异,便主动私下个别关怀,慢慢一个个聊过,而会后,彼此也有许多小群体的关怀,大家也为此事、目击学生及往生者的同学祷告。

 

叶克铭说:「虽然气氛凝重,但其实我满感动的,同学们看到对方脸色不太对劲,就主动去关心。学生因而得以慢慢说出惊吓的感受。

 

学长姐也鼓励目击学生,主动去辅导室申请谘商资源,同工们也支持同学,暂时离开该场景、缓和心情。于是,有人便决定先回家、採线上上课。而据悉,家长们也都愿意在家中陪伴孩子,一起度过这一周。

  • news-details
  • 主动关心将谈开许多事情,学生得以坦承内在负面情绪。(图 / shutterstock)

「同理心」随事件连续发生而下降,求神怜悯

成大一名基督徒助理教授则表示,7月憾事发生后,多数师生是从新闻报导而得知消息。头两週,此事也引发许多讨论、不安,人们经过事发现场时,内心总多有震盪。

 

当时,校方也盼将衝击降到最低,积极安排辅导团队关心师生、并加开座谈,然而,随时间推移,事件逐渐被淡忘,10月再度发生类似事件时,受过衝击的师生们,此时同理心已随着事件连续发生而下降

 

救恩,是唯一的道路与终极解方

他祷告,求神帮助校园的基督徒师生们,真明白只有主耶稣的真理进到人心裡,才是唯一的道路与终极解方!面对高风险与高需求的学生,若仅偏重心理谘商,其实是校园类似极端事件重复发生的警讯。

 

并求主赦免,就其个人观察,校园基督徒师生对周遭类似求救的声音,反应较为冷淡或无作为。求神帮助上帝儿女,能看见需要,并有智慧画出界线,懂得予以关怀,也可分辨何时当交给专业人员处理。

  • news-details
  • 置身优秀同侪中,可能不容易维持过去名列前茅的光环,一不留意进度跟不上,心理压力就随之累增。(图 / shutterstock)

优秀也是一种框架,压力非一人累积而成

叶克铭也分享观察,成大同学高中时多为班上佼佼者,善于读书考试,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强,也因优秀,彼此间不会明显竞争,但「比较心理」仍存在。

 

10月憾事,适逢期中考,而大学面对考试,不一定能像从前读得滚瓜烂熟,或许一遍也没有读完,有人可能会因此难以自我接纳。叶克铭说:「我看到的是,学生的压力很大,因为他们都非常优秀,以致没有办法接纳一点失误。」

 

他也发现,有越来越多学生具身心方面的状况,或重或轻;而10月正逢季节交替,加上课业、人际、自我期待等压力,堆叠起来就容易爆发。7月时,则是有学生要面临毕业、如何选择工作等决定,校园氛围也会相对较紧张。

 

叶克铭表示,因自我期许优秀而带出「研究精神、努力向上」的文化,其实是好的,但在特别情况裡,可能会让人难以承受。然而,此压力非一人累积而成,而是校园文化使然。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一个群体性的支援。」他说。

  • news-details
  • 团契是一个有神同在的群体,而「多对一」的陪伴可以建构支持网。(图 / shutterstock)

团契建构支持网,是「多对一」的陪伴

学生容易走进校园裡的团契,同工也会更多去陪伴有身心状况的学生,建立支持系统。叶克铭强调:「我们是一个群体,不要一对一的去陪伴,而是多对一的去陪伴,让对方有一个支持网。

 

他也乐见「互相支援」,例如:学生知道谁有身心状况,可以儘快告诉辅导,辅导也将借重专业,与辅导室及身心科专业人士联繫。而教会较学校团契更有优势之处是:可以对家长进行更多心理建设及教育。

 

「家庭才是最核心的支援。」叶克铭认为,家长需要了解若孩子发生「身心症状」,如同感冒,因此让孩子看医生并非坏事,并同时学习如何在家陪伴有需要的孩子,将相得益彰。

 

给年轻人的叁个提醒

 

第一,每个人、尤其是基督徒,都需要群体生活

叶克铭提醒,生活在群体裡才会有「支援网络」,所负压力可以通过网络得以释放。勿自我设限,只跟一、两个人互动。「我们必须活在『群体』当中,这也是上帝给我们的心意。」

 

神创造人时,说「那人独居不好」,人本是「群体性」的受造物,我们的上帝,也是一个群体性的叁一神。

 

第二,要懂得适时表达软弱

每个人都一定会有软弱,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害怕表达软弱、怕因此失去人的喜爱。叶克铭说:「表达软弱,才正是人们可以关心你的状况。」哥林多后书12:9,「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保罗见证,自己身上有那一根刺般的软弱,因此知道神的恩典够用,而经歷祂的能力在生命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不论是谁,人人都有难以言喻的软弱,但若适时敞开,向可信任的群体表达软弱,将成为很棒的见证。

 

第叁,每个人都需要来到神面前

「每个人一定都需要上帝,因为生命本不是靠着自己存留的。」即使是非基督徒,也需认识这位创造主,因惟有祂是我们的源头。

 

叶克铭表示,神也给了人最好的设计,各人经验无论是开心或难过,基督徒能因认识上帝,而有信心知道,所有际遇都是好的。人们认识耶稣、看见创造主是一位怎样的上帝,才能真实在生活中,具体活出神对个人的美好心意。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