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球已有上亿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大树牧师提醒,基督徒应付诸行动,来爱这些同为上帝所爱的子民。(图 / shutterstock)

「难民」一词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不算是非常新颖的概念。然而,你我是否真正了解「难民」这词从何而来?这群人面对的生活境遇与挑战,又是什么模样?若是想要关心与帮助难民,该怎么做?他们需要什么?

 

长期致力推动华人教会参与穆斯林福音工作、台湾前线差会总干事—大树牧师,透过「难民事工给基督徒的功课」专题讲座,领众人一窥全球难民的现况,并邀请大家同心投入相关事工,「付诸行动」来爱这些同为上帝所爱的子民!

由华神穆光研训中心、前线差会、台湾爱穆于19日共同主办的「穆光论坛」台中场,聚焦于关注全球难民现况及华人教会的责任。

 

全球难民现况

大树牧师首先介绍,「难民」一词的正式出现,最早可回溯自1951年,联合国通过《难民地位公约》,约中第一条清楚写下:「难民是指因种族、宗教、国籍、特殊社会团体成员,或因政治见解,而有恐惧被迫害的充分理由,置身在塬籍国领域外,不愿或不能返回塬籍国、或受该国保护的人。」

 

截至2021年底,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统计指出,全球共有8,930万名符合广义的「难民」定义者,包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人。

 

到了2022年,难民人口更是直接突破上亿人大关逃难者中,有2,710万人,因逃难被剥夺了国籍、受教育权利、医疗卫生、就业和行动自由。

  • news-details
  • 为了避险,人们被迫离乡背井。但就目前情况,就算要进入难民营,也需经漫长等待。(图 / shutterstock)

以国籍来看,难民中有68%来自:叙利亚、委内瑞拉、阿富汗、南苏丹、缅甸这五个国家。过去10年中,为数前二的则是从叙利亚、阿富汗逃出的人民。

 

回溯歷史,关切需要

从数据上来看,难民似乎是侷限在特定国家与地区的现象,然而,大树牧师特别提醒:「每个地区都可能有难民产生。」

 

英文中有一个单字是「Diaspora」,意指「流散」或「散居」。该词源自希腊语「diasperien」,其中前缀dia-表示跨越,sperien意为分散、散播。

 

根据韦氏字典,当diaspora的首个字母d作大写时,与犹太人的「大流亡」歷史有关。这个词可指生活在巴勒斯坦或现代以色列之外的「散居犹太人」,也可指古巴勒斯坦以外犹太人的散居地。

  • news-details
  • 许多人在难民营一待就是10-20年的时日,甚至会有孩童在营中出生,成为「难民第二代」。(图 / shutterstock)

「实际上,因为政治或天灾人祸因素,非自愿性离开母国者,就可称为难民。」大树牧师表示,许多人成为难民,逃离既往熟悉的国家后,最大心愿皆是先找到一个得以栖身之处。

 

「然而,东道国的难民收留营,通常环境很克难。当难民住进去后,停留时间多半不只有1年、2年,而是10-20年的时间,久到很可能会有第二代难民直接在营中出生。」

 

「对于这些从出生起,就被贴上『难民』标籤的孩子来说,多数都会产生身份认同的困难。他们以为出生地就是自己的国家,却不知道,多数暂时收留难民的国家,其实不愿意有这么多人因避难归化。」

 

首要事工为照顾未成年人

大树牧师进一步分享第一线事工经验表示,进入难民营服事,首要是照顾年纪尚小的幼童,其次是关心年纪稍大、已对世界与受难事件会有看法的青少年。

  • news-details
  • 为受难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是难民事工中的一大重心。(图 / shutterstock)

而当中,最需要的是「提供教育」。

 

据联合国统计,难民营中的孩子可受教育比例,低于25%。塬因在于,突来到新国家,孩子的语言能力不足,无法进入既有教育体系学习。

 

其次,为战乱、逃难缘故,孩子们身心皆遭巨大衝击,有人因此生理层面停止发育,有些人失语、或无法回应与感知外在世界,多数都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而在教育需求外,另一严峻挑战则是健康与医疗

 

大树牧师举例,他曾在一个难民营中,遇见两位罹患地中海型贫血的女孩,疾病让红血球生成异常,进而导致贫血的症状。

 

正常来说,需固定输血、定期施打排铁针,或透过手术切除脾臟,以减少红血球受破坏的速度,「很可惜,当地医院多数因新冠疫情关闭,在未得到及时的持续治疗下,孩子撑不了多久,就过世了。」

  • news-details
  • 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的孩子们,需要更多支持与关心,才有可能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图 / shutterstock)

「纵然我们关心的女孩家庭,都是穆斯林信仰,在这样悲伤时刻,当我们前往探望,她们的父母也都愿意走进教会,接受我们的祷告。」

 

看见受苦生命,效仿耶稣典範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他们的会堂里教导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一大群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无助,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

—马太福音9:35-36

经文中记载,耶稣来到世上,用「行动」实际走入人群中。大树牧师邀请众人,一同效仿耶稣怜悯的典範,看见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予以关心,并帮助这些为神所爱、但正在受苦的生命

  • news-details
  • 大树牧师提醒,要「爱我们的邻舍」,这是从神而来的重要诫命。(图 / shutterstock)

大树牧师提醒:

 

1.主耶稣要我们用不同视野看世界

当明白,我们是天国子民,在神的创造下,世上的事与我们有关。

 

鼓励大家打开眼界,更多看见神在「各地」的作为,也藉此寻求:「神给你的感动是什么?」接着投入祷告,或付诸实际行动。

 

2. 主耶稣要挑战我们对陌生人的爱

哥林多前书13:3教导,「我若将所有的济穷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仍然于我无益。」以世俗眼光来看,难民对于你我来说,多半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但以属灵眼光来看,他们都是神嘱咐人要以爱待之的邻舍。

 

「不要因为不同宗教,就拒绝搭理别人,面对差异时,更要积极投入,把神的恩典和真理与他们共享。」

 

3.主耶稣挑战我们愿意付代价的心

面对生活环境,你最在意的事是什么?当难民营的生活「常态」是没网路、没手机,停水停电也是家常便饭时,但愿委身服事者能靠着神捨弃各样享受。

 

「因为难民就是生活在那裡。除了物质的代价,还有时间、金钱的代价,甚至,有些人的委身,是摆上生命做代价。」

藉着难民现况介绍与事工分享,大树牧师再次勉励:「求神帮助,让我们不只是停留在听故事的阶段,而要跟随主的带领,走进需要的人身边。」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