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牛津大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字选出意喻为躺平的「哥布林模式」。(图/shutterstock)

你听过「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这个「新名词」吗?它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所公布的2022年度代表字。针对该字词背后代表的相关意涵,最多被讨论、也为人所知的是「躺平」风潮。

 

据此,本报访问3位对躺平议题有所关注的牧者及专家,提醒你我「拒绝躺平、摆烂,积极面对生活」!

牛津年度词的意义与内涵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日前公布,牛津2022年度词为:goblin mode(音译:哥布林模式;义译:躺平模式)

 

该出版社说明,此次有别于以往评选出一个被认为最能反映该年份社会风气、大众关注点及具代表性的字词,本年度破天荒首次开放予「公众投票」,有全球逾34万人踊跃参与票选。

 

在候选名单的部分,牛津字典先基于过去一年中,对于语言使用的数据分析,发现「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metaverse(元宇宙))」、「#IStandWith(我支持)」,在2022年的使用率急剧上升,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社会趋势与大众关心的议题。

 

虽然「goblin mode」看来是较为「陌生」的词汇,然牛津出版社指出,此字最早于2009年就在社群媒体Twitter中首次出现,直到2022年2月才突然流行起来。

  • news-details
  • COVID-19疫情期间,大规模的隔离封锁,也让「躺平趋势」更加明显。(图 / shutterstock)

「哥布林模式」也成为许多人在网路世界中「嘲讽他人」时使用的词汇,意指毫无歉意地自我放纵、懒惰、邋遢与贪婪,且拒绝依照社会规範与期望来行事为人人们开始习惯在TikTok 和 Instagram 上展示一种经过缜密规划的理想自我与生活,以此抗拒现实压力

 

而此种未能依循常规的生活,另和近年COVID-19疫情爆发息息相关。许多人们在经过长时间隔离、封闭后,会排斥回到「与人接触」的生活模式。

 

从教牧观点再思躺平

本报访问牧者、专家再思躺平现象,并以教牧观点作回应。

 

「改革宗长老会联合二村教会」主任牧师史弘扬表示,将牛津年度字以义译的方式来谈「躺平」,汇整曾看过的相关内容,提及:

 

追溯「躺平」风气的兴起,要先看到这世代的年轻人受困于内卷化(Involution)」趋势,即便努力工作、却无所回报,付出与收穫不成正比,加上同侪间竞争已达白热化程度,在在都使人感到疲惫。

 

而当身心都已到达极限,年轻人就选择乾脆躺下来,果断放弃挣扎。

  • news-details
  • 史弘扬牧师、潘荣隆教授、潘华庭总经理,受访分享个人对于「躺平议题」的见解。(图/取自改革宗神学院、本报资料照、受访者提供)

史弘扬认为,此一转变或可解读为一种反弹现象,就是80后的孩子拚命读书学习、向上爬,结果90后的孩子们却发现,不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

 

加上既有报导中提到:「年轻人通常是家中独子、独女,因此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对长辈施加的压力也更为敏感。他们拒绝服从忍耐、牺牲、奋斗、抗压等传统美德,也不再像父母辈一样,汲汲营营追求社会阶级与财富。」

 

此趋势另外催生出一项新名词「丧文化」,意指90后年轻人在颓废、悲观、懒散的思维中,自嘲自己註定失败的次文化。

 

不过也需注意,「躺平」和「哥布林模式」依旧有所区别。

 

史弘扬说,纵然二者看来都是不愿跟随社会的期待,但前者的动机,是因对社会不抱希望,觉得筋疲力尽竭、努力也没用,所以消极摆烂;后者却未必是出自绝望、无奈,反而是想「做自己」,因此故意展现极致发懒、邋遢,以抵制完美。

 

「哥布林模式」更多是反映着「解放自我」的时代趋势,从牧者角度来看,会发现「强调做自己」与「遵循圣经教导」成为拉扯力量,挑战基督徒的生命是否能以神为中心

 

事实上,当「自我意念」高过上帝时,就会变成行事为人仅「部分」符合圣经真理,简单能做到的就大抵遵循,但会造成,若处于「不舒服与困难」情境,则会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地打发过去。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捨己。

—加拉太书2:20

史弘扬提醒,基督徒最要紧的,是被神归正、以神做王;真正能顺服、敬畏上帝的人,是要「完完全全」地照着圣经教导去行,「各样的律法不是要限制或苛求,而是代表人在行动与意念中,真实以上帝做为一切準则。」

 

藉着使徒保罗的提醒,勉弟兄姊妹们一同为生命成熟、长大来努力,靠着上帝、顺服圣灵,治死心中为所欲为的渴望。

 

科学研究提醒「讚美大能」

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暨新竹新恩堂牧师潘荣隆则表示,谈到「哥布林模式」,他会想到持续关怀中、一位已21或22岁,但还在尝试「考大学」的年轻人。

 

这位青年高中毕业后,多年来声称要追求更好的录取校系,号称在家準备考试,实则精神涣散、无所事事地于家虚度光引,且只要有父母、长辈试图询问进度,就只见这孩子会眼神飘忽、言不及义地打混带过。久而久之,父母也放弃,谈到孩子就气唿唿地说:「不要跟我提到他,这小孩我管不动啦!」

  • news-details
  • 潘荣隆透过多个脑部相关研究来说明,建立祭坛生活,殷勤讚美、读经、祷告,用以对抗消极生活的重要性。(图 / shutterstock)

面对此种情形,潘荣隆提及,已有科学研究指出,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检查中,越是「躺平」的年轻人,脑部功能越处于「没有活动」的状态;久而久之,脑部在负向循环中受到创伤,问题就更深沉、更难解决

 

以生命科学领域来说,潘荣隆用「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作解析,说明表观遗传学所关注的是后天的、不稳的、动态的事件过程,对人造成的转变。

 

潘荣隆进一步说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DNA难以改变,然而逆境经验,会带动表观遗传的生化反应,进而造成各样的身心伤害。

 

「然而,这些表观遗传的问题是『可逆』的!」潘荣隆唿吁,增强生命韧性(Resilience),以提高恢復与适应逆境的能力,固然是可用方式之一,但对基督徒来说,增进信仰生活,带下与神同在的氛围,将更有能力离开黑暗权势的辖制。

你要保守你,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言4:23

箴言的这段经文,更白话的解析为:「要保守心,因为生命出自于此。」在科学与信仰相关的研究中,同样採用磁振造影来观察,有信仰者的脑部活性较无吴信仰者为多,这使潘荣隆以牧者身分提醒:「基督徒与教会都要以神为基来建造祭坛,多有敬拜讚美、祷告、读经。」

祢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为宝座的。

—诗篇22:3

快乐的音乐能使脑部活动力加强,对基督徒而言,最好的音乐,就是来到神面前唱诗敬拜;接着则是藉由读《圣经》,提升大脑认知能力,常保活性;最后是向神祷告,因为在向神倾心吐意时,专注力和脑部活性同样比寻常时候更高。

 

据此,潘荣隆再次唿吁,建造祭坛生活,常有敬拜讚美、读经与祷告,让神带出强化修復生命的奇蹟。

 

持续接触人群,生命不再一样

更实务地思考「躺平」对于职场阶段的影响,加百利国际财商教育谘询公司创办人,同时具有心理谘商师资格的潘华庭姊妹受访时分享,因着失去对生活的盼望,心感「再努力也没用」,这让工作中选择「躺平」的年龄层越发广泛

 

年轻人很可能为了逃避规律工作、不想被规範约束,因而选择透过生活中熟悉的网路代货、经营自媒体来赚钱营生

 

潘华庭说,对于「网路塬生世代」的人来说,使用互联网就可满足生活一切所需,「既然在(网路)上面就有可能达到目标,为什么还要付出交通时间与劳力辛苦上班?」

  • news-details
  • 潘华庭透过实务经验,提醒天父的心意,是要我们建立「与人有接触」的团契生活,此才是生命中极为珍贵的部分。(图 / shutterstock)

只可惜,当人选则整日窝在家中,互动都是透过「网路」,甚至在家时间太久,完全不和外界连繫后,则会失去生命中至为宝贵「与人相交的团契生活」。

 

潘华庭表示,人类是「群居」的物种,能与弟兄姊妹们「彼此相爱」照顾,才是一生中极为美好之事;反之,离群索居,易造成身心灵不健全。

 

其以自身长期参与童军、荒野保护协会等社团活动的经歷表示,越是走到户外,即越能领会神的心意是要我们「走出去」,亲近自然、与人相处,试着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模式

 

以家庭为例,孩子多是从父母亲身上学习身教与言教的榜样,因而建议从父母做起,使孩子看见「实体交友、实体活动的美好」。

 

当我们与人、与世界产生越多连结,就能体会,「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进而以实际行动成为典範,把「不再躺平」的优良习惯传承下去,改变现有风气。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