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iM教会主任牧师松慕强分享主日信息。(图/iM教会YT)

「如果你不去做决定,这也是一个决定。」

 

iM教会主任牧师松慕强分享,根据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一个人平均一天要做出35,000次决定,扣除8个小时睡眠,等于剩下的16个小时之间,每小时要做2187.5个决定,每分鐘要做36.5个决定。

 

我们该如何在关键时刻拥有「关键决策力」?可从叁个面向探讨。

  • news-details
  • 松慕强牧师分享,「不要为了追求best,来限制我们become better。」(图/iM教会YT)

神的儿女当倚靠祂,勇敢做决定

一个人愿意做决定、做选择,是对他自己人生负责任的一个态度。

 

「为什么我们害怕做决定?因为我们害怕这个决定不够『完美』,害怕别人对我们做的批判。」

 

松慕强开宗明义说道,现代人的价值观受社群媒体影响甚鉅,大多数在社群媒体上所看见的内容,都展现出那个人的「高光时刻」(网路用语,指巅峰时刻、精彩时刻。英文则是highlight),当我们看见他人生命中光鲜亮丽的部分,有可能反倒比较自身的「不完美、不满足」,完美主义所带来的恐怖便容易在心中深根。

 

「不要为了追求best,来限制我们become better。」完美主义会成为我们「变好」路上的最大拦阻。反之,如果认为自己的决定已经够好,不需要再学习,这也不是最好的态度。

 

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样的决策是「最完美」的,但我们能够选择在每个决策中进步与学习。

 

当然,我们也会惧怕别人看待我们决策结果的眼光,害怕他人的无情批判,最后我们可能做个决定,都想要取悦所有人。松慕强指出,世界上永远都有讨厌我们的人,但真正爱我们的人会支持我们的选择。

 

身为基督徒,我们能够倚靠真理和主赐的平安,勇敢做出最适当的决定。至于下一步,就是倚靠神,让这个决定能够在神的旨意中成就。

 

箴言19:21说,「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不论人的决策多好或多差,上帝都有办法让我们走进祂的剧本中。

  • news-details
  • 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样的决策是「最完美」的,但我们能够选择在每个决策中进步与学习。(图/shutterstock)

做出好决定的叁个前置作业

1.列出至少两个以上的选项

通常要「做决定」,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选项,并设法把所有选项的可能性都客观地整理出来。

 

2.列出这些选项中自己的惯性观念

人们很容易在遇见类似的决定时,下意识用自己过往的经验来抉择,但是以「惯性的观念」做决策,很多时候可能会误了大事。

 

约翰福音1:45-46提到,当腓力找着拿但业并告诉他「找到了众先知中所记的那一位,就是拿撒勒人耶稣」时,拿但业下意识反驳:「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他认为自己很熟悉拿撒勒这个地区,也知道这地区民的习性,根本不认为众先知中所记的那位会出自拿撒勒。

 

但是,后来拿但业胜过了「惯性的观念」,他选择跟随耶稣的脚踪。如果当年他转身就走,他不会遇见主耶稣,也不会被列为十二使徒之一。

 

3.列出做了这些选项后,可能带来的风险

你所列出的这些选项必须设定「底线」-你做的决定不可以影响到你的生活和生存。若该选项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和生存,基本上不会是好选项。

 

旧约《以斯帖记》中,亚哈随鲁王将以斯帖立为王后,当时王的臣子哈曼极度厌恶犹太人,便说服王在某个年日将犹太人灭绝。这是传到了另一个王的臣子、王后以斯帖的叔叔-末底改耳中,末底改便立即找寻以斯帖求助,盼姪女能够设法求王不要灭绝犹太人。

 

以斯帖当下要面临几个抉择及风险:第一,如果她默不作声,也许所有犹太人连同她的父家都会被灭绝,但她可能安然无恙;第二,如果她冒险去寻求王,有可能她是第一个被赐死,犹太人也可能得不到救赎。

 

在末底改不断劝说之下,以斯帖终于不再犹豫,末底改口中的一句话「你得到王后的位份,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让以斯帖重新意识到「她是神的儿女」、「她能够有今天,也是神所预备的」,因此心一横地说:「死就死吧!」

 

最终哈曼被挂在木头上,以斯帖当年不容易的决定,拯救了整个犹太民族,这也是后代纪念「普洱节」的由来。

  • news-details
  •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自我的价值,以及神对人的心意,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不论结果如何,都能拥有从神而来的平安。(图/shutterstock)

做出好决定的先决条件

1.好好读圣经,用真理回击试探

马太福音4:1-11记载耶稣受魔鬼撒但试探的过程。当撒但不断利诱耶稣,祂完全不受其威胁,反倒神的话语回击,做出合乎父心意的决定

 

2.把每个角色扮演好,爱人如己

马利亚带着耶稣参加远亲的婚宴,当时新人预备的酒已经喝光了,马利亚着急地求助耶稣,当下耶稣并没有不顾母亲的需求,祂也知道若祂不出手帮忙,母亲会很伤心,因此祂扮演好孩子的角色,行了第一个神蹟-使水变成酒。

 

等到耶稣33岁那年,祂义无反顾地走上十字架,儘管祂央求父「倘若可以,把这苦杯挪去」,但最终仍扮演好「子」的角色,完成祂在地上的使命。因为祂知道,父的心始终爱着世人。

 

3.明白自我价值及天父的心意

当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祂选择赦免伤害祂的兵丁、周围嘲讽的观众,祂知道自己是「父的儿子」,也明白「父定义要拯救这些人」,所以祂「选择」上十字架,这个选择,攸关从古至今世人的命运。

 

松慕强提到,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自我的价值,以及神对人的心意,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不论结果如何,都能拥有从神而来的平安。

 

他带着众人祷告,「求神帮助我们,当我们要做决定时,是从祷告开始,不要靠着血气,更不要在愤怒时靠血气来做决定。」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