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 / shutterstock)

很多人会认为,六岁之前的儿童并没有必要提供「宗教教育」。更有些人认为,为什么要这么早开始?等到孩子大一点,当他们上学后再开始,或是当他们开始有「逻辑推理能力」的时候再开始,不是比较好吗?

 

事实上,儿童活在一个不同的宗教世界,他们活出与神关係的方式,跟成人大相径庭。

《让小孩子来吧:从家出发,边玩边学的信仰培育》由「启示出版社」出版,由苏菲亚.卡瓦蕾缇(Sofia Cavalletti)、吉安娜.高比(Gianna Gobbi)、席尔瓦娜.蒙塔纳罗(Silvana Montanaro)、派翠西亚.库尔特(Patricia Coulter)、瑞贝嘉.罗契费兹(Rebekah Rojcewicz)合着,此书的主题为「神与儿童的『盟约』」,其中提到与孩童相处的方式,为帮助儿童活出与神的关係。

 

儿童为什么需要宗教教育?

神和我们个人的盟约关係,是圣经的中心主题。其盟约关係,是耶稣跨出第一步,来到我们之间,让我们得到更丰富的生命,且在「与我们的爱中」一同喜悦。

 

这个「活在盟约中的爱与喜乐」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儿童」。为了回应这个唿召,我们应该向儿童宣讲「好消息」。

 

关于孩子为什么需要「宗教教育」,实则需要先省思下列几个问题:

 

・儿童有能力活出「与神的关係」吗?

・「宗教教育」能否回应儿童灵性上的重要需求?这是儿童需要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吗?

・是否,只是因为我们重视宗教教育,就想把宗教教育强加在儿童身上?

・若是缺乏某种形式的宗教培养,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协调发展?

・宗教究竟是让我们的生命更丰富,还是更复杂?

 

针对这些问题,实则需要从「儿童自己的回应」与「观察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回应」这两个不同层面来探索。

 

层面一》儿童自己的回应

这种方式,是需要探索,在察觉没有宗教教育的情况下,儿童能否展现「活出与神关係」的能力。这需要有敏锐的注意力,才能看见人类灵性中某些潜能的表徵。

 

层面二》观察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回应

这种方式,则是去观察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回应我们想要知道,是什么碰触了儿童内在深处、让他们喜乐地接受。又是哪些东西,仅流于知识层次;因我们希望传授的内容能够丰富儿童的心、生命、心智。

 

知道儿童的真正需要,或许就是「宗教教育」与「教理课程」最迫切的问题。

 

我们不能用和「成人」谈论神的方式,去和「儿童」谈论神。若我们不知道儿童的需求,那「我们所说的」和「儿童所听到的」,可能不在同一个层次,这时「说出来的话」与「被听到的话」并没有交集。

 

儿童的宗教世界

当我们和儿童相处时,事实上,我们就像是在与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相处。儿童活在一个不同的宗教世界,他们活出与神关係的方式,跟成人大相径庭。

 

在儿童的宗教生命中,有一个特质,就是当他们受到帮助而能更亲近神时,儿童会拥有「喜乐」的能力,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喜乐。

 

有许多事能让儿童感到开心,但开心有数种不同的层次。当儿童接近神时会感到开心、平静、放鬆的喜乐,就像心灵深处的心弦被撩拨,他们要持续去听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也像是,有人找到一个能够给予生命的地方,一旦找着了,就不愿离去。就是这种喜乐,让儿童全然投入。

 

当我们帮助儿童与神相会时,我们正是在回应儿童未说出口的请求:「帮助我,让我自己更接近神。帮助我,让我更加成为我自己。」

 

孩子为何该在幼年时就提供宗教教育?

很多人会问,六岁之前的儿童,有必要提供宗教教育吗?有些人认为,等到孩子大一点再开始不是比较好吗?为什么要这么早开始?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人类生命的前几年,是最富创造力的时期。为数众多的心理学者表示,人类百分之八十的能力都是在叁岁之前形成的。

 

换个角度来看,若每个儿童都拥有这个最丰富、最具创造力的阶段;那么,儿童的「宗教发展」与「灵性成长」,在这个阶段,也具有同等的创造力。

 

实际上,儿童不只拥有宗教能力,更有一种特别的宗教「饥渴」。当儿童饥渴时,他必须立即得到餵养,而不能等到明日。

 

更一步来分析,要满足儿童这样的饥渴,并不容易;因为,儿童活出与神关係的方式,和成人的方式十分不同。

 

当我们试图滋养儿童对神的渴望时,这同时也带给我们重要的泉源。就诚如耶稣所说的:「我们必须要像儿童一样,才能进神的国。」由此可见,「儿童」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儿童的「宗教需求」和「宗教能力」

儿童身上,所拥有的特别「宗教需求」和「宗教能力」,共有以下五种:

 

一)享受的能力

儿童拥有一种自然享受与神深刻关係的能力,他们能够享受「神的临在」,也能够把自己全然地交给神的爱。只有在六岁以前的儿童,才能全然地处于这种喜乐之中。

 

二)祈祷的能力

儿童有极大的祈祷能力,他们的祈祷有非常好的「质」与「量」。儿童的祈祷,通常都是「感恩」与「讚美」,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祈祷的方向,去回应与表达他们的「内在生活」。

 

叁)极度的简朴

儿童对宗教需求的态度是很激烈的,他们深入事物的根源,只有「本质」与「核心」能满足他们。

 

儿童不在意那些「我们生命中累积出来的赘物」。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抛弃那些「复杂」,并且,转而追求儿童要求我们提供的「简朴」。

 

儿童帮助我们「更简朴」、「更接近根源」,和儿童一起经歷宗教体验,对大人来说,才是教育。

 

四)爱的能力

在六岁之前,儿童全然地投入「当下的生命」,包括与「神的关係」。六岁过后,这种全然投入当下的状态已不復见,他们不再感到如先前那样自由。

 

儿童是真的坠入神的爱中,这来自于他们心灵深处。对六岁之前的儿童来说,「坠入爱中」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若儿童在六岁前就开始接触「教理课程」或「宗教教育」,就能帮他们开始奠定基础与神建立「爱的关係」。

 

五)对「关係」的需求与能力

儿童最深的需求是「关係」。人是透过关係而成长与成熟的,「关係」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与「和谐的内化」有不同层次的贡献。

 

在儿童与神之间,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关係,使得两者的关係可以自然而喜乐。因为,在神的盟约关係中,儿童在自己的内在找到了最珍贵的能力——「爱的能力」。

 

协助儿童与神相遇并相爱是非常重要的

与神的关係就是「爱的经验」,无远弗届的爱的经验。在盟约的关係中,会面的双方裡面,有一方是「神」,也就是「爱」,另一方则是儿童,儿童也有丰富的爱;双方拥有「爱的能力」不同,但「爱的品质」却很相似,他们真切地与对方相遇。

 

神是儿童在达成自我建构中所必须拥有的「伙伴」。当同类相吸时,享受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样的盟约关係中,儿童找到他的同伴,是无限且永不枯竭的爱,恰如其分地回应了儿童最深刻的需求,让儿童能够和谐地处于世界之中。

 

由此看来,帮助一个儿童,在六岁以前,进入神的爱中,与神相爱,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基督教是一个又一个事件所组成,若没有人把这些告诉儿童,他们不会知道「基督已死」且「基督復活」,他们必须知道这件事。

 

我们必须跟儿童谈论神、宣讲这个讯息。每个人都可以向儿童说,有「那一位」认识他们,并能够叫出他们的名字,然后儿童会自己坠入爱中。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