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虽经过一番波折,「最佳单曲製作人奖」的真正得奖人嘟嘟、周已敦,最终仍顺利上台领奖、发表感言。(图/ 取自 JADE FB)

「那我现在变成颁奖人了!」坦然接受颁奖失误的陈建玮,以其高EQ化解了尴尬的场面,也意外地使此事件成为目光的焦点。

 

第34届金曲奖,于7月1日礼成落幕。金曲奖的颁发,本意是要鼓励幕前与幕后,用华语、台语、客语、塬住民语作为表达媒介的音乐人。然而,今(2023)年的颁奖典礼中,因着唱名乌龙的缘故,「最佳单曲製作人奖」无意间成为备受讨论的项目。

 

回应众说纷纭,本报邀请学者、临床心理师与谈,分享该怎么看待,才是平实理解事件,且能从中得益的方法。

将时间拉回1日晚间。当典礼进行到「最佳单曲製作人」即将揭晓得奖人的前夕,颁奖人艾怡良打开信封后,只念了名字的2字「陈建…」就停了下来。

 

这时,典礼司仪顺着入围者名单,帮她补上了「玮」字,以为自己入围并获奖的音乐人陈建玮,旋即上台发表得奖感言。没料到,话才说到一半,只见工作人员赶忙从后台趋前提醒,告知颁奖人「弄错得奖者了!」真正受奖人应该是嘟嘟、周已敦。

 

坦然接受失误的陈建玮话锋一转,立刻说:「那我现在变成颁奖人了!」艾怡良在尴尬的一同完成颁奖任务后,隔日凌晨开直播痛哭道歉,对自己的失误自责不已。

 

一连串发展,让此事件成为34届金曲奖最受瞩目的环节......

 

对此乌龙,事发后有人检讨颁奖人準备不足,也有人认为,需要归责于载有得奖资讯的卡片设计不良,另有观众提到,幸好有被误颁奖者的高EQ,才能化解这个超级尴尬的场面。

 

勿将失误归责于个人

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詹昭能受访时表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论何事,都有着出错、不如人意的可能性存在;不过,错误发生的机率,可以藉由週全的準备、反覆练习来让机率降低。

 

同时,平心而论,不只是金曲奖,举凡典礼、计画,只要规模越大,就越仰赖团队间的密切合作与事前演练。

 

在此事件中,乌龙发生后,场嘉宾与观众会直观的认为,颁奖人需要负最大的责任,但最直觉的感受未必是最正确的感受,实际上会发生失误,就如同民众讨论后得出的结果,从设计、主办单位、执行团队、司仪到颁奖者,大家都各自偏误了一些些,最终才造成张冠李戴的结果。

  • news-details
  • 詹昭能副教授(左)、黄冠豪临床心理师受访分享,提供面对尴尬情境的妙方。(图/ 詹昭能、彰化基督教医院 提供)

詹昭能分析,在这个场合中,出现了「难过懊悔」、「幽默化解」、「大起大落」叁种不同的情绪反应,然而,总的来说,各样反应的出现都可归因于「这件事情超乎想像与意料」。

 

面对意料之外的事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性中天生会犯「基本归因谬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意即:我们会用不同的标準来评判自己和他人。

 

这种认知上的偏见,在面对坏事发生时,若出错的是自己,通常会觉得是被「不可控制的因素」害的;但如果是别人搞砸的,则会认为是因为他自己做错了、或者因为他的準备不足、程度不够。

 

简单的说,就是人性中「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展现。

  • news-details
  • 本届金曲奖「最佳单曲製作人奖」由金曲歌后艾怡良(右)、James Fauntleroy(左)担任颁奖人,却在无意间出错,成为今年最受瞩目的环节。(图/ 取自 GMA 金曲奖颁奖典礼暨国际音乐节 YT)

培养同理心

看见彼此配搭乃是恩典

詹昭能表示,要避免「基本归因谬误」造成不当评价的秘诀,就需要:

 

1.瞭解「机率」的重要性

这个世界永远称不上完美,永远有太多无法为人所控制的事物!

 

想像一下,在极多变数下,需要多少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搭配,才能让事务顺利如期做完,光是这样彼此配搭的极大恩典,就值得让人心存感谢。

 

同时,以这样的态度和眼光来看待人事物,就能发现「机率」在当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需要用更客观公允的态度处世。

 

2. 更多同理心

俗话说;「一隻手指指着别人时,有四隻指着自己。」

 

越是不假思索做出批判,就越容易落入基本归因谬误。试着在开口点评、谩骂前多想一下,如果愿意设身处地、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态度就会变得比较友善、也比较不容易有成见。

 

安定心神、团队合作

降低出错可能性

此外,再以临床心理师的角度来讨论「于万众瞩目下犯了无心之过」的情境,彰化基督教医院黄冠豪临床心理师则说,人在面对大场面时,难免会有紧张不安的情绪,当然也不能避免不小心出错的可能

 

面对高度紧张的时刻,从心理学出发,可练习「正念技巧(mindfulness)」帮自己的心情重新定锚。

 

黄冠豪建议,善用当下可以接触到的物体,例如:讲臺檯面,或是一杯温开水,把手轻放在物体上,将注意力专注在这个人与物接触的情境中,心情通常就不会再因千思万绪,或受外界干扰而浮躁。

 

「太过紧张的状态,除了会让人进入自我对话模式,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发出自我贬抑的念头。重新定下心来,就可以重回稳定状态,也因而有能力平稳的回应、感知外界,好好完成被交付的工作。」黄冠豪说。

  • news-details
  • 陈建玮(下)高情商回应、化解尴尬,嘟嘟、周已敦(上)虽然心情略受影响,还是平和领取奖项的过程,受访者分析此境,提供看待此事件的不同眼光。(图/ 取自 GMA 金曲奖 FB、陈建玮 FB)

同时,黄冠豪也提到,建立一个有默契、彼此信任的团队,不啻为降低错误,出错时及时补救的妙方。

 

然而,默契和信任都需要在反覆的配搭中,藉着时间和经验方能成就。若有机会,不妨在平日就建立起事务合作的团队,若是因单次活动而临时配合,则建议可以把握机会多沟通,亦有机会短期内就获得互相帮助所需的默契。

 

适时检视情绪

开阔胸襟与眼界,勿负向解读

「还是出错了,该怎么办?」回答这个问题,黄冠豪说,出错实为日常中随出可见的意外。

 

例如:之前一则引起热议的新闻,是我国军校拍毕业团体合照时,一位应届毕业的士兵,不小心在举手摆动作时,大手一挥、撞掉了前方大将军的帽子。瞬间发生的意外,让士兵吓到眼睛和嘴巴睁大,很害怕长官会因被冒犯而找他算帐。

 

「在当下,惊吓、错愕、懊悔都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重点是在事发的一两天后,需要审慎评估个人情绪与外界舆论是否有相称的表现。」

 

黄冠豪说明,犯错当下,人的强绪必然会是最为强烈的,若持续处在懊悔悲伤的状态,实际上却已鲜少有人在谈论或指谪该事,是个人走不出来,负面情绪越来越强烈,甚至出现低落、失眠、食不下嚥等忧郁倾向,就建议寻求身心科、心理谘商等资源协助,避免造成更加无法挽回的憾事。

 

而更进一步的说,要减低被情绪困住的机率,可以从培养「高情商(EQ)」做起。黄冠豪建议:

 

1.不要负向解读资讯

以人的特性而言,越往哪裡看,就会对此产生越强烈的感受。因此,若是在被冒犯时,就对肇事者、所做的动作、所说的话越发负向看待,生气、挫折的情绪也会随之更加浓厚。

 

反之,当我们能用平淡、甚至是幽默的应对,不将其视之为对个人的攻击,就不会因此受伤低落。

 

2.扩展个人眼界与心胸

照理来说,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生歷练多了,看待事物就可以用更开阔的方式解读,自然也就不会拘泥在一时半刻的意外事件。

 

「若想在年轻时就着手练习,那就先从转个念头、不负向解读做起。坏事的发生一定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每个人也都有力量带自己从负面情境中走开。」黄冠豪勉励。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