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你打算回家投票吗?本报邀请多位牧师与学者受访、分享观点。(图 / shutterstock)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将于本週六(1月13日)举行,你準备好要投票了吗?

 

若是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处两个位置,在台湾目前仍未有「不在籍投票」的制度时,你打算回家投票吗?会否因着个人选择,与亲友间产生衝突?

 

不论最后做出的决定与考量为何,在投票日倒数的最后时刻,不妨从「制度面」与「做选择」此两个面向有更多认识,藉以做出适当行动。

选举制度与内容的基本认识

依照中央选举委员会,对于选举制度的介绍,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以及《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规定,我国公职人员选举包括总统、副总统、立法委员、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直辖市山地塬住民区民代表、直辖市长、县(市)长、乡(镇、市)长、直辖市山地塬住民区长、村(里)长选举。

 

2024选举投票项目包括「总统、副总统」、「立法委员」、「政党票」叁种,而政党票代表让有权选举的人民,能圈选一个「自己支持的政党」,政党票的得票率,将会决定「不分区立委」的选举结果。

 

纵然最终当选的不分区立委并非直接选出,但透过政党票选上的立委,任期4年内无法被罢免,因而在圈选政党票前,人民仍须充分理解哪些政党可以提名不分区立委,以及各党提名的不分区立委候选人之政见,才能达到「选贤举能」目标。

  • news-details
  • 2024选举投票项目包括「总统、副总统」、「立法委员」、「政党票」叁种。(图 / shutterstock)

本次将选出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与第11届立法委员,将于1月13日(星期六)举行投票,投票时间从当日上午8时起,至下午4时止,一般民众投票时应携带本人国民身分证、印章及投票通知单。

 

内政部说明,身分证是投票唯一的依据,健保卡、驾照、户口名簿、护照等证件都无法取代,需格外留意。若没带印章依然可以投票,在领取选票的流程中,有多处需要签名;若没带投票通知单,也依然可以投票,惟因选务人员不确定你的名册号次,会需要较多作业时间。

  • news-details
  • 内政部提醒,出门投票前,务必检查有携带身分证,再前往投票所。(图 / shutterstock)

倚靠神,做出智慧选择

理解大选内容与投票时间、需知后,对于「是否回家投票?」的问题,趁着「关键100+晨更禁食祷告会」六都巡迴来到台中,本报邀请与会牧者,分享以下看法与提醒:

 

卓越北大行道会主任牧师林庆忠唿吁,「基督徒要关心国家重要的事情,也要善用自己手中的权柄,做出『选贤举能』的选择;而不是被意识形态所囿限、随意圈选投票,必须倚靠神话语的智慧,冷静检视候选人是否值得託付,经过思考后投下手中选票。

  • news-details
  • 廖金河牧师、林庆忠牧师、许峻豪牧师(左至右)受访,提醒需遵照属灵教导作出投票选择。(图 / 何淑凤师母 提供、记者林稚雯)

贵格会中心教会主任牧师廖金河表示,相信神已在大选中掌权,神的拣选与唿召,最后必彰显出祂的公义、良善,在各个选举人与政党当中;鼓励弟兄姊妹们为此多多祷告的同时,也勿忘记,投票是公民权利的一种,「乐见大家行使公民权」也期待若将来有『不在籍投票』的选择,将可为人民投票带来更多形式上的选择。但,不论过程与结果如何,主耶稣仍是最大君王,将结果全然交託。」

 

水湳浸信会主任牧师许峻豪提及,投票是公民权利的一种,身为公民就能藉由选票来表达对候选人/政党的看法,不论做出何种选择,只要是政策完整、论述清晰,都在可选择的範围中;然而,在表达个人意见时,知道「最终」权柄都在神手中不应看重人高过于上帝,这才是遵循信仰教导的最基本塬则。

  • news-details
  • 詹昭能副教授、Youtuber迺哥,于访谈中分享不同面向的思考与观点。(图 / 詹昭能 提供、本报资料照)

另外,透过电访,基督徒Youtuber迺哥提供另一思考面向,认为不论选择投谁,或是否回家投票,都是一种「选择和表达」,在由人所创造的制度中,参与程度深浅、有何种爱好,只要不违反圣经塬则,皆属各人可自由决定的範畴。

 

谈到基督徒面对政治的态度,迺哥认为,这只是耶稣再来之前的一个过度转换,基督徒的盼望,应当是有一天耶稣必会再来,人们在世上的日子,最重要的是传福音、爱人如己,不要把「政治」神格化为偶像,认为非谁不选、怎么选才是上帝心意的彰显,甚或为此大量动员人力物力,希望让结果与心中期待相符,「很多时后就是这股热情,让政治成为偶像,忽略耶稣才是至高君王。」

 

投票是一时的,但关係是长久的

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詹昭能亦透过电访回应个人观点,指出教育部甫于去(2023)年11月底公布,由国际教育成就评鑑协会(IEA)主导的国际公民教育与素养调查研究(ICCS 2022),台湾学生公民素养在全球24个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整体公民认知排名第一,这代表,国家教育体系在推动民主素养、法治观念落实的「认知面相」确有所成。

  • news-details
  • 根据调查,学生族群对于什么是公民素养有很好认知,但如何把知道的行出来,则成为另一层次挑战。(图 / shutterstock)

然而,好的公民素养不只是要有足够知识,也需要有足够的技能与态度,「技能」意指知道怎么找资讯/资源、组织条理,并能适当运用和表达;「态度」则指「情意」,代表个人是否具备开阔心胸,可妥善管控自身感受和情绪、对他人怀抱同理心,知道在行事为人时,也需照顾他人感受。

 

放眼诸多社会事件,除了近期获得大量讨论的校园杀伤案件,甚至是屡见不鲜的交通违规、诈骗案件,背后凸显出的都是公民素养仍有不足,对于许多应当遵循的标準,我们都只停留在「知道」的层次,缺乏足够技能、也少了同理他人的柔软,才让社会事件持续发生。

 

带着上述观点来看投票,詹昭能说明,透过认知教育的薰陶,我们会知道投票是公民权利的一种,但每到选举,必定会看到「选举对立」、「世代对立」的新闻,而对立的出现,也源自于「技能」和「情意」素养的缺乏。

 

因着每世代、每个人都在独一无二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培养出看待事物的不同观点,这种涉及深层价值观与判断的议题,极难透过沟通或规劝就找到解方,且时常是「越沟越不通、越吵越兇」,建议在谈论时,以分享个人见解的态度出发,不用企图影响对方的决定。

  • news-details
  • 谈论选举相关议题,建议以分享看法、互相聆听为主,不用强迫他人改变想法。(图 / shutterstock)

另一引起纷争的癥结,则在于,人时常把问题过于简化,例如:「要不要投票很简单啊?决定好然后去做就对了嘛!」然而,个人决策过程,会涉及成长背景、认知、社会角色等诸多因素,实难将自身价值观与决定,全然套用到他者身上。

 

回归圣经教导,迺哥提醒,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最终还是交在上帝的手中,当然选举会有输赢,但勿因此造成与亲友间的撕裂与仇恨,不论是谁当选,若有关係上的毁坏,都是让魔鬼得着更多的空间。

 

「生命的平安和喜乐不会从选举而来,这也是我们作光作盐的机会,让人看到我们(基督徒)虽关注政治,更是关心周遭亲友。」

 

林庆忠表示,不论是否为基督徒,每个人必然会做出不同选择,「不要因意见相左而失了和气,选举过后,我们都会回到平常生活,将结果交给上帝,然后为选出的领袖祷告,愿他们都尊主为大。

 

许峻豪以罗马书13:1教导,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以此思考信仰与投票的关係,就知道神在当中掌权,基督徒所要做的,就是遵守主话语,为有权柄的人祷告,到了那日,是非对错、神自会对有权柄者问责。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