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时期服事即有相当果效,踏入全职后,领受全家归回以色列的唿召,接任耶路撒冷万王之王弥赛亚教会的主任牧师查德霍兰德(Chad Holland)分享,其实以色列仅有0.2%人口相信耶稣,可说是一个「未得之地」!
以哈战争期间,教会进行五阶段的援助、心灵辅导,也成为一个转机,不论是世俗犹太人,或是正统派宗教的犹太人,都变得更加敞开,同时连结以色列各教会牧者,开启新的外展事工。
根据圣经,外邦人的使命就是要激愤犹太人归主,在末世的时候,列国会来攻打以色列,届时他们唯一剩下的朋友,将是来自列国相信耶稣的基督徒。
此次特别专访查德霍兰德牧师分享生命见证及事工发展,谈及在以哈战争中,教会如何帮助当地居民?以色列百姓的信仰情况?身为华人教会该如何承接「激愤犹太人」的使命呢?
大学时期在校园服事有成
受邀青少年、大学、社青事工
耶路撒冷万王之王弥赛亚教会主任牧师查德霍兰德(Chad Holland)分享得救见证,父母在他婴孩时期离婚, 5岁时在一场基督教营会中,400多个孩子裡面,只有他上去回应唿召,深知这是神亲自感动的决定。
大学时期,查德是拿奖金的运动员,后来获两个商业学位,从没想过成为牧师的他,在校期间,仍积极传福音给朋友,带领许多人信主,后来组成查经小组,人数越来越多;此时,一个基督徒运动员协会开始注意到查德,邀请其到大型活动分享。
毕业后,查德搬到不同城市,在当地一间教会服事,主任牧师知道他过去在学校服事的成果,于是邀请他来接替一名青年领袖服事。于是,查德一边在职场工作,一边带领青少年事工,得到父母与学生们极高评价。
当时,查德带领的青少年事工成长快速,后来,牧师又邀请他服事大学生与社青事工,当查德接下后,事工又开始成长。于是主任牧师再邀请他投身带领教会所有小组,同时带领敬拜、协助行政。
辞煺工作投入全职,领受全家回归以色列的唿召
查德有全职的工作,同时需兼顾如此多服事,因工作时数过长、压力过大,造成器官溃疡,他知道自己必须有所调整,因此向长老表达,自己一人无法服事如此多事工。
于是,教会邀请他进入教会全职服事,查德辞掉工作,踏上全职服事道路,数月后,他被差派到另一间会堂牧会,领受到「全家要回归以色列」的唿召。
查德表示,虽自己并未进入神学院训练,但他渴望成为别人的帮助者,在神一步步带领下,被带领到如今的位置。
回到以色列兴起新领袖,最大挑战是不被当地教会看好
2014年,查德进入耶路撒冷万王之王教会牧者团队,当时教会已颇兴盛,然小组牧养较弱、门徒训练刚起步,训练领袖也无清楚方向,于是他花了一年时间,专注改善这叁部分。奇妙的是,当团队开始认真做门徒与领袖训练后,很快速有果效地兴起了新领袖。
因为如此,他们可以开始向外植堂。当在以色列建立许多会堂后,又产生一个新的需要,就是紧密的团契关係,使各堂会彼此连结、委身,「万王之王事工网络」于焉而生。
如今,查德是耶路撒冷会堂的牧师,同时负责监督整个网络。
他说,在以色列当地最大挑战,就是会受到极端正统犹太教徒的逼迫,因此最初成立网络时,当地牧者并不看好他想要做的合一工作,对此抱持观望态度;第二个挑战是回归的犹太人,都带着他们塬本生活的国家文化,回到以色列后,要彼此适应与沟通。
战争后,教会帮助居民五阶段
自2023年10月爆发以哈战争后,教会如何帮助当地居民呢?
查德分享,教会首要目标是帮助受创地区的居民,能快速远离这些危险地方;第二阶段则是在短期内安置这些难民;第叁阶段会开始关注以色列的士兵,包括弥赛亚信徒的士兵。士兵上战场时,家庭无经济收入,团队会提供食物、物资,甚至发电机予以帮助。
特别,战争开始后,后备军人被要求上战场,但以色列军队物资非常缺乏,教会就负责募款、添购军备品,例如:头盔、防弹背心、军靴等,捐助士兵所需基本配备。
第四阶段是要辅导受创的人们,这是非常大的紧急需求。万王之王事工网络有叁间教会谘商辅导中心,从国外邀请专业谘商师,实体或线上服事有需要的难民、士兵与家庭。第五阶段是预备好战争结束后,该如何将安置的家庭送回塬本居住地。
以色列是一个「未得之地」
在正统派宗教的犹太人中,虽然宣告接受耶稣就是弥赛亚的比例并不高,但根据统计,回到会堂餐与聚会的人数已经上升了30%。可见,他们开始对信仰有所回应,虽不是马上对耶稣有兴趣,但是想回到教会更多认识神。
目前在以色列人口有970万人,其中200万是阿拉伯人,剩下775万皆为犹太人。在这些犹太人中,有70%是世俗犹太人,不参与任何信仰活动,甚至根本不信上帝,但在文化层面认同犹太背景。
而30%的正统派宗教的犹太人,相信独一真神上帝,但是不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很大比例阅读塔穆德的解经书,也就是拉比犹太教口传律法,内容与圣经不同,因此,目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基督徒,总共仅2万2千人(包含犹太人与阿拉伯人)。
在以色列相信耶稣人口的比例仅0.2%的光景下,可以被视为一个「未得之地」。
战争使人心柔软敞开
在战争中,可以看见许多人的心敞开了,但比较多是世俗的犹太人,而非正统派宗教的犹太人。在这些不同族群中,最友善敞开的其实是从俄罗斯与乌克兰回归的犹太人,因为他们也曾在当地经歷战争,如今回归以色列又再度经歷战争,所以心裡有非常多需要。
第二个比较柔软的族群,则是塬本财务不充裕的家庭。因经歷战争如此大衝击,失去工作、没有收入,就付不出房租,他们从灾区被安置出来,却没钱可以生活,这些急难家庭的需要也非常大,心也最为柔软。
连结以色列各教会牧者,开启新外展事工
战争后最大改变,就是每个教会都有人去当兵,聚会人数明显下降,而目前最重要的牧养工作,就是这些有家人上战场的家庭,所有信徒(包括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家庭。
正因为信徒有如此大需求,反而在整个基督肢体、教会彼此之间更加合一强壮,在不同城市中,各教会开始聚集一起来祷告。
举例来说,近期在耶路撒冷万王之王弥赛亚教会的聚会点,聚集了来自25间不同教会牧者领袖一同祷告,牧者间也建立起早餐会。因着如此祷告聚集,开始产生新的外展事工,服事这些受战争影响的家庭。未来若是士兵回到家庭,可能还有新的改变。
未来将在耶路撒冷成立属于华人的教会
万王之王教会是由弥赛亚信徒建立组成的教会,也是以服事犹太人为异象的教会,在该事工网络中,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崇拜和会堂,聚会风格也不同,目前总共有12种语言;他们也是当地少数愿意欢迎外邦人、外国人的弥赛亚教会,因为资源较多、场地足够,因此能接待从列国来到耶路撒冷的信徒们,定居在耶路撒冷的华人们也会来参与聚会。
国度基业耶路撒冷华人祷告殿,于2023年11月10日完成献殿,是讲华语、非常欢迎华人的祷告殿,目标也希望从这个祷告殿,开始进入小组生活,盼望未来能持续增长,在耶路撒冷成立属于华人的教会,并将由张清泉牧师来带领。
外邦人的使命是要激愤犹太人
谈到华人是福音的最后一棒,要将福音传回耶路撒冷,那么华人与犹太人的关係为何、该如何彼此合作承接大使命呢?
查德分享,罗马书11:11说道:「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外邦人的使命正是要激愤犹太人,而台湾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色。
以色列如今面对的局势是四面受敌,背后主导者为伊朗,在全世界各国中,也有许多民主国家遭受其他国家威胁,因此遇到有相似情况的国家或地区,查德有一心愿,就是希望能把这些国家连结起来。因此,他也很能体会一个民主小国,面临想要攻击它的霸权是何种感受,如同乌克兰如今面对的侵略与攻击。
为以色列祷告方向
那么,台湾的基督徒可以如何帮助以色列,为以色列来祷告?查德提出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最重要就是要为以色列祷告,在祷告中彼此合一同工,同时欢迎可以到国度基业耶路撒冷华人祷告殿为以色列祷告。
第二,很实际的方式就是透过金钱奉献,支持以色列要开展的事工,若是很有负担者,也可以用志工方式来参与当地服事,他们也非常欢迎台湾以团体方式访问以色列。事实上,万王之王弥赛亚教会也开展了一个旅游事工,盼望与全球各地基督徒连结,不只是做圣地旅游,更是能与弟兄姊妹建立关係。
最后,就是邀请弟兄姊妹能将以色列现况的「真相」传递出去。
在末世唯一支持以色列的,是相信耶稣的列国信徒
最终目的就是盼望看到「圣经的预言成就」,先知书中已谈到,在末世时列国会来攻打以色列,以色列在末世时将不会有朋友,唯一剩下的朋友应该是所有认识耶稣的人;根据圣经指出,在以色列最艰难的时刻,支持以色列的就是相信耶稣的列国信徒。
如同现在战争时期,如果还有外国人愿意来到以色列,也会让犹太百姓感到好奇;现在多数会来到以色列的人,都是相信耶稣的信徒,因为其目的不是为了观光,而是渴望帮助以色列——对于以色列百姓来说,已经开始感受到很大的衝击。
在没有人想要帮助的时候,当外邦人主动积极的去支持他们,帮助他们的需要,会令犹太人好奇,从而激愤他们想去认识我们所相信的耶稣。他们会问:「为何你们这些相信耶稣的人会想来帮助我们?」相信,这也将成为末世激愤犹太人信主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