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Netflix剧集《驯鹿宝贝》近日热播,喜剧演员理查.盖德(Richard Gadd)自编自导个人被跟踪和性侵的真实经歷。有网友称:「比恐怖片还毛骨悚然。」(图/@Netflix FB)

Netflix英国热播剧《驯鹿宝贝》改编自喜剧演员理查.盖德(Richard Gadd)被跟踪、威胁和性侵的真实经歷,简单剧情深藏复杂人性刻画,登上Netflix全球每週十大热门电视节目榜首。

 

有些观众好奇问,若电视编剧达里恩对男主角唐尼的侵犯是「服用药物」所致,那么清醒的他为何不制止酒吧客人玛莎?

 

对此,本报专访基督徒谘商心理师剖析受害者心境变化,避免陷入加害者双标思维。

《驯鹿宝贝》改编自真实故事

该剧以男主角兼编剧的理查.盖德「两段亲身经歷」所改编,主要叙述,梦想成为喜剧演员的唐尼,年轻时在爱丁堡艺穗节认识了知名电视编剧达里恩欧康纳,塬以为遇到赏识自己的贵人,却未料被药物诱姦,留下痛苦精神创伤。

 

迈向喜剧演员的路途充满挑战,唐尼始终无法获得机会和青睐,这时,一位名叫玛莎的女子闯入其世界,故事就此展开。

 

剧中大量细节重现唐尼被骚扰、跟踪与威胁的过程。小到玛莎使用电脑发送电子邮件,却佯装使用手机,文末总要写上「Sent from my iPhone」;大到性侵害、跟踪和威胁唐尼身边家人朋友。

 

在真实事件中,玛莎给唐尼寄了共41,071封电子邮件、350小时语音、744则推文、46则脸书私讯、106页信件。

 

按理说,面对如此疯狂的跟踪者,第一时间应请警方协助,且玛莎还有犯罪前科,然而,唐尼拖到半年才找警察,期间还不断为对方行为「合理化」。

 

有网友分析,这归因于唐尼在玛莎身上感受到被认可、被喜欢的满足

 

有观众好奇,若达里恩对唐尼的侵犯是服用药物所致,那么清醒的他为何不制止玛莎行为?以下,伯特利身心诊所谘商心理师魏棻卿剖析事发当下,一个人可能会有的思想脉络。

  • news-details
  • 左:唐尼梦想成为喜剧演员,过程并不顺利。右:玛莎自从认识唐尼后,每天出现在他工作的酒吧。(图/@Netflix FB

性侵对「加害者」来说是计画之中

无论是性侵害、性骚扰和性猥亵,同样都会侵犯到人的身体自主权,不同程度侵犯所造成的创伤也有所不同。

 

针对前述观众提出的问题,魏棻卿认为,这部分首先要思考性侵害发生的脉络

 

一般社会新闻中,不少人被陌生人趁机性侵,不过根据政府及统计数据指出,大多数案件的加害者都是「熟人,例如:朋友、同事、上司

 

一个人若受到陌生人侵犯,一般来说会本能地逃跑或反抗,反之,会产生「僵住」反应,多是因为加害者是当事人平时信任与景仰的对象。

 

此外,对加害者来说,性侵、性骚扰行为是在计画之中,受害者却并非如此,自然会感到突然、错愕。

 

怎么会这样对我?」、「这是真的吗?」、「要反抗吗?会不会破坏关係?」...等多种想法涌上,受害者同时又要消化惊吓、恐惧的衝击,脑袋容易当机。然而,对方的动作仍持续进行。

  • news-details
  • 唐尼享受玛莎的崇拜眼神,玛莎喜欢与唐尼在一起的快乐和关心,两人关係建立在需求和给予的状态下。(图/@Netflix FB

顺从、被动发生性侵害的两种关係

剧中,唐尼怀着满腔热血到艺穗节追梦,却发现才华得不到认可,这时,他结识了电视编剧达里恩,对方不但给予实质表演建议,并让唐尼初嚐走红滋味、看见希望。

 

唐尼越发信任达里安,即便知道不该使用毒品,也发觉每次去达里安家有异样,但沉浸在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想法中,他仍答应邀请、到唐尼家吸毒。一次,唐尼使用药物后昏迷几天,完全不记得自己发生什么事,在那之后,感情与生活陷入混乱。

 

魏棻卿指出,唐尼看似「被动」发生性关係,没有逼迫受害者,但因对方可以帮助自己成功,为「权势不对等」导致的性侵;玛莎则是「情感依附」,唐尼需要她的肯定,因而被跟踪骚扰当下,没有选择立即报警

  • news-details
  • 玛莎帮唐尼取了「驯鹿宝贝」绰号,现实世界中的玛莎有隻名为「驯鹿宝贝」的娃娃。(图/@Netflix FB

受害者事后反应不同

事发后,有些人选择挺身而出,为自身正义奋斗;也有人选择静默不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此为否认的防卫机制,强迫自己忘记;还有人会合理化,发展成交往关係。

 

魏棻卿曾碰过一案例,高中女孩和暗恋男同学在无预期情况下发生关係,女生当下整个人僵住,不过因喜欢对方,将其合理化看成交往,后续又多次发生关係。

 

魏棻卿曾在113保护专线服务,事实上专线也会处理性侵事件,除非是成年人,否则社会局都会强制介入。针对成年人,会尊重其意愿,有些人只是想讲出这件事,但没有想被帮助,因可能顾虑破坏关係、招致他人閒言閒语,而造成二度伤害

 

再度面对此事,除了繁复法律程序外,还要处理强烈自我攻击和否定,例如:「我当初怎么没有保护好自己?」光消化自我控诉的心理反应,就快被打趴。

 

有些性骚扰个案,碍于职场关係而不敢揭发,但因某些因素诉诸法律,然而,举证过程被其他主管、家人质疑「当下怎么不说?

 

因有上述这些类似因素,导致不少当事者不想诉诸法律。

 

这也是为何,前阵子「#Me Too」事件延烧,这么多人站出来挞伐加害者,主要是因为本身有了更多信心,认为较不会被身边人指责「这是你/妳的问题」

  • news-details
  • 魏棻卿建议,牧养经歷性侵的会友,除了由同性别来牧养外,对身体界线较敏感者也尽量避免主动拥抱。(图/@Netflix FB

牧养时注意身体界线

若教会领袖牧养的会友坦露曾被性侵,或因为有过受害经验而对身体界线较敏感,对此,魏棻卿建议,牧养时尽量避免「拥抱」,除非对方主动提出要求,且最好是由同性别的领袖来牧养;例如,受害者来谈话时,也都是找同性的谘商心理师。

 

属灵领袖要有心理準备的是,受害者心理戒备感卸下后的「创伤反应」

 

像是,会不自主想起当时片段以致勾起伤痛,或者太敏感,也许一句无心话会碰触到伤口。受害者虽知道对方无意,仍无法控制自身反应,这需要神的怜悯和医治,从与神的关係来得到恢復自尊、依附感

 

採访尾声,魏棻卿分享性侵事件发生前的迹象,以助提高敏锐预防。通常,加害者会先建立信任关係逐渐模煳身体界线直接或半推半就侵犯

 

很多人会被加害者操弄,是因把「权势」当作神,觉得不服从对方,后面的路就不用走了、或无法待在该行业,因而不敢举发主管。

 

从信仰角度来看,我们整个人生都在神的计画中,因此要对神有信心,人生未来走向由神决定,而非凭藉主管一席话,且我们还有教会支持系统可以依靠

 

基督教今日报提醒您,尊重身体自主权,遇到性骚扰勇于制止、勇敢说不,请拨打113、110。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