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洪善群走过服事之路50年,细数恩典,走过这一条路,深知每一口唿吸都满了神的祝福。(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50年服事之路,救世传播协会董事长洪善群在华人福音旷野裡,开出一条献祭的路

 

已届98岁高龄的彭蒙惠老师:「过去的50年,Simon(洪善群)一直是我信任的工作伙伴,得力的左右手。」彭蒙惠常向他说:「Okay Simon!You go ahead and do it!(你就去做吧)」

 

宇宙光发起人、已故林治平教授早年于艺术团契中培灵时,曾提醒:「虽然你是专业,如果不是出于神,你一条鱼都打不着。」

服事满50週年,洪善群为数算上帝的奇妙恩典,写下《这一条路》一书,分享自己从1974年到2024年,如何一路经歷这位奇妙的神,从个人到教会、国度,从眷村背景下的从军梦,转到导演梦,也走过华人福音旷野,见证半世纪走来,在教会父老与肢体的彼此帮补下,神开出恩典江河之路。如今福音在七大山头,在艺术、媒体宣教等平台上,都渐渐开花结果。

  • news-details
  • 救世传播协会董事长洪善群长老,整理出版新书《这一条路》,细数一路以来神的恩典。(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吗?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

—以赛亚书43:19

超乎人所能想像,一条跟随的路

走过半世纪服事路程,洪善群感恩表示,神喜欢在旷野中做新事。

 

塬本一度打消出书念头,而后,转而接受主内肢体的鼓励,说服他决定出书。洪善群很感恩,这本书命为《这一条路》,不是单写自身回忆录,乃是服事神50年的歷程中,神从许多奉献者身上所经过的「这一条路」!



特别,该书有幸获宇宙光发起人林治平教授离世前,于医院休养中完成为此本新书写序,令洪善群至今深刻感念。

 

如同洪善群在祷告中,领受英文书名:「One life to give」,求神透过这本书,继续使用他的一生。本书所得,将悉数奉献给救世传播协会的事工。

 

救传同工:「《这一条路》已经进入二刷。」

 

5月,适逢董事长洪善群于救世传播协会服务50年,细数这一路恩典,一如书籍封面引用的经文-「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内文是由主所引导生命中的每一条路,以及将恩赐忠心摆上,顺服主而做的每个抉择。见证多年来,在华人福音旷野裡,荜路蓝缕开出一条献祭的路。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了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

—哥林多前书15:10

  • news-details
  • 年幼的洪善群(后排中)与父母家人合影。(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回想儿时,洪善群的军职父亲长年忙碌、母亲要照顾家中六个孩子,洪善群成了道地的眷村大哥,时常带着一群兄弟打来打去,高中时期还有「四大金刚」之称。所幸初中时,已在台北灵粮堂认识主并聚会。

 

本想跟随营长父亲脚步,打算着从军梦,是母亲的眼泪使得他直到高叁,在树林高中放牛班最后一学期,拚上大学联考。

 

在低录取率的当年,洪善群顺利进入文化大学戏剧系,找到人生热情及肯定;大叁时,获得香港邵氏电影的奖学金,尝试撰写剧本,即获空军文艺奖大赛铜鹰奖,逐步且积极地一圆「导演梦」。

  • news-details
  • 洪善群执导福音电影《红绿灯》。(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不是出于神,一条鱼都打不着

1974年,在空英青年之夜遇到彭蒙惠老师,洪善群祷告后,便决定加入救世传播协会服事。叁年后,竟遇到一个「人生好机会」:名扬亚洲的大导演邀请他担任副导,同赴欧洲拍片,薪水至少是当时的20倍。

 

当全家正为此高兴不已时,殊不知上帝早「另有安排」。

 

当时,洪善群在艺术团契排戏时,时任宇宙光杂誌社的社长、也是艺术团契的辅导林治平,在培灵时提到「彼得打鱼的故事」,无意地指着洪善群说,「虽然你是专业,如果不是出于神,你一条鱼都打不着。」

 

这让洪善群的「导演梦」突然被浇了一头冷水,思考、挣扎一夜,终于顺服,领悟救传就是上帝的唿召,必须全心投入。

 

近日安息主怀的林治平,一生投入文化、艺术及教育服事,正是基督文化的先行者。两人走过将近半世纪情谊,林治平曾讚许洪善群:「他的事情多,眼界宽;但脚步稳,人和兴。说他的事奉经歷,是台湾教会过去几十年福音事工的发展缩影,当不为过。」

 

洪善群自谦说:「面对上帝,我不配。愿神在我身上、在一路同工的身上,神使用并留下的纪录,能同来数算神的恩典。」

  • news-details
  • 当时,洪善群(左)担任救火队,临危接受林治平(右)之託,接手处理伯大尼儿少家园所面对的风波。并特别延请江秀圈(中)回台担任园长,成就儿少事工。(图 / 洪善群 提供)

半世纪同工,广撒福音种子,得人如得鱼

与洪善群一同走过半世纪,已届高龄的彭蒙惠老师:「过去的50年,Simon(洪善群)一直是我信任的工作伙伴,得力的左右手。感谢上帝带领Simon进入我的生命,传记述说上帝这一路来的奇妙带领,不单在他身上,也交织着救传的成长歷史。」

 

彭蒙惠常常鼓励洪善群:「Okay Simon!You go ahead and do it!(你就去做吧)

 

洪善群全人全心投入救传服事,一路经歷过内容製作、广告行销、业务、通路部门到担任会长,他每天问神:救传还有甚么机会,可以把福音传开?

 

90年代到2005年,《大家说英语》、《空中英语教室》、《彭蒙惠英语》叁本杂誌发行量达到最高峰,平均每月印刷量将近60万本,读者遍及全世界华人区。

 

团队继而前进校园进行品格教育活动,成功受到年轻学子欢迎,更成为许多人第一次接触福音的机会

 

1966年起,他们每年举办空英圣诞音乐会,高峰时期每年平均接触2、3万青年学子,估计超过百万人曾参与过。

 

最高峰的10年间,每年晚会中约有4千人决志,每份名单都被传道部关怀、妥当转介给当地教会来承接新生命,在未信者心土撒下福音种子,得人如得鱼。

  • news-details
  • 洪善群与彭蒙惠老师同工。图为俩人于新书分享会「一生的朋友」合影。(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 news-details
  • 「基督教救助协会」夏忠坚牧师(左四)号召大家一起作公益。(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无论得时不得时,把握机会领人到耶稣面前

洪善群不只善于连结,甚至当上救火队,2020年4月,伯大尼弊案爆发,他在风口浪尖接下危机小组召集人,思考如何安定人心,找回起初的爱。

 

他将伯大尼儿少家园「来楼」的两层楼,提供台湾世界展望会无偿使用五年,因为圣灵光照,让他想起伯大尼2千坪的土地,是当年展望会创办人皮尔斯博士(Dr. Bob Pierce)用「一块钱」卖给伯大尼的。

 

「主恩楼」空出的楼层,则提供给「天使心」进驻。后来,洪善群接下董事长的重担,与接任院长的江秀圈博士一同努力,打造伯大尼儿少家园成为「台湾第一个儿少公益园区」,更是福音园区,盼使台湾每个需要帮助的弱势族群,在此都能感受到被基督的爱满满包围。

 

同时,洪善群连结「基督教救助协会」一起做公益,帮助偏乡弱势家庭及儿童,使空英与救助协会彼此帮补,见证在基督裡合一的伙伴关係。

  • news-details
  • 洪善群成为连结者,使空英与救助协会彼此帮补,在基督裡合一投身公益。(图 / 救世传播协会 提供)

首部华人福音电影、福音民歌

奠定台湾福音艺术根基

新店行道会创会牧师张茂松称讚洪善群,是华人福音戏剧开山元老之一

 

早期,洪善群每周六在青年晚会推出的福音短剧,虽只有短短5-10分鐘,时过多年至今仍然印象非常深刻。张茂松表示:「戏剧感人至深,比一篇信息有利多了。今天台湾好的剧本不多,好的福音剧本更是少之又少。希望后继有人,再多写些一些动人的剧本。」

 

洪善群持续戏剧热情,担任导演、演出舞台剧,也在大学授课。有机会便推动戏剧福音工作,1979年製作华人第一部福音电影《两兄弟》,在校园团契的夏令营中不断播放,唿召决志率超过5成。台湾、东马都有牧师带着这齣电影到处佈道,造成许多热烈迴响。

 

基督之家牧师寇绍恩在《这一条路》推荐序中写道,洪善群身上有一般艺术工作者少有的情绪管理及行政治理能力。没有几个爱戏的人,喜欢人事管理,事实上,领导管理不只是做「事」,更麻烦的是处理「人」。

 

寇绍恩指出,认识洪善群40多年,不记得看过他和谁红了眼、大声说话。他总像「盐」一样调和关係,作和事佬,有时还惹得一身嫌弃,他也就笑笑,EQ一流。

 

寇绍恩:「为洪哥感恩,他踏上十字架的道路,却也是恩典之路,更是最有价值的道路。」

洪善群感恩表示,「这一条路」有主同行,受到许多父老与肢体的帮补与扶持。

 

「这一条路,是顺服蒙福的路。期许自己成为安德烈,无论对象是谁,把握机会领人到耶稣面前。因为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如果不是神的拣选,我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配。」

 

新书上市《这一条路 One Life to Give》/洪善群 

请洽天韵商城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