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韩国女团IVE成员张员瑛出道以来备受关注,继「员瑛转」风潮后,再度带起「员瑛式思考」热潮,引起外界好评。(图/@for_everyoung10 instagram、shutterstock)

不论你是否为韩国女团IVE成员张员瑛的粉丝,打开手机,可能曾看过她某次演唱会上边走路边转圈,引起许多人模仿的「员瑛转」,在这之后,再掀起了「员瑛式思考」热潮,这是以积极、正面看待事物的思考模式。

 

此与基督信仰的「凡事感谢」是否类似?牧师怎么看「员瑛式思考」?「凡事感谢」会为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本报採访臺中山城灵粮堂牧师方昌誉、基督徒导演杨睿回应此议题。

「水竟然刚好只有一半,太好了!」

「员瑛式思考」起源于某次张员瑛和粉丝分享,买鬆饼时恰好碰上鬆饼出炉时间,让她觉得自己是「Lucky Vicky」(其英文名为Vicky),把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作幸运

 

此外,她接受媒体深度访问时,多次分享自己面对批评或负能量的处理方法,不少人讶异,仅19岁的她却能说出成熟的一番话,令过往讨厌她的人有全新想法外,也延伸出「员瑛式思考」的说法。

 

「员瑛式思考」常有「幸运」的成分,面对不快状况也会瞬间转念成「幸运」。例如,张员瑛某次在Vlog裡拍摄买麵包的状况,前面的顾客恰好买走她想要的巧克力麵包,大多人可能会觉得可惜或懊悔,但她转换思考:「那我真的很幸运,可以买到刚出炉的麵包!」以积极态度面对负面处境。

 

该思考模式被不少企业与公司追捧,一场分享会上,主管以「半杯水」概念举例,负面思考的人会抱怨「水只剩一半」,正向思考的人会说「水还有一半」。

 

员瑛式思考则是:「我本来打算练习完就要喝水,结果水居然刚好只有一半!如果喝一整瓶水会太多,不喝又不够,所以我本来就希望要是只有一半就太好了!完全是 Lucky Vicky。

 

韩国媒体更称「这是员瑛式思考的时代」,大讚不仅是因张员瑛知名,更是在环境不好时,透过如此正面思考,可帮助人克服困境,让生活变得更好

 

而,该思考模式和基督信仰雷同,牧者怎么看待「员瑛式思考」的风潮呢?

  • news-details
  • 方昌誉牧师肯定员瑛式思考,同时提醒过犹不及,不可忽视负面感受。(图/台中山城灵粮堂 提供)

感恩需要刻意练习

台中山城灵粮堂牧师方昌誉肯定该思考模式相当积极、乐观正向,俗语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以人性来说,较易产生负面感受或想法,反之,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需要刻意学习

 

基督徒常将「感谢主」、「讚美主」挂在嘴边,保罗书信也勉励:「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裡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5:16-18)

 

基督徒感恩、数算恩典,会带来正面思考,知道神仍掌权,不易陷入抱怨和负面情绪

 

然而,发生好事不单纯只是「幸运」,有基督信仰的我们更知道是因「神掌权」,否则只会一直「正面乐观」,却缺乏「神观」。

 

方昌誉同时提醒,员瑛式思考固然好,但过犹不及,因为,莫忽视内在负面感受

 

他自认对张员瑛的个性和思考方式不是很了解,不过若凡事都找正面理由、觉得自己很幸运,而导致忽略负面情绪,压制到某种程度恐会扭曲个性。因此,建议负面感受需有适当管道来抒发

 

《圣经》裡有不少面对挫折、挑战的例子。以耶稣基督为例,祂在被卖的那夜,没有因而感谢天父,而是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26:39);耶稣被钉十架时更唿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

 

因此,《圣经》教导要「凡事谢恩」,同时也能忽视或压抑负面情绪,与忧伤、悲伤的思想,我们需要适当管道将之抒发,被神医治释放。

  • news-details
  • 杨睿每天的「感恩日记」,引起周遭人兴趣,也开始用各种方式写感恩日记。截稿前,他已记录到第471天的感恩日记。(图/@rain5201214 instagram

「感恩日记」激发旁人为每日感恩

基督徒导演杨睿在社群媒体分享「感恩日记」持续约1年多,起因于妻子在某本书看到,书写感恩日记可让每天更开心,于是夫妻一起尝试;妻子用纸笔书写,他则使用社群软体的限时动态来记录。

 

他坦言,并非每天都很开心,偶有不顺利之时,说不出感谢事项就会为「日常」感恩,例如:可以大口唿吸、有可爱的妹妹、今天骑车都出入平安

 

书写「感恩日记」不只使其转换眼光,用更喜乐的心来面对生活,也激励许多人效仿。

 

他收过不少回馈表示,一直有听过或看过相关书籍提到「感恩」带来的好处,但没有实践或持续下去,对方看见杨睿写了这么多篇,因而再次提笔记录「每日恩典」;也有客户分享,「感恩日记」为其印象加分不少。

 

杨睿很开心透过「数算恩典」可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以及能结合自身拍摄恩赐,使「感恩日记」的限时动态成为与客户间的话题之一。

  • news-details
  • 杨睿的感恩日记,记录为当天发生的事情提出5事项感恩。(图/杨睿 提供)

好或坏都感谢神

提到「感恩」,方昌誉想到着名瑞典诗歌《感谢神》(Thanks to God),由瑞典人史托慕(August Ludvig Storm)作词,歌曲每句都以「感谢神」开始,整首歌有32句「感谢神」

 

史托慕在救世军的一次聚会中得救,后来成为瑞典救世军领导人之一,纵然37岁时背部受重伤,导致终身残疾,旧疾不时会感到疼痛,他仍凡事谢恩,继续在救世军聚会中讲道。

 

如同其信仰生活态度,歌词提到:「感谢神赐温暖春天,感谢神凄凉秋景……感谢神祷告蒙应允,感谢神未蒙垂听」,为好事与坏事皆感谢。

 

一般人遇到顺境时容易发出感谢,但,面对逆境、身处低谷时,仍能说出「感谢神」吗?

 

方昌誉认为,基督徒之所以能凡事谢恩,是因知道无论任何景况,神都有预备。

 

对于生活在高压、长期处于痛苦中或面对疾病的肢体,要转换思想实为不易。也许陪伴、安慰者说「你辛苦了」,还会获得回覆「不会,因为我辛苦成自然了」。

 

习惯活在高压、痛苦中的人,容易不记得何为快乐;以教会来说,除了透小组探访、祷告予以帮助,更深入的方式是领人参加医治释放,交託重担、缠累给神。

 

曾有弟兄姊妹问他:「为何要说『感谢主』?

 

方昌誉认为,感谢不一定要有特别理由且「凡事谢恩」是圣经的教导,很多事物皆是出于神的恩典,而人却常把恩典视为自然,以致忘记对神感恩

 

他再次以帖撒罗尼迦前书5:16-18共勉,很多时候,我们只会提到前面叁句话:「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但后面实一样重要,「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裡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彼此共勉,让神成为生命中心,如此「凡事感谢」,就有「即或不然」的信心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