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人人都想承担最小风险,赚取最高利润,于是邀请加入社群裡的投资群组,已经成为诈骗集团的诈骗套路之一。(图 / shutterstock)

投资广告满天飞,除了明确、容易办识的假名人诈骗外,假投资研究社群之名,邀请进入诈骗群组的广告也是防不胜防。

 

家住新北市的王小姐,就因误入投资诈骗群组,群组内有不同的「身份」、「角色」,还有员警角色挂保证...

她,仍被诈60万!

为因应诈骗集团利用网路社群管道,诈取民众财物的现象日益严重,对此,政府也积极检讨、研拟及强化法制规範来增加打击诈骗集团之力道。比如近期呈送立法院之打诈专法,企图透过修法,以降低诈骗对民众所造成的财产损害及国家金融秩序之影响,并回应社会大众对政府打击诈骗之期待。

 

近来网路社群中,诈骗广告「多元」发展、防不胜防,又因相关法令赶不上诈骗集团发展的脚步,目前网路诈骗广告只能倚靠广告业者、网路平台自律,拒绝刊登或自行下架。

 

也因此,许多诈骗被害人,就是因投资诈骗广告而误入诈骗集团陷阱

 

真实被诈案例

家住新北市的王小姐,平常惯性使用社群运用软体Instagram(IG)浏览资讯并吸收新知,于今年4月时,看到社群上有提供免费学习投资股票之课程,便追踪该帐号。

 

一开始从中学习投资方法并无异状,之后诈骗集团便透过讯息诱导王小姐加入有「群友可互相学习的投资Line群组」,王小姐加入后再被诱导,下载该群组所称的专用投资软体APP,且使用该软体还可抽新股!

 

5月初下载该投资软体的王小姐竟还真的抽中新股并且卖掉获利,随后获得第二次抽股机会也幸运地抽中4张股票,诈骗集团旋以话术告诉王小姐,「若要领出获利,需于期限内补缴税金,否则便是违约交割及信用受损」

 

此时的王小姐才大梦初醒,心中警报响起,惊觉这就是听过诈骗宣导案例!因而赶赴派出所报案釐清!但已遭诈骗新臺币60余万元。

 

王小姐感慨当时一开始的确起疑心,也担心是诈骗手法,但是看到有人跟她一样担心受到诈骗提出疑问时,有群友直接表明是警职身分,述说能快速辨别群组是否为诈骗集团,并出示逮捕诈骗集团穿制服的照片!还霸气说道:「敢在群组诈骗,除非诈团不想混了!」且群组也有群友出来确认该人警察工作,让王小姐鬆懈心防,不疑有他。

 

群组并教导银行拦阻手法如何破解,且误导被害人「行员拦阻大多是例行公事或有绩效要求」的常态性事务而已等等,使被害人最终误信有警察背书而受骗上当。

  • news-details
  • 「投资群」裡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角色,甚至有员警!其实除了被害者,裡面每个人都是诈骗集团。(图 / 刑事局 提供)
  • news-details
  • 群组裡也透过不同的「角色」,教被害人绕过银行行员、警员的关心。(图 / 刑事局 提供)

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表示:诈骗戕害人民财产安全甚鉅,而打诈专法之通过,才能有效要求社群媒体假广告的产生,促使相关企业担负责任,做好广告管理以杜绝假投资真诈骗的广告流窜于社群平臺!

 

刑事警察局也提醒民众,投资必定有风险切勿相信「自称检警背书的不明投资群组」,号称有「内线交易」、「稳赚不赔」的投资管道,并谨记「勿信不明网友教投资」及「勿下载不明投资软体」;在投资前也应先做足功课并循政府认证的官方管道进行投资,才能远离诈骗保荷包;想知道现在常见的诈骗手法,可以追踪刑事局「165全民防骗」脸书粉专,获得最新防诈资讯喔!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