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时隔100年再次在巴黎举行的盛会,因「某段表演」而引发争议,遭到世界各国政要谴责,并引起一部份宗教团体及信徒的广大关注、强烈反弹,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2024年巴黎奥运开幕式,不同以往在标準体育场,选择在塞纳河水域举办,随着象徵法国国旗的「蓝、白、红」颜色在奥斯特利茨桥上空绽放,歌声、笑声、欢唿声在塞纳河两旁迴响。
某段表演与《最后的晚餐》相似?
事件来由与发酵
奥运开幕式分成12章节中,在第8章 Festivité 中,包括3名变装皇后在内的18名艺术家的表演,被指与文艺復兴时期艺术家达文西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门徒共进晚餐的场景肖似,进而引起世界各国政要及基督教、天主教团体谴责。
《最后的晚餐》画作为达文西以圣经素材为灵感,主要描绘耶稣基督受难前,与门徒共进逾越节晚餐的画面。
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克.强生(Mike Johnson)于台湾时间28日在社群平台表示,「昨晚对『最后的晚餐』的嘲弄,让世界各地观看奥运开幕典礼的基督徒感到震惊和侮辱。」
并引用约翰福音1: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却不接受光。」认为信仰和普世价值的战争无止境,不过真理与美德永占上风。
此一风波甚至影响到奥运赞助,美国电信巨头C Spire质疑该表演桥段「嘲讽基督信仰的重要时刻」,27日便在社群平台宣布,撤销所有对奥运的广告赞助。
密西西比州州长随后也在X发文挺C Spire,表示,不允许嘲弄神,C Spire只是画了一条恰当的界线。
除了政要、公司企业,包含法国主教团会议(Bishops’ Conference of France)等多国的天主教主教,在表演亮相后,纷纷对此表达谴责。
德国天主教帕绍教区(Diocese of Passau)主教奥斯特(Stefan Oster)称,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幕式,期盼赛事和平举行,「然而,这个稀奇古怪的『最后的晚餐』是最差的桥段,在整个脉络中完全是多余的。」
Last night’s mockery of the Last Supper was shocking and insulting to Christia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ho watch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Olympic Games.
— Speaker Mike Johnson (@SpeakerJohnson) July 27, 2024
The war on our faith and traditional values knows no bounds today. But we know that truth and virtue will always… pic.twitter.com/s88c9ymG9j
艺术总监解释灵感来源并非来自《最后的晚餐》
对此,2024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发言人戴侃(Anne Descamps)在记者会中致歉。
「很明显地,我们从未意图对任何宗教团体表示不敬,(开幕式)设法讚扬群体的包容性……若有人觉得被冒犯,我们真的很抱歉。」
而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Thomas Jolly)表示,此场景灵感并非来自《最后的晚餐》,而是17世纪荷兰画家Jan van Bijlert 创作的《众神的盛宴》。
他向法媒「商业调频电视台」(BFM)解释,该场景旨在促进对不同性别及各种性别认同的包容,「我们的想法是举办一个与奥林匹斯众神联繫在一起的大型多神教派对。」
托马斯又说,作品中没有任何嘲笑或诽谤任何人的意图,「我想要一个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实现和解的仪式,同时也是一个展示我们共和国自由、平等和博爱价值观的仪式」。
他指出,想传达「爱与包容」,而不是「分裂」的信息。
不同观点:表演从构图上来看
数一数该幕的表演人数,餐桌前不只有13人(耶稣基督加上12门徒)。
有脆友以「晚餐不是最后,餐桌也不只13个人」为题发文,指出该表演灵感并非源自《最后的晚餐》,而是17世纪荷兰画家Jan van Bijlert的《诸神盛宴》,画作内容是希腊诸神庆祝着婚礼,为托马斯之说法佐证。
也就是说,托马斯之创作出发点,不是为了嘲讽任何宗教信仰。
另外,在脸书社团「Classical Art Memes Unmoderated!」(暂译,未经审核的古典艺术迷因)对该话题热烈讨论。
网友根据画作与表演照片分析,希腊神话的起源早于基督教,开幕式的表演是参考《诸神盛宴》,奥林匹斯众神庆祝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希腊国王佩琉斯的婚礼。
而太阳神阿波罗(戴着象徵太阳的髮箍)跟塬作一样,位于餐桌的中心,并非人们所认为的在影射耶稣基督,图画前景则是酒神戴欧尼修斯。
基督徒教授:艺术性的嘲嚯无须大惊小怪,宗教性的自尊却须更加警惕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人文社会AI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道维,于脸书对此分享个人见解。
针对该表演引起法国天主教与部分基督教团体或个人表达抗议,他认为虽可以理解,但也可能误导信徒,搞错信仰的内涵。
首先,这个开幕活动本身也有很多其他类似的嘲讽部分,例如:对巴黎的公共交通、法国大革命时被处决的玛丽皇后等。所以,不必觉得是针对基督信仰。
其次,从官方说明与创作者过往的作品可知,该作品本身的参考是来自于17世纪法国艺术家Jan van Bijlert的《众神的盛宴》(1635年)——希腊众神庆祝的婚礼的场合,阿波罗在桌子中央加冕和前景中的戴欧尼修斯(希腊神话的酒神)。
毋需对号入座或气急败坏
而第一次看到这段表演时,王道维的确觉得像达文西的《最后晚餐》。他认为,创作者或大部分观众不会没有类似感觉,但若在讽刺或改作达文西的作品,感到受辱的应是达文西本人,基督徒或教会本来就不必对号入座。
事实上,达文西是一个同性恋者,其宗教性绘画作品本就常超越传统,包含《最后的晚餐》,当中所穿的衣服与桌椅安排方式并非犹太人式,因此作品刚开始也不为当时教会所接受,觉得不得体,只是后来名气实在太大,后世基督徒将之「神化」为信仰的图腾。
王道维认为,就算创作者或主办单位刻意嘲讽基督教信仰,其个人反而觉得更好,因为这应不是基督教或教会又作了「什么错事」而被嘲讽,「那基督徒为何要觉得受辱?」
耶稣在世上没有作错事,一样常被真实的嘲讽、羞辱,甚至被陷害而钉在十字架上,那么若当代基督徒能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而被世人误解,虽然很遗憾,但实在不必过于气急败坏。
因为耶稣也早就说过:「为义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迫害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马太福音5:10-11)。
该发文引来正反两面的留言,有网友认为:
「冒犯基督教与天主教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他们怎么不冒犯其他主流宗教呢?换言之,基督徒实不必合理化这一类恶意行为;而且应当有所回应。」
「基督徒急于护教,成了上帝的红卫兵」
「被冒犯了有所回应是现代公民的权利。并没有不适当。只是心灵上宜尽量作圣经所教导的方式思考,不论结果如何,都要喜乐而不怨恨。圣经还教导一边脸被打了另一边脸也任由他人打。还有要变卖所有去济助穷人…等。」
「我完全不觉得有被冒犯之处,乐见多元文化的展现,只要讽刺与挖苦的不是弱势,我觉得多数基督徒都有雅量平心静气看待这个开幕典礼的表演。」
巴黎奥运点燃圣火最关键的是,「法国传奇足球员」席内丁.席丹将圣火传给「西班牙红土之王」拉斐尔.纳达尔。(图/@EmmanuelMacron X)
如何在表达自由跟尊重信仰间平衡?
此事引发的效应产生两极化的看法,但也藉此看见创造的奇妙,每个人有不同样貌、个性与恩赐,独特性和多样性,因而丰富了社会文化与思想,也让彼此相互学习成长。
艺术和文化表达时会引发争议,日常人际互动偶会发生衝突,却也开启对话和理解的契机,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相信每件事背后都有神的美意。
「如何在尊重个人自由和信仰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值得一同思考和努力;愿每个门徒的生命都散发基督馨香,成为世上的光与盐,去正面、智慧地影响世界价值。
(参考资料/National Review、The Guardian、Reuters、B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