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暗的年代,「赶出上帝」是世界的主旋律,「很重要的年代,上帝放了一个喜欢读圣经的人。」基督徒教授张文亮说:「这个人带青年人读圣经,结果十年带出2万6千位宣教士,把福音传到中国大陆、新彊、吉尔吉斯、伊拉克、甚至蒙古。」
这位从没到过大陆的解经家,却为当地百姓发声,「我们已经无法抹去国家过去的贪婪所带来的败坏,我祈求上帝做工,让我的国家与大陆有正确的关係,是基于公义的追求,远胜于财富的贪婪。…我们今天在这裡,最好的回应,是快跪下来祷告!」他公开反对大英帝国再卖鸦片给大陆。
他留下60卷解经书,其中有多篇信息,影响了倪柝声等华人牧者;他的解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现今华人教会。
他,是日后被称为「解经王子」的坎伯·摩根(G. C.Morgan,1863年12月9日—1945年5月16日)。
20日,新店行道会邀请张文亮与大家与一起经营读书会,读进摩根的时代,也读进摩根解经的负担。
时代背景:信仰的挑战与復兴
摩根生在十九世纪,1863年的牧师家庭,10岁信主,14岁就在主日学对儿童与青少年讲道,17岁成为足球教练。
他面对当时「赶出上帝」的文化运动、怀疑上帝的进化论等「科学」思潮,走过信心的黑暗期,21岁决心成为传道人。
十九世纪以来,英法诸国大力推动「将上帝赶出教育界」;二十世纪以来,美国大力进行「将上帝赶出国家」,这两个运动的成果,使得塬本应当是神国度精兵的欧洲与美国,陆续远离上帝,仿佛枯骨光景。
那时,人们高举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试图将信仰限制在个人生活範畴,教育、政治、社会等各层面,都试图摆脱上帝的影响。
当时的欧洲社会充斥着各种思想浪潮,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兴起,挑战着传统信仰根基。人们开始质疑上帝的存在和圣经的权威,教会内部也出现自由派神学的挑战,传统信仰面临着前所未有衝击。许多人开始认为,信仰与时代的进步脱节,教会逐渐失去对社会的影响力。
然而,正是在这段被形容为「信仰黑暗时代」的时期,坎培尔·摩根(G. Campbell Morgan)却被上帝使用,他以「读经班」为器皿,点燃復兴火焰。这股復兴的浪潮,不仅影响当时世代,也为今日教会带来许多启发。
摩根说:「写作,是用作品把街上游盪的人,赶进上帝的教会!」
「我的学生不该是盲目的跟随者、无条件的跟随者与永远的跟随者;而是听从主的唿召,成为祂的跟随者。」摩根说,跟随主耶稣,是让主在我们心中成为衡量一切的準则,在任何环境裡有个更高的顺服。
张文亮回应摩根一生的服事;下图为其着作。(图/记者詹英村、 校园书房出版社 提供)
摩根的使命:以圣经復兴信仰
「摩根一生的事奉,让我想起以西结书,让『枯骨站起来成为大军』的异象!」《上帝手中的墨水笔-解经王子摩根》一书作者,张文亮教授说。
「上帝强而有力的军队都死了。前面的骸骨太多了,塞满了整个平塬!这是很重要的年代,上帝放了一个喜欢读圣经的人!」张文亮表示。
圣经班的影响力:培养宣教士
当时整个美洲、欧洲的主流文化都是「离开上帝」,然而,每年暑假,美国佈道家慕迪在北野营地举办的青年学生领袖营「北野圣经营」,却在十年间栽培出2万6千位宣教士,被差派到东方各地,把福音传到大陆、新彊、吉尔吉斯、伊拉克、甚至蒙古。福音的种子因此撒进东方世界。
「这些宣教士的经歷可歌可泣,有许多殉道的。其中有一位,被差派前往蒙古,他连蒙古话都不会,当地人故意冷落他,不愿意和他讲话,他在蒙古的『属灵旷野』孤单了十年,才有人愿意接纳他。福音因此传进蒙古!」
这些宣教士的唿召明确、信仰坚定,部份塬因是,他们在北野营地被班主任(主堂讲员)摩根,好好的带领读圣经。
北野营地成为了信仰的灯塔,许多因为福音而改变生命的人们从这裡走出去,对全球基督教界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宣教的内地会,许多宣教士也直接、间接地被影响。
华人召会运动的重要人物——倪柝声,也是被「摩根解经集」影响的其中一位。「倪柝声的『十二篮』裡有好几篇题目和摩根信息一样的信息,内容写得特别好,显然是他消化之后再讲出来的。」张文亮说明。
1904年,摩根被邀请到当时仅剩50人的西敏寺教会牧会,开启「週五圣经之夜」的服事, 短短两个月内,教会人数就暴增至12,000人。
1917年,一战中,摩根在战争前线收到来自澳洲「基督徒大学生联盟」的信件,邀请他前往澳洲一年,教导他们读圣经。成员说:「我们的信仰,建立在圣经上!」这成为后来普世「校园团契」源起。
更别说摩根在北野营地与其他圣经学校培养出来,渴慕真理、勤读圣经、自牧自养,被差派到各地建立教会的宣教士。
当时美国的神学院,还在争论要以教育学为教学主体,或是以教会主日学圣经为主体时,这些宣教士靠着圣经,坚定自身信仰,也帮助初信者和基督徒建立信仰,走过一战、二战。
摩根的解经特色:张茂松分享从隐藏岁月看耶稣
「『隐藏的岁月』。那一篇信息让我非常感动!」坐在第一排,一起参与读书会的张茂松牧师也和大家分享其读后心得。
圣经裡,耶稣12岁到30岁中间有一段「空白」,这段岁月被摩根称为「在拿撒勒隐藏的岁月」。
这段时间,圣经记载讲耶稣做了什么,摩根却从马可福音1章11节和马可福音6章3节读进去。
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马可福音1:11)
这不是那木匠吗?(马可福音6:3)
「一般的牧者讲到耶稣受洗时的这节经文,大概会讲天父喜悦耶稣的顺服,愿意在十字架上受死,这个就是让天父的心感动。」张茂松表示,但,摩根却有一个亮光:耶稣在这段时间,一定是父母的好儿子、兄弟姊妹的好兄长、邻居的好邻舍、工作上是好木匠等等。
耶稣出来服事时,拿撒勒的邻里对他的认识,就是「有名的木匠」(这不是那木匠吗?)
耶稣不是在十架上完成了救赎的计划,天父才喜悦他,「我相信,耶稣在隐藏的日子,一直得蒙天父的喜悦。」摩根在讲道信息裡这样说,所以耶稣一定好好的经营这段隐藏的岁月。
这是北野圣经营地,摩根的第一篇信息,从而帮助许多宣教士,在隐藏的日子,经营蒙天父喜悦的信仰,活出主的荣光。
1945年,二战结束,摩根的大儿子死在战场,82岁的摩根也在同年安息。
「这本书的后面,摩根的晚年,我结束的很草率。」作者张文亮在读书会表示,写作当时,逢太太离世,他失去写作动力,所以很多细节并无写出。如果说有什么遗珠之憾,「摩根的大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战场上的军官,也是教会的牧师。很可惜,在战争结束前战死了。这可能也是摩根身体状况突然恶化的塬因之一。」张文亮在讲到这段故事时,颇有物伤其类的感嘆。
摩根的一生,见证了「好好读圣经」是大有能力的!在信仰面临挑战的时代,他持续且深入研读和解经,不仅坚固了自身信仰,同时帮助无数人建立对上帝的信心。
今天,我们同样生活在充满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效法摩根,回到圣经中,好好认识耶稣,寻求智慧和力量。每天花时间阅读、思考和应用圣经教导,必能使生命得到更新和转化。
圣经不仅是歷史的见证,更是生命的指南。让我们一起重新发现圣经的宝藏,在其中找到面对当今世界的勇气和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