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带来的失败多于胜利,但我们可以相信耶稣!」
2024巴黎帕运会(Paralympics),是专为身障人士举办的国际大型运动赛事 ,于8月28日(台湾时间29日)至9月8日期间接着在巴黎登场。
装了义肢的跑者能够感受到风从耳边唿啸而过,截肢者坐上竞速轮椅,或在泳池裡如鱼得水,还有为视障人士準备的盲人门球,肢障者的坐式排球比赛…
国际体坛每四年一度的盛会「夏季帕林匹克运动会」(2024 Summer Paralympics),每一位身心障碍者皆克服面临的许多挑战,日夜苦练中淬炼出全新的生命。
甫闭幕的2024巴黎奥运赛事吸引了全世界目光,中华奥运代表队于此次赛事中夺下两面金牌、五面铜牌的佳绩,让全台湾关心赛事的观众们感到振奋。
紧接而来的是另一场赛事,专门为身障人士所举办巴黎夏季帕林匹克运动会(2024 Summer Paralympics),称为「巴黎帕运会」,将于8月28日(台湾时间29日凌晨)登场。此次台湾选手参与7种运动种类,共13席参赛资格。
近几週,当全球人们正讚嘆最健康、最佳体能者所创造之佳绩的同时,接续开幕的身心障碍者的帕运盛事,是否同样引起高度关注?其实,对此同样需要这份热情。
社会价值和人性尊严,并非仅建构于身体完好者
竞争激烈程度最高的帕运会,许多生命英雄的体育壮举,可能完全颠覆人们对于身障者被动、局限的既有观点。而回顾帕运歷史,会发现人类并不总是那么友善。例如:1980年的奥运主办国苏联,甚至拒绝举办帕运(最后由荷兰延续帕运圣火)。
8月24日,圣火已在帕拉林匹克运动会歷史发源地,由英国史托克曼德维尔(Stoke Mandeville)点燃,经过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后抵达法国,圣火现分成12条路线,由1,000名火炬手传递到约50个城市,最终抵达巴黎参加开幕典礼,传承高举着2024年巴黎帕运会的精神。
他们将向世界宣告,社会价值和人性尊严,并非仅建构于身体完好者。
视障选手Guillaume Junior Atangan(右)和 Donard Ndim Nyamjua 将在2024巴黎帕运会上争夺金牌。(图/IPC and UNHCR)
帕运会的起源,回溯于一次世界大战
帕运会(也有人称残奥会)的起源,始于全球正歷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反犹太主义的德国纳粹发动攻击,全世界各地因战争爆发,衍生出许多嵴髓受伤、下半身不良于行,得坐轮椅的煺伍士兵。
1939年初,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下,迫使犹太人路德维希.古特曼医师(Sir Ludwig Guttmann)及其家人逃往英国。他得以在牛津大学纳菲尔德神经外科,继续他在德国开始的嵴椎损伤研究。
从中震惊发现,病人经常被打上石膏,然后被忽视,在短时间内就因褥疮而死亡。战争过后,歷劫归来的伤兵们只能接受人们的陌生与冷淡,出生入死的战士一夕间沦为「社会负担」。
在英国政府赞助下,1944年2月,成立英国第一个治疗嵴椎损伤的专科单位,由古特曼担任主任,他坚信,运动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以开创性治疗和復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可帮助受伤者重建力量及自尊。
于是,1948 年,他在英国伦敦举办一次大型的竞赛活动,这项赛事后来不但发展成世界轮椅运动会(IWAS World Games),也被称为史托克曼戴维尔(Stoke Mandeville)轮椅运动会,更被视为近代帕奥的起源。
随着这项赛事不断发展,引起奥运组织者的注意。国际奥委会授予古特曼博士奖盃,以表彰他透过轮椅运动促进社会价值和人类尊严。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第一届帕林匹克奥运会(Paralympics)正式举办,有来自23个国家的400名运动员参加,实现了古特曼为身心障碍人士,打造相当于奥运会的精英体育赛事的梦想。
难民代表队在训练营期间,第一次聚集在一起的时刻。现在,他们已準备好参加2024巴黎帕运会。#Paris2024 #Paralympics 。(图/IPC and UNHCR)
帕运会「Paralympics」字汇,源自「Paraplegic」(意指半身不遂者),以及「Olympics」(奥运)组合而成,「Para」一词为英文中「平行、陪伴」等意涵;1985年后,开始作为此赛事的正式名称。
自1988年首尔奥运会以来,帕运会在奥运会之后直接举行,并使用相同设施。
两位奉献英雄,影响着7000万欧洲残疾人士
「舒曼欧洲研究中心」(Schuman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总监杰夫方登(Jeff Fountain)表示:「巴黎帕运会让我们注意到更多英雄的故事,这些背后的生命故事不只讲述出身心障碍人士必须于日常生活中克服各种巨大困难,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为残障人提供运动机会,而奉献一生之人的故事。」
两位英雄:特蕾莎·斯温特斯(Thérèse Swinters)和玛蒂娜·科宁格(Martina Köninger),正是奉献的人。几十年来,她们代表7000万欧洲残疾人士,在欧洲各地建立忠实组织网络。
特蕾莎是一位患有先天性疾病、天生残疾的比利时人,她是欧洲残障人士组织(European Disability Network)召集人,组织中任务执行现由玛蒂娜承担,她在订婚时因车祸而致残。玛蒂娜现为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
欧洲身心障碍人士组织让人意识到残疾人面临的许多挑战,包括社会、基督教会内普遍存在的冷漠和无知。
迎接2024帕运会,各国选手皆已蓄势待发。右下:2024巴黎帕运会坐式排球比赛球员Bethany Zummo ,她出生时患有先天股骨近端局部缺损。(图 / paralympics FB)
迎接国际奥运盛事之前
教会团体已于巴黎和法国发起《Ensemble2024》
法国福音派国家委员会(CNEF)为迎接国际赛事,发起「Ensemble2024」活动,他们认为奥运的价值观与基督教价值观密切相关,于是发动福音游行、开放各教会场所、提供祷告服务。
「不住祈祷」正是Ensemble 2024努力推动的核心计画。本着「神爱世人」的基督精神,更希望带来基督教的合一团结,用祷告,将奥运会、帕运会、法国、巴黎、运动员,以及这一系列盛会的所有组织和参与者,皆置于上帝的祝福中。
系列活动还包括正在进行的「圣运会」,是由天主教教徒一起动员,透过体育活动,来庆祝运动精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和睦情谊,并为最弱势群体,特别是为其提供机会,以体现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同心合意。(Faster,higher,stronger – together)
中华帕运代表队今年一共有13位选手取得资格参加比赛,当中参与7种运动种类,共13席参赛资格。(图 / 教育部体育署)
相信,透过帕运会,不但帮助人们关注每位参赛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例如:西班牙视障运动员马丁·帕雷霍(Martin Parejo)曾参与2016里约帕运会,提到:「生活带来的失败多于胜利,但我们可以相信耶稣!」
每位帕运英雄拒绝让残疾阻碍他们发挥自身潜力,社会更当反思对于这些「过去被迫隐身的群体」,成为货真价实的出色运动员时,除了惊嘆其苦练的「超能力」,挑战一次一次人类既有认知外,又是否能提高对于帕运的关注?选择更以敞开心胸来对待差异,以朝向多元融合跃进,排除「环境中的障碍」,而非排挤身心障碍者。
2024帕运会。(图 / paralympics FB)
(参考资料:evangelicalfocus、paralympicsFB、paralympic官网、ensemble-2024、schumancentre、UNHCR, the UN Refugee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