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爱子归来》北监首映会。(图/李靖惠导演 提供)

「在冰冷的高墙裡面,能够穿透这道高墙的,是那个真正的爱无私的爱,以及牺牲的爱。那个力量是最大也是最稳定的。」——服刑11年受刑人。

 

由金奖导演李靖惠歷时十年力作《爱子归来》,10月22日于法务部矫正署臺北监狱崇善堂举办「矫正机关首映会」,当中有180位收容人一起观影。这部横跨台美的纪录片,透过一位「华人杨妈妈」的故事,展现了基督徒志工如何用爱与关怀,为受刑人带来希望与改变的力量。

 

当天,不少受刑人看着萤幕上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感动落泪

十年磨一剑 用爱打破心墙

这部横跨台美的纪录片,讲述一位华人主角杨妈妈移民美国纽约后,因投入受刑人关怀工作,而与狱中青年从陌生到情同母子的故事。

 

导演李靖惠透过镜头,细腻刻画杨妈妈如何用数万封手写信件,与一群美国重刑犯监狱的长期徒刑收容人建立深厚情谊,以爱和温情,拆毁心中隔断的墙,为困在冰冷孤独监狱裡的灵魂,带来希望之光与一份生命前行力量。

  • news-details
  • 杨妈妈写信给关在美国监狱中的华人。(图/李靖惠导演 提供)

杨妈妈与温妈妈:两地监狱中的慈母典範

在这部纪录片中,杨妈妈的故事格外令人动容。她塬是广东人,因国共内战辗转逃至台湾,后又移民美国。

 

美国的生活并不容易,她却在人生转折中找到了服事祝福。多年来,她持续担任美国监狱的通信志工,特别关怀那些因追逐美国梦而来到美国,却因触法入狱的华裔受刑人

 

这些年轻人多数因语言不通,不了解美国司法制度,所以不知道可透过认罪协商争取较轻刑期,最终被判处重刑,有些甚至高达百年徒刑。

 

然而,杨妈妈用一封封亲笔信,为这些在异乡迷失的游子带来母爱与希望

 

而在台湾,也有一位被尊称为「监狱之母」的温妈妈,她从1992年开始探访监狱,至今从未间断,长达32年时间,将受刑人视如己出。

 

这天,李靖惠导演特别邀请温妈妈参与北监首映会,让台湾的受刑人能亲身感受到,在台美两地都有这样无私奉献的爱心天使。

 

一位受刑人看完电影后感动说:「杨妈妈带给我们的感动,就像监狱之母温妈妈一样的温暖。」温妈妈用行动见证着,真挚的爱与关怀,能跨越任何藩篱,触动人心。

 

这两位妈妈虽相隔重洋,却同样都以「基督的爱」实践出相同的爱心与毅力,在监狱高墙内外,为受刑人点亮盼望之光。

  • news-details
  • 北监首映会,特别邀请有「台湾监狱之母」之称的温妈妈一同观影。记录片中美国的杨妈妈与台湾的温妈妈,两人有着同样的信仰、同样用母亲般温暖的爱,来服事迷途的孩子,带他们回到神的家。(图/记者詹英村)

更生人见证神恩 全家投入监狱福音事工

张洛铭传道分享自身经歷时说:「我在监狱关超过十年,裡面弱肉强食,监狱好像跟地狱一样。有一天,台东的罗妈妈就进到我的人生中,她就像剧中的杨妈妈一样帮助我,让我能够回归家庭、社会。

 

除了温妈妈,台湾还有许多基督徒,比如各地的更生团契、晨曦会等,长年投入监狱事工,服事受刑人与更生人。

 

现在的张洛铭,不仅与太太把全台湾、包括绿岛的监狱都跑完,甚至带着101岁高龄父母到监狱传福音「以前我爸爸看我关了十多年,没看我叁次。但我们被得救之后,全家到监狱去传福音。」

 

映后感动泪崩 见证爱的力量

首映会上,全场不少人都在观影时数度拭泪。一名服刑已11年的受刑人于座谈时表示:「杨妈妈让我想到我妈,虽然每个人的故事很辛苦,但他们都是诚实面对的,那勇气让人动容。」

 

另一位菲律宾裔受刑人分享,「我服刑10年,没见过父母,只有兄长会来。看完电影让我明白,就算见不到面,父母的爱始终在。(我)要好好改过自新,别再让家人失望了。

 

父子隔墙相望 见证生命转变盼望

首映会主持人、广播金鐘奖最佳主持人陈凯伦于映后分享时,道出一段鼻酸往事。

 

其儿子陈锐曾因案入狱,而他本人后来至监狱担任志工。「那天我在监狱裡带活动,儿子和受刑人们排排坐,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走道旁坐着的是谁,」陈凯伦哽咽说,直到活动进行到一半,他才惊觉儿子就在眼前,却因为是在监所,父子俩不能相认。「那一刻的心痛,是我这辈子最深的痛。」

 

所幸,陈锐后来浪子回头、受洗归主,被基督的大爱更新生命,成为真正的「更生人」。现在,陈锐、陈凯伦全家都在基督裡,从而见证,基督的爱才能真正打破「隔绝爱」的高墙。

 

映后座谈中,一位受刑人向导演李靖惠提出期待,希望她也能拍摄台湾版本的纪录片,不只讲述高墙外的故事,更盼深入描绘围墙内受刑人的心路歷程,让大家见证台湾版生命转变的神蹟。

 

这份期待,引起在场受刑人共鸣,众人纷纷表示,他们一定会努力改过向善,让自己的故事也能成为感动他人的见证

  • news-details
  • 画面中左起为陈凯伦,中间是受刑人的「学长」张洛铭传道,远处是张洛铭传道的师母黄玟溱。(图/记者詹英村)

  • news-details
  • 观影后,数位受刑人分享观后感。(图/记者詹英村)

  • news-details
  • 李靖惠导演对所有观影受刑人唿喊:「不要放弃喔。杨妈妈说不要放弃自己!你不孤单!」同时给对方一个拥抱。(图/记者詹英村)

矫正署肯定志工付出 近千通信志工默默耕耘

法务部矫正署林宪铭副署长于活动开场致词表示,家人的支持是每位收容人最强后盾,而那些无依无靠者,就要靠教化人员和公益团体志工来关怀扶持。并特别感谢李靖惠导演细腻拍出关怀者和收容人,以及家属间深刻感人的故事。

 

「《爱子归来》引领我们进入收容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狱政管理单位和所有工作人员而言,能更有同理心,更知道如何帮助收容人。」林宪铭说。

 

林宪铭表示,目前全台监所的「通信志工」虽无正式统计,但应有近千人。这些默默耕耘的志工们,透过书信往来,陪伴受刑人走过艰难收容岁月

 

通信志工推动修復式正义 用文字传递关怀

黄玟溱师母指出,「通信志工」的服事不只可以穿越监狱高墙,同时可以穿越「善恶」的高墙,对推动「修復式正义」很有帮助。

 

通过文字承载「基督的爱」,能帮助收信的受刑人真正知罪、悔改。她强调,更生团契每年都有两次通信志工训练,必须受过装备才能成为通信志工,「这样的训练,让我们能达到修復式正义的目标。」

 

法官:爱的力量让受刑人柔软改变

桃园地方法院姚姓法官首次观赏《爱子归来》后表示:「在法院判案时,看到的都是证据资料,透过这部影片,看到许多受刑人在监狱裡的生活和感受,让我们在做判断时可以思考更多。」

 

他认为,像杨妈妈、温妈妈这样用来改变受刑人的方式非常不简单,「人都是要有『关心』之后,『心』才会比较柔软,才有『改变』的可能性。

【新闻小辞典】修復式正义

强调犯罪不只是违反法律,也是对被害人、社区及社会关係的伤害。

透过被害人与加害人与社区的对话,让加害人认知其行为的影响,进而真诚悔改,修復被破坏的关係

  • news-details
  • 图左:臺北监狱许金标典狱长;图右:法务部矫正署林宪铭副署长。(图/记者詹英村)

更生牧者:放下主权 紧抓救恩

张洛铭以过来人身分深情劝勉在场受刑人:不要为自己留后,你觉得自己要什么计划,其实都是错的。」他以自身经歷作比喻:「我好像掉入一个很深很深的水井,用尽自己的力气要爬出来,可是力量越大,摔得越重。除非有一个厚实的绳索垂降,我紧紧抓住这个绳索,上帝再用更大的力量把我拉上去。这个绳索,就是耶稣基督,但我要自己全然地抓着

 

放下自己的主权,因为自己已经是偏差、错误的,唯有紧抓住救恩,献上主权,让上帝来决定你的道路。张洛铭感恩见证:「我得救了,我弟弟得救了,我的爸爸妈妈晚年也得救了,我们全家都可以一起来传扬杨妈妈和温妈妈领受的这个『基督的爱』。」

 

号召百场公益包场 让「爱的感动」广传

《爱子归来》将在11月1日于全国院线上映,并在全国51所矫正机关进行公益巡演。李靖惠导演邀请各界响应「万人赠票传爱、百场公益包场」活动,让收容人家属和更生人也能进戏院观赏电影,让心得到安慰。

 

面对好莱坞及各种商业电影同期上映,《爱子归来》期盼开出好的票房形成口碑,使更多人走进影院观赏这部见证基督之爱的纪录片李靖惠导演邀请大家用行动走进电影院,一同支持记录爱的影响力,见证真实生命转变的电影!

 

相关阅读》

翻转监狱成福音好土!不止息的爱如光照进黑暗——专访台湾监狱之母温杨梅英

「出狱像度假,入狱才是回家」 他痛彻悔改、仅带「两句经文」出狱

《爱子归来》首映场回响 爱是极超越的路,需要更多「杨妈妈」兴起

「渴望跨越高墙活出真爱?」获多国际影展奖导演李靖惠:爱有影响力!

  • news-details
  • 《爱子归来》北监首映会,观影受刑人高举电影海报与李靖惠导演、林宪铭副署长合照。(图/李靖惠导演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