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红「众量级」成员家宁分手事件引发关注,许多人质疑她是否受到「心灵课程」影响而有异常表现。
这类收费高昂的「心灵课程」,声称能快速改变人生、获得成功,但效果是否真如其所宣称?本报特别访问曾参与心灵课程的见证人与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这类课程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指出真正的生命改变之道。
臺湾近期因网红参与心灵课程引发社会关注,有人质疑这类课程涉及PUA(Pick-up Artist,把妹术)式的操控手法。
本报访问了叁位具有相关经验或专业背景的人士:台湾电子商务暨创业联谊协会理事长涂家兴、基督教今日报整合行销部主任曾友兰,以及以赛亚心理谘商所所长黄丽倩,从亲身经歷与专业角度,剖析这类课程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普遍可见PUA现象的剖析
以赛亚心理谘商所所长黄丽倩解释,PUA的本质是一种情绪操控手段,目的是影响和控制对方的行为和思维。 当一方的观点和感受未被重视,而另一方则只关注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行为带有强烈的压迫性,属于情绪操控或情感勒索的形式。
PUA的操作方式常常是由佔有优势的一方持续批评另一方,含括了对方的外貌、处事方式,甚至内心的品味,任何方面都可能成为攻击点。被批评的一方经常因自尊受伤,逐渐放弃塬有的信念,转而接受对方的评价。随着此种互动加深,双方的地位越发失衡。
识别PUA的方法》黄丽倩建议关注几个重要特徵:
●是否尊重我的个人意愿
●是否可以平等的讨论
●是否一直被批评与挑剔
●是否製造焦虑感和紧迫感
焦虑世代的速效迷思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和不安。黄丽倩指出:「这个世代的人是非常焦虑的,会急着想要找到安定的、确定的答案,并想要看到立即的效果。」
她引述改革宗神学家加尔文的话:「人心是製造偶像的工厂」,深入分析现代人容易陷入速效迷思:「当有一个权威人士、专家或者是老师出现的时候,其实这些会员可能就会有崇拜的心理,觉得『哇,他好厉害,好棒,解决我的问题』。」
以赛亚心理谘商所黄丽倩所长。(图/黄丽倩 提供)
心灵课程很神秘?
层层高价收费,营造高价值包装
这类课程通常採用阶梯式的收费方式,通常有四点特色。
基督教今日报整合行销部主任曾友兰则是因为在美国经商的阿姨推荐,参加了一个名为「圆桌」的课程。这个课程收费不菲,「两、叁天,就要两、叁万!完整课程更要花费十几、二十万。」
这样的课程往往以神秘感来吸引人:「裡面的桥段是不能对外公开的,内容事实上也很有趣,很扎实。」
一、群体氛围的营造
曾友兰表示,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群体互动:「要跟旁边的同伴要有很好的关係,然后要常跟旁边的拥抱、牵手等等。」这种密集的身体接触和情感交流,容易在短时间内建立强烈的归属感,甚至营造难得的「高峰体验」。
二、高峰体验与製造特殊体验
黄丽倩详细解释了这类课程如何製造「高峰体验」:「参与者在现场群众鼓动的气氛下,确实经歷了一种好像『成功』,或者是经歷『他可以做到』的自信心爆棚的神奇效应。这是参与者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没有的『高峰经验』,让参与者充满自信和高盼望感, 很吸引人。 」
叁、自我揭露的风险
在课程中,往往要求参与者进行深度的自我揭露,例如:分享个人的隐私,很羞辱或丢脸的行动或是内心的秘密。
自我揭露的好处是可以带来亲密感,坏处是参与者则因自我揭露,易产生不安和焦虑感 。因为参与者渴望被接纳, 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此时若权威者以控告、质疑、和负向的话语进行挑战,对于已经自我揭露的参与者会因为自我怀疑而顺从权威,或是被利用。
四、「劳力辩证」效应
当参与者自我揭露很个人、很私密的事情的时候,他在心理层面相对须付上蛮高的代价。
黄丽倩解释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劳力辩证」效应:「劳力辩证这个效应,就是你在过程当中,你越辛苦付出代价,就会深深觉得这件事情越有价值、越有意义。」
这解释了为什么即使付出高额学费、大量的时间,甚至需要自我揭露、被控告、辱骂,却很少人会声称没有效,因为参加的人已经付上各种大代价了,包含心理的、金钱的。他已经先赋予这个活动对他的『价值』,为了调和自我认知的一致性,通常参与者会宣称很有效、很值得。」
心灵课程也常使用心理学技巧,使上课的学员形成「有价值」、「有收获」、「值得分享」的自我认知。(图/记者詹英村、AI製图)
寻找真实改变之路 亲身经歷者的深度观察
从成功学到信仰之路
台湾电子商务暨创业联谊协会理事长涂家兴分享,他曾在2003年的深刻经歷。当时,他不只参加了AsiaWorks亚洲行的课程,还特地飞往新加坡上安东尼.罗宾的觉醒课程。然而,这些标榜「成功学」的课程,最终让他看到了隐藏的问题。
「我后来发现,我有许多的同学们,出现『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落差,不断唿喊要成功,但最后仍是失败的社畜,以致许多人陷在各种悔恨裡。」涂家兴观察到,有些人甚至成了「职业学生」,「为逃避现实而不断参加各种心灵课程」,更有人因此出现忧郁症等症状。
为了帮助这些陷入困境的朋友,他转而参加「张老师」培训,意外发现了一个现象:「几乎所有谘商师都有信仰。」这个发现让他加深对基督信仰的认识,最终走进教会。他强调:「基督教不是教你做善事,而是帮助你在生活中实践信仰,成为有盼望与信心的人。」
台湾电子商务暨创业联谊协会(TeSA)理事长涂家兴(图/涂家兴 提供)
课程似乎美好的表象,实质上却难结果
曾友兰将心灵课程与直销进行了深入比较:「这跟直销好像,像我很多朋友做直销、做保险,一开始都一头热,但是能够撑到后面有多少?」她具体比喻这种现象:「没办法结果子。」
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棵树,生命的本质没有改变,不断的浇水、施肥,结果就是树越长越茂盛,叶子、枝干,看起来好像很健康,但其实还是结不出果子。
「这是没有生命力的实质。」曾友兰说。
回归信仰,教会提供的生命成长装备
黄丽倩建议人们不要追求速效,「例如:你若是想要瘦身,不能以追求立即、瞬间的减肥成效为目标;你应该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花时间训练自己有肌肉线条。」她强调生命的改变需要时间的酝酿和养成。
她再进一步表示,所有的「心灵课程」不过都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是否经得起考验,有待时间的验证。
相较于短期的心灵课程,教会提供的课程更注重生命的真实改变。福音改变生命,已经有两千年的成果了,是实证有效的!
曾友兰则指出,教会的课程是「公开透明而且开放的」,不像某些心灵课程需要花大笔金钱又充满神祕感。
「果子」成为她评估课程好坏的重要指标:「很多东西,就是真金不怕火炼,假设以『认识真钞』为例,你认识『真的』,就很容易分辨出『假的』。」她建议人们在选择课程时,要看这个机构或单位的「果子」如何,而不是被短期的效果所迷惑。
基督教今日报整合行销部主任、基督之家执事、区长 曾友兰姊妹。(图/曾友兰 提供)
世代需要建立健康的关係网络
黄丽倩回应时事,特别强调支持系统的重要性:「这世代,如果每个人有多一两位忠心的好朋友,也许就多几个脑袋帮他一起想一想,为他考量、为他把关,也许就可以避免在人脆弱之时,遭受内、外压力夹攻之际,做出误判的可能。」
相对于网传心灵课程、邪教都只有一个目的:企图孤立人,让人离开群体。
反观教会,虽然都是蒙召的罪人,仍一同努力经营一个「彼此相爱」的环境,彼此互相扶持,打造相对健康的关係网络。
结语:生命改变,需要长期且真实的果子
面对当代人普遍焦虑、寻求快速改变的心理,专家们一致建议,相比投入大笔金钱参加短期效果的心灵课程,不如优先考虑心理谘商,或是参加教会提供的灵命建造课程。这些课程不需要付高额的费用,乃是更着重于内在生命的真实改变,而非表面的行为改变。
唯有建立在真理和真实关係的长期陪伴,才能带来持久的改变!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