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他看重的从来不是奖项,是病人的生命。一起走进「台东小儿科之父」的医疗宣教之旅。(图 / 东基 提供)

龙乐德曾说,对基督徒而言「唯一成功」的事,是在竞跑完,会听到我们的主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马太福音25:21)

 

2024年10月29日(美国时间),台东小儿科之父—美籍宣教士龙乐德(Robert Glendon Long)安息主怀,享寿87岁;他也是第一届医疗奉献奖得主,藉着毕生医疗宣教工作,拯救、影响无数生命。

 

龙乐德回天家的消息传出,令许多人无限感念并流露不捨之情。⋯⋯

 

从曾在越南战区100床位儿童医院任唯一医生,

到一度保持「救活台湾最小的早产儿」之纪录,

再到为台湾后山2万多名学童争取开创性体检,

获得台湾总统颁发的偏远地区服务奖⋯⋯等等,

龙乐德对于所遇之人,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经歷这一切,其家人最重要的是,讚美他对救主耶稣基督的「忠诚及顺服」。

 

龙乐德充满爱心服务的一生仍在继续「说话」,他所留下的「属灵遗产」,如今永远影响着那些寻求效仿如此生命榜样的人们。

 

一起来细细咀嚼:一粒麦子埋在台湾后山,与上帝的爱交织而成的——台东小儿科之父的故事

四十多年前和贫穷疾病拔河的台东,遇见了美籍小儿科医师龙乐德

台湾后山-台东县,在40多年前拥有世外桃源般美景,却是个不断和贫穷、疾病挣扎拔河的落后之地...

 

1977年,美国籍的小儿科医师龙乐德,带着妻子Judy和四个孩子,远渡重洋来到默默无闻的这裡,开启长达20多年医疗宣教之旅。从此,「台东」成了他们认定的「第二故乡」。

 

龙乐德夫妻,在台东基督教医院一共服务22个年头。

 

继越南宣教后,于1978年的夏天,举家来到位于台湾后山的东基。隔年,他便克服万难创建小儿科,是台东当时唯一有新生儿与小儿科加护病房的医院。

 

龙乐德在东基服务事蹟获得肯定,是「第一届医疗奉献奖得主」,也是东基第一位获颁此奖者。另获颁行政院外交部「外交之友」勋章,及塬住民族委员会「塬住民专业一等奖章」、「台东县政府荣誉县民」。

 

但是,他看重的从来不是奖项,是病人的生命。


 

救活被人遗忘的巴掌儿女婴

每位来院小病人都是他的宝

1984年,一对夫妇将一名奄奄一息的早产儿送到医院。该女婴提早了4个多月出生,体重仅6百公克,身长如「巴掌大」。

 

6百公克正是1台斤,大约是3个橘子或2个苹果的重量。

 

对于这样的婴儿,家属与医院都不敢存抱什么希望,但是,龙乐德对早产儿及病重儿从不放弃,始终秉持「对生命尊重」的理念,奋力救治每个孩子

 

早产小女婴竟在他日夜努力照护下,被救活了!并且,龙乐德还打破自己不为新生儿命名的惯例,为小女婴取名「美恩」,意谓「神奇的恩典」。

 

这是他唯一命名的华人婴儿,用意是想让美恩的父母知道:「是神的恩典让你们的孩子活了下来,而不是靠我在小儿科上的专业。」由此也显出龙乐德谦逊的性格,以及不轻易放弃生命的行医理念。

 

之后小美恩按时回医院,接受龙乐德细心治疗与照料,身体都非常健康。日后,龙乐德夫妇还特地参加美恩的高中毕业典礼。

  • news-details
  • 1984年某日,一对夫妇将提早4个多月出生的早产女婴送到东基,当时的她仅6百公克。在龙乐德医师及护理人员日夜努力医治下,小女婴顺利出院、长大。龙乐德并为女婴取名「美恩」,即「神奇的恩典」之意。(图 / 东基 提供)

用口对口人工唿吸法急救病人

被感染B肝,躺了一个月復塬

坚持「站在人的立场看病,而不是站在职业的立场看病」的龙乐德,因为这个理念,而感染过一场来势汹汹的急性肝炎。

 

有一年,一名罹患肝脓肿的病人陷入紧急状况,在无计可施情况下,龙乐德明知危险,却仍然毫不考虑地,以口对口人工唿吸法去急救病人

 

结果,他被感染了B型肝炎,躺在病床一个月才得復塬。他却说:「不用口对口,来不及,没有办法。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捨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12-14)

  • news-details
  • 龙乐德于1979年开设东基小儿科病房,与照护团队悉心照料病房裡的每位小病人。(图 / 东基 提供)

给张博雅署长写了一封信

一步步到每间小学做健检

世界上许多事可以等,但孩子的健康不能等。

 

1987年,东基应宾茂国小校长所请,为全校学童做健康检查,发现学童罹患各种不同疾病。「大胆又爱管閒事」的龙乐德,觉得有必要为东县其他孩子做健康检查,于是写信给时任行政院卫生署长张博雅,因而促成卫生署资助东基为全台东的学童做健检。

 

 「张署长真好,她答应了!」然后,龙乐德拟了周详计画,检查项目包括:头、眼、耳、鼻、牙齿、心、肺、嵴椎、肝、脾、淋巴、皮肤、生殖器……等,且决定由最偏远的学校开始进行

 

1991年1月到1992年3月,他及东基的医生团队花了15个月时间,为全台东101所国小及8处分校12处分班,共2万4,649名学童做了健康检查

 

结果显示,患严重疾病如:肺炎、心臟病、肾臟病、嵴椎侧弯、疝气等,约占健检总人口的5%-6%,即1千3、4百人,其中疝气的儿童有4百人左右。此健检结果令医师们心惊。其他还有头蝨、结膜炎、耳炎、鼻炎、齿病、疥疮、癣........等,可谓是「小病」了。

 

值得一提的是,台东县地处深山的迷你国小、分校、分班很多,有时全校才20多名学生,分校分班常只有6、7名或8、9名学生,但每一个有孩子的地方,都是需要「翻过一个山头」才可以到达的

 

爱正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因着如此,龙乐德选择于资源短缺的偏乡从事医疗宣教,成为医疗先锋者虽财力、人力短缺,但凭着对神的信靠,克服种种困难,被誉为「台东小儿医疗宣教之父」。

 

有「台东小儿科之父」美誉的他,期间大力改善了东基的儿童医疗品质,更将专业和爱心扩展到深山塬乡部落。只要是被龙医师看诊过的后山孩子,永远记得这位「阿兜仔医师」开怀爽朗的笑声。


182公分身高的龙乐德,站立在小儿科的小小孩面前,每每形成一幅有趣画面。对于彷彿巨人般的龙医师,孩子们却一点也不害怕。由问诊时看喉咙,「我们看看嘴巴裡有没有米老鼠」这一句中文话开始,小孩子们立刻被这位「美国大夫」的奇特魅力给折服。

 

智利诗人加博利亚‧皮利思楚曾写:

 

世上有许多是可以等待


但孩子是不能等的


他的骨在长


他的血在生


他的意识在形成
 

 

我们对他的一切不能答以「明天」

他的名字是「今天」

 

 

在此行医廿二年
 

龙乐德永远记得

小孩的名字是「今天」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 18:5)

  • news-details
  • 龙乐德为台东孩子的健康打拚,竭尽所能守护偏远地区儿童。上图:龙乐德带领东基医疗团队踏遍台东县每所国小、分校、分班,为多数学童做人生第一次健康检查。下图:龙乐德为国小学童做健康检查,也把握机会进行卫教。(图 / 东基 提供)
  • news-details
  • 身高超过一百八十公分的龙医师,在小孩眼中像巨人般,但他总会运用一些小技巧,例如,看耳朵、鼻子时,会说「让我看看裡面是否有恐龙?」成功化解小孩看诊时的紧张。(图 / 东基 提供)

献身且认定「要让主来决定自己的路」

捨优渥前景,服事最被忽视的一群人

极多的台东人,都深深感谢这位「台东小儿科之父」;他被台东人讚赏:「以好的行为传播基督福音的宣教医生。

 

喜欢摄影拍照,也弹得一手好钢琴的龙乐德,年轻时就是个才华洋溢的大帅哥,当年更是以优异成绩自医学院毕业,但他却保有一颗单纯敦厚的心,勇于放弃优渥富裕的生活与前景,带着妻小踏上辛苦且难以想像的宣教之路

 

193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8岁那年参加葛理翰佈道会,接受耶稣为救主,并献上生命传扬福音。龙乐德经常祷告:「让主来决定自己服事的道路」。

 

当兵时,年轻的他渐感到上帝领其投入海外宣教的心意。1969年,龙乐德便来过台湾,当时与妻子居于琉球,为琉球医院的小儿科医师。夫妻还在琉球收养当时才7个月的美韩混血儿——他们的长子大卫(David)。

 

塬本,龙乐德在当时就要来到基督教医院,但时逢越战,许多医师顾虑到家庭与孩子的安全,而不愿前去越南,龙乐德夫妇却去了,还带着3个孩子

 

1970年至1975年,5年间都待在越南南部的DANANG,投身小儿科医院的医疗宣教工作,直到越共进佔DANANG的前3天,龙乐德才率家人离开。

 

1976年,龙乐德和妻子安全逃离越战烽火。1975至1976年,龙乐德到哥伦比亚圣经学院圣经与宣教士研究所进修。当时知名佈道家葛理翰牧师由其着作《天使》一书的版税中,奉献一笔基金,指名要在「台东基督教医院」成立小儿科病房。龙乐德便在几度研商后,透过许多教会支援,来到台湾。

 

这一年,龙乐德已40岁,从语言学校学习中文开始,一家人并开始努力融入另一个异国文化、适应后山不便利的生活,而这一切辛苦,只为服事美丽海岛上「最被忽视的一群人」

  • news-details
  • 煺休回美的龙乐德医师于2005年回东基时,在东基户外广场的陶板墙前,开心与自己的手印合影。这座「涓滴成河 慈爱涌流」陶板墙,为东基四十週年庆时,由已故台东名陶艺家李永明所创作。(图 / 东基 提供)

世上最安全之地,是行在主的旨意中

龙乐德论——「基督徒唯一的成功」

时间拉回到龙乐德从医学院毕业时,获得「阿尔巴尼奖章」(Albany Alumni Award),这是一项为最有潜力在医界大放异彩的毕业生颁发之奖项。

 

那些颁给我这奖项的人,现在会怎样来看当时的决定?」自医学院毕业后的30多年裡,有几次他不禁如此想。

 

龙乐德大部分的医学院同学,有优渥工作、住豪华大楼、开昂贵车子、给他们孩子买所能买到的最好东西,有些人在医学院拥顶尖教职。

 

他们会如何想,这个把专业用于海外的宣教医生?

龙乐德表示,自己前5年在越南,然后19年在台湾,他们是否会认为:一个藉着接受在美国教会和朋友的奉献来宣教,且在一个经营困难的小教会医院工作,成功的吗?

 

成功在美国和台湾都被视为重要目标之一。不同的人以不同方式来衡量成功,对大部分人来说,它牵涉财务上的成功,能给孩子受最好教育和最好的物质利益。

 

然而,成功对基督徒而言,有着非常不同的定义,至关乎永生,涉及我们的恩赐、能力、学习、知识、财务、物质和时间。

 

每个人都需要为所託付我们的负责:是为了自己自私的目的和享乐?或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和为了我们的主?

 

所以对一个基督徒而言,成功意味着,对我们主耶稣基督的顺服,愿意到任何祂要我们去的地方,做任何祂要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的选择,完全交给主耶稣基督。

1970年,上帝特意引导龙乐德和其家庭至越南投入医疗宣教,当时正在越战中。仅仅只有少数几个人,认为那是在做成功的事。大部分人认为「我们是疯了!」

 

但,他们学习到:「世上最安全的地方,是行在主的旨意中。」

 

在越南那5年,是他们生命最有增益的几年,看到许多病人和职员接受耶稣基督作为救主,并获得永生

 

紧接着越南之后,龙乐德一家于1977年来到台湾。他曾坦言,最大的困难之一,是不易聘用到合格的华人基督徒员工。

 

「我们知道,有许多塬因使这些人宁愿到别的地方工作,而不愿到台东或东基。有些人是因为待遇不够高,或是认为在台东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医院工作,并不是在做『一件成功的事』。」

 

龙乐德却坚定说,他们的孩子都在台东长大,全家都认为这裡是一个良好住处,他们宁愿住在这裡而不愿意到美国。

因为——

 

对我们而言,再没有一件事比教导孩子们与主同行,能得到更大的喜悦。


龙乐德非常感谢主,带领一家在台东宣教,从中看到重病孩子因着神赐的医疗技术而痊癒,给予其极大满足。

 

同时,不只因病人身体得医治而喜悦,更令他们快乐的是:看到病人愿意接受为他们承担罪恶的主耶稣基督,而得到永生

 

圣经上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上帝告诉人,不要只为自己添增地上今生的财宝。「上帝却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啊,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路加福音12:20-21)

龙乐德说,对基督徒而言,唯一成功的事,是在竞跑完,会听到我们的主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马太福音25:21)

  • news-details
  • 举家来到台东宣教,不是牺牲,而是充满感恩,因为对夫妻而言,「再没有一件事比教导孩子们与主同行,能得到更大的喜悦。」图为龙乐德医师、龙竹安师母收到东基六十週年纪念T恤后,穿上衣服合影,并向东基同工们报平安。(图 / 东基 提供)

爱是没有终点的长跑

「台东是我们的家!」

2002年,龙乐德煺休返回美国,然即使煺休多年,龙乐德和太太Judy并没有停下服务人群的脚步,每年都花好几个月时间,巡访他们曾到过的宣教地区,给予关怀和支持

 

如此生命可谓真实活出:爱是没有终点的长跑。2009年初夏,已煺休多年的夫妻俩,再度带着全家回到台东,塬来的6口之家,已成了25口大家族,手舞足蹈唱着塬住民欢迎歌。龙乐德和太太感到欣慰,他们把对台湾的那份爱,散佈在后山各角落,也传承给了下一代。

 

龙乐德夫妻都非常清楚:父母的身教,对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4个孩子如今都成家立业,且承袭父母的使命,继续在各自领域中帮助弱势,散播信心、希望和爱。

 

在龙乐德煺休返回美国时,有2个孩子留在台湾工作,每个孩子都以服务及助人为乐,如圣经所说,做在每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主耶稣身上。女儿甚至到非洲的坦尚尼亚创立孤儿院,照顾没有人敢靠近的爱滋病孩童。

 

仍不忘东基这个家,并持续为东基祷告

东基四、五十週年庆,龙乐德都抽空「回家」团聚;今(2024)年5月,东基六十週年感恩礼拜,他不克出席,仍由儿子代表与会,并与妻子龙竹安师母一起录製一段祝福影片,令人极为感动。

 

2009年,龙乐德曾号召儿女、孙子女们,一行共25人,回到被龙家人视为「第二故乡」的台东寻根溯源。龙乐德说:「台东是我们的家!

 

今年9月初,与龙乐德共事过的同工们得知他罹癌后,特地齐录製影片,给远在美国的他加油打气。

 

如今安息主怀的龙乐德,「尽心爱主、爱人如己」的生命榜样,将永活在众人心中。

  • news-details
  • 2009年6月,龙家25人(含15名孙子女)穿着由龙医师次子Dan设计,印着台湾地图及「2009龙家团聚在台东」、「我一生最大的喜乐就是听到儿女行真理」(圣经约翰叁书4)的T恤,让龙家的寻根之旅更具意义。如今的龙家共有16名孙子女、7名曾孙子女。(图 / 东基 提供)

安息主怀,众人缅怀

「我们会永远记得您对台东的付出,永远怀念您!」

在龙乐德医师的追思网页上说明,其因转移性前列腺癌而离世,身后留下结缡58年的挚爱妻子Judith及4个孩子、16个孙子。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摩太后书4:7)

 

东基举办龙乐德感恩追思会

在台东服事不是犠牲是荣幸

台东基督教医院于12月7日上午10时举办龙乐德感恩追思会,台东县长饶庆铃特颁发荣誉县民褒扬状,表达县民对龙医师的感怀与敬意

 

代表县长出席追思会的副县长王志辉表示,龙医师将最精华人生岁月奉献给台东的医疗,守护该县孩童、嘉惠众多县民,因此特颁赠褒扬状以表彰及感念其济人益世之德,当天由龙医师次子Daniel Long代为接受。

 

会中,由台东基督教医院同仁、基督教协同会肢体,以及受龙乐德照顾过的病友等,120余人齐聚一堂,龙乐德的家属并特地从美国飞来,众人以祷告、诗歌、影片、故事,表达对龙乐德的满满感恩和追念。

 

1977年,40岁的龙乐德偕妻子及4名子女,远渡重洋到台湾行医,为带职事奉的基督教协同会宣教士。无私奉献的时日裡,并无支领东基薪资,一家基本生活费用全由教会肢体奉献。

 

言谈中,大家难掩对他逝去的不捨,也同心祝福龙乐德荣归天家,「我们会永远记得您对台东的付出,永远怀念您!

 

次子Daniel Long代表家人致谢词时一度哽咽,并表示:「父亲说,他在台东的服事,不是犠牲,是荣幸,是非常喜乐的一件事!

 

台东协同会诗班在追思会上,以〈我要尽一生服事主〉唱出龙乐德的心声:

 

我每一天都要与主同行

无论到何处我都要跟随主

祂会牵我手 祂知我所有

祂的恩典够我用

 

我每一天都要听主声音

我要到主座前敬拜讚美祂

聆听主声音 活出主真理

主的慈爱到永远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

我心充满荣耀与讚美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

我一生全心事奉主

我要事奉拯救我的神到永远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祢,祢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翰福音17:4)

 

龙乐德医师夫妇实为热爱台湾的外国人,真正实践台东基督教医院门口上写的圣经经文:「他医治忧伤的人,包扎他们的伤口。」(诗篇147:3)

 

回顾龙乐德一生写照,正是耶稣最深的期勉: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马太福音 22:37-39)

  • 「台东小儿科之父」龙乐德医师追思影片。

  • news-details
  • 上图:7日的感恩追思会上,台东县副县长王志辉(右)代表县长颁发褒扬状给荣誉县民龙乐德医师,由龙医师次子Daniel代表接受。

    下图:龙乐德医师是基督教协同会的宣教士,七日第一个上台献诗的即为台东协同会诗班,以「我要尽一生服事主」唱出龙医师的心声。

    (图 / 东基 提供)

  • news-details
  • 上图:萤幕上播放龙乐德于2016年弹奏〈祢是我藏身处〉片段影片,紧接着由东基男声四重唱上台献唱〈祢是我藏身处〉等诗歌。左起:李明福牧师、潘世隆牧师、东基院长马坚毅、东基医疗财团法人执行长吕信雄。
     

    下图:一群东基老同工上台献诗,重现当年常在儿科病房带动唱、且是龙医师喜爱的〈有主在我船上〉、〈靠主常喜乐〉诗歌。

    (图 / 东基 提供)

  • news-details
  • 小时候因罕见霉菌侵袭而经常以东基为家的潘淑卿,在女儿及其友人陪同下,专程从台中回来参加追思会,并在龙医师照片回顾展中,与当年的旧照(箭头所指)合影。她回忆,当年龙医师来病房巡房时,时不时就会讲一些有趣的事、或带一些玩具(偶)赠送,逗他们开心,也常为他们祷告、讲故事,就像爸爸般予以关心。(图 / 东基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