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骇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发生时,人们总不禁忧心揣测:「冷血犯罪的人,究竟与一般人有何不同?」日前(6)高雄揭露震惊全台的连续杀人案,73岁张姓嫌犯疑似残忍杀害3名七旬妇人,并肢解受害者尸体分次丢弃运河,然落网至今仍未认罪,嫌犯面容受保护并未曝光,然,网路社群、社会却已纷纷议论不休...甚至以生成式AI广传其相关长相、人格样态引热议。
震惊全台的连续杀人案
冷血行径引发社会热议
6日高雄揭露震惊全台的连续杀人案,73岁张姓嫌犯疑似残忍杀害3名七旬妇人,并肢解受害者尸体分次丢弃运河,然落网至今仍未认罪。
据调张嫌曾是职业军人,军旅生涯前科累累,曾因犯下妨害性自主、窃盗、毁损及抢夺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蹲牢近20年后,才经特赦假释出狱。
当骇人听闻的社会案件发生时,人们总不禁揣测:「冷血犯罪的人,究竟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嫌犯面容在未起诉及定罪前受保护未曝光,网路却已纷传网友利用生成式AI所製成的张嫌外貌图。
当地民众所述,张嫌平时沉默且相当冷漠,家门口所贴的春联及摆放物品皆与求财有关,而受害者皆为张嫌旧识,彼此间曾传有钱财纠纷;目前,张嫌羁押于高雄看守所,被狱友形容「安静到恐怖」。
据悉,他几乎不与人互动交谈,且丝毫不受案件影响,能正常用饭、就寝,也没有夜不能寐的情况。
病态人格者大脑异于常人之处
缺乏良知的人通常十分自恋
案发以来,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曾在粉专贴文解释,病态人格者的大脑异于常人之处,包括:杏仁核异常及前额叶皮质有缺陷。
病态人格者的杏仁核体积明显较小且功能活性较低。常人在看到悲惨痛苦场景时,杏仁核会被激发而产生不忍与同情,但病态人格者却对此「几乎毫无反应、无法感受到恐惧或同情他人,甚至事后没有悔意」。
前额叶皮质的作用则是在人情绪高涨时发挥,有助于常人去理性思考后果,以避免行为过激,但这个「剎车系统」在病态人格者身上却几乎失灵,导致其不易控制衝动、导致毫无顾忌犯下罪行。
大脑神经线路长成和生活环境有关,担任警局心理谘询委员的临床心理师林姿吟,曾据研究向媒体分享,缺乏良知的人通常十分自恋,而人若在婴儿时期被完全剥夺情感依附(即被弃养缺乏妥善照顾),很有可能导致失去爱的能力。
如何区别健康或病态的情感依附?
我们如何区别个人「情感依附状态」是健康或病态呢?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关辅中心主任叶贞屏受访时表示,健康的依附关係即:人可以持续拥有并建立稳定和谐的亲密关係(例如:家人或伴侣等)。
叶贞屏说:「依附关係状态越健康的人,这部分会越明显。」反之,相对于健康者,病态的情感依附较无法持续建立和谐稳定的关係。
「反而呈现一直在『换(对象)』的状态,相处过程,痛苦的时间也远大于愉快的时间,关係也较处于『利益交换』,彼此较没有心灵上的交流,而是偏向金钱或色情这方面的互动,所以其实非常脆弱。」
叶贞屏说:「(病态的依附关係)充满了不信任感,或处于不断在评估(对方)的状况。」
如果,人能够坦然面对病态迹象,觉察自己正不断更替情感依附对象(有些人可能自青春期开始,即反覆出现这样的情况),坦承难以持续与人建立稳定和谐关係的话,「这才会是一个医治的开始。」
有病识感!是得医治的第一步
分尸案嫌犯的案例并非关辅中心所熟悉的案源,叶贞屏多处理人格违常的个案,就其经验而言,她分享相关的重要辅导因素。
首先她坦承,对病态人格者而言,其实知识教育的帮助并不大,「因为他们的问题不在于理性上不知道,而是他们『无法做到』或『无法感觉到』那些理性上的知识。」跨出医治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
「已经衍生成病态人格的话,很关键的起步,就是要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个状态,发现自己的现状真的很不好,换句话说,自己要有病识感。」
第二则是要「愿意求助」,受助方式会个别化处理,有的可能需要服用精神科药物,有的可能需要心理协谈。
再者,若能「加上信仰群体长期的接纳跟陪伴」及「社会福利资源的介入」,整合多元资源共同协助,将对于个案的恢復有极大帮助。
「在我们的经验裡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单打独斗。」叶贞屏说。
例如,关辅中心时常面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英语简称:BPD)」者,个案主要特徵为:人际关係模式长期不稳定、自我概念扭曲、情绪反应强烈等,易出现反覆自我伤害等破坏性的行为。
当个案愿意面对问题,关辅中心在陪伴过程就会多方连结,包括:精神科医师、社工师及教会牧者等,叶贞屏说:「大家一起合作,长期帮忙对方,多面力量都挹注下来,通常个案能好转的可能性,是大的。」
左图: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关辅中心主任叶贞屏教授,谘商心理师,臺湾师範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博士、中华福音神学研究院兼任副教授及臺北市立教育大学专任副教授(煺休);分享辅导人格违常个案经验时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单打独斗。」(图/叶贞屏提供、 shutterstock)
过度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吗?
有「六个途径」有助于忘我
渴慕神网站(Desiring God)主编斯科特·哈伯德(Scott Hubbard)曾在文章〈忘记你自己—通往更好想法的六条途径〉中分享,「忘我」会带来真正的快乐,提姆·凯勒甚至称之为「通往自由之门」。
相较于自恋易导致病态人格,哈伯德表示,忘我的人最健康,此类人不会多忧多虑,也几乎不在意相比他人自己看起来如何。如果你是过度将生活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人,有「六个途径」有助于忘我:
1.让耶稣充满自己的心
2.让顺服的行动多于头脑分析
3.面对罪「赶快悔改」
4.沉浸于美好的事物中
5.接受上帝所给的使命
6.永远感谢上帝所赐的一切
哈伯德解释,「忘我」其实是间接发生的事,事实上我们不会忘记自己,而是会转而注意更好的对象(需要「新的注意力」),而再没有谁能比「耶稣基督」更值得我们全心全意来关注。
天父命令我们要听祂的话(马太福音17:5)、圣灵被赐下是为了荣耀祂(约翰福音16:14)、使徒们吩咐我们要仰望他(哥林多后书3:18;希伯来书12:2)、天使从未停止崇拜他(启5:6-14)。
哈伯德说:「基督的丰富无法测度,祂的荣耀无与伦比;爱他之人的喜乐也是无法言喻的。」
每天都在大、小事上学习定睛于耶稣基督、顺服祂的旨意,而非用头脑分析后选择性顺服,更要在看见罪之后赶紧悔改。
我们不会放任一碗麦片洒在客厅,却长久对罪视若无睹,反应总是如此轻忽,「犯罪,却没有立刻收拾残局,也没有迅速悔改,反而徘徊不前、不断绕过罪恶,终究走进模煳的内疚迷雾中。」
多少时候,生命因此失去平静?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就是因为没有把罪带到上帝面前承认交託,「上帝没有说,只在感觉很糟糕时才去悔改。不,祂始终都在召唤我们当下、今时、马上就来悔改。」
再者,沉浸于美好事物也将有助于忘我,甚至这会是最愉快的体验之一,我们可以陶醉于某种美景、某种爱好、某个人,那时我们就会「忘我」 ,即使只有片刻 ,渐渐之后就发现,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例如:大卫瞻仰神的荣美、摩西凝视神荣耀的背影,哈伯德说,这样的经验是一种礼物,包括:上帝所赋予的「美好唿召」也是选项之一。
当黑暗心思引诱我们时、当感到自己陷入自我的漩涡时,拥有一个可以爱的配偶、一个可以安慰的婴儿、一个可以事奉的朋友、一个可以洗的碗、一个可以帮助的邻居、一个可以建造的教堂、一个可以完成的工作项目及其他可以满足的需求时,将是多么大的恩赐!
神的心意常在其中,包括:「丈夫,爱你的妻子」(以弗所书5:25),「母亲,教养你所养育的孩子」(箴言22:6),「朋友,激励你的兄弟」(希伯来书10:24),「满足圣徒的需要」(罗马书12:13)...。
「简而言之,听到内心深处上帝的唿唤,可以帮助你走出自我中心。」
最后,无论感觉多么不自然,你我都要下定决心「在任何情况下」(帖撒罗尼迦前书5:18)「常常为凡事」(以弗所书5:20)感谢神。
你的心境将如腓立比书4:6-7从焦虑到平静:「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裡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哈伯德总结脱离自我中心之道(忘我)即:「努力让耶稣充满你心,服从多于分析、赶快悔改认罪、全然沉浸美好事物中,并接受上帝所赐下的使命。最后,不管内心感觉多困难,要时时感谢上帝所赐的一切。」
相关阅读》
怪芭比正夯?怪角色或许正「投射」出生命缺口,是时候回到神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