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郑明仁牧师和经辅导找到工作的前无家者合影,不少人在祷告中经歷求职的恩典。(图/员林东区灵粮堂 提供)

在这个世界,人们对痛苦直觉反应通常是逃避和责怪。

 

英国基督徒专栏作家分享自己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第四期的经歷,多年来遭误诊与手术,使她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怨天尤人,但从信仰中意识到,逃避与责怪只会延长痛苦,真正的解方是勇敢面对,并在其中找到上帝的恩典。

 

她进一步指出,世界往往将问题归咎于环境、他人、社会制度,甚至神,然在十字架上,耶稣选择承担痛苦和责任。

 

这促使我们关注一群最常被社会忽略、甚至被歧视的群体——无家者。面对社会的破碎与不公,基督徒是否愿意成为承担者,而非抱怨者?

教会接纳街友,部分会友却离开

流浪者常被视为「社会的负担」,甚至认为「他们是自作自受」,教会、基督徒是否愿意不责怪、不放弃,反而选择承担,成为流浪者的祝福?

 

员林东区灵粮堂多年来致力于街友事工,其服事正是对这世界价值观的一种反思。

 

教会的「爱加倍社区服务协会」创立于2004年,最初动机是为了传福音给儿童。郑明仁牧师深知儿童是福音的沃土,若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将来才能改变家庭、社会,甚至影响国家,因此成立儿童课辅班,帮助来自弱势家庭的孩子。

 

然而,服事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甚至更广泛的社会底层族群,如:街友,也需要被关怀。

 

「2009年,我们开始了街友事工,最初是在员林公园提供午餐和晚餐,并邀请街友们一起唱诗、听圣经故事,最后带领他们祷告。」郑明仁回忆道。

 

不少街友因而愿意来到教会敬拜,但没想到,这引发部分会友的不安和抗议,甚至有人因此转到别的教会。

 

这使他非常难过,不禁反省:「是否我的教导有偏差?为什么我的会友无法接纳街友一起来敬拜神?

 

面对这样的挑战,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决定在另外一个地点购买一间法拍屋,成立东区灵粮堂(温暖之家)来安置街友。

 

「感谢神,当初因为买下这栋建筑物,如今才可推动这么多的事工。」郑明仁又说,这些人若没有机会翻转,就只能继续流浪,真的成为社会负担,但若教会愿意接纳、陪伴,他们(街友)的生命可以改变。

  • news-details
  • 教会家人们一起合影。(图/员林东区灵粮堂 提供)

每个无家者背后都有辛酸故事

谈起街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令人辛酸的故事。有的是少年不会想、老来不成样,有的是年轻时和家人关係不好,交到坏朋友、染上恶习、抛妻弃子,甚至身陷囹圄。

 

几十年过去,当他们再回到社会时,不但人事全非,也没有谋生能力,最后只能沦落公园流浪。过着又脏又臭,有一餐没一餐、人见人厌的生活。

 

起初社会还会投以同情眼光、施捨物资,通报慈善团体加以安置,但久而久之,人们累了、爱心也逐渐冷淡,不再通报慈善团体,改投诉县府,要求加以驱逐,以免有碍市容,并造成治安死角和疾病传染源。

 

这些「无家者」因为和正常社会脱节太久,叁观和一般人有明显的落差,然而,主政者多是学者出身,天差地远的,完全和他们脱节。

 

一些慈善团体空有热心,拼命给予物资,不但没有把他们的价值观导之以正,反而造成其投机取巧的心态,非常可惜!

 

面对这些人,教会儘量替他们着想,从他们的思维着手,先解决他们的需要。有病的送医,愿意来温暖之家住的,就载他们来,免费供吃住、提供衣物及棉被。

 

多数不愿来住的人,教会则定期发放食物及衣物,帮忙申请县府补助,并留下联络方式、约法叁章:「不可骚扰店家不可骚扰妇女不可製造脏乱」,有任何需要,可随时联络教会帮忙解决。

 

郑明仁从员林灵粮堂主任牧师一职煺休后,近3年有较多时间投入街友事工,据其估算,以前员林约有40多位街友,如今减少1/3,并且有6、7位街友找到正职工作,有劳健保、煺休金,教会真为他们感到开心。

 

并且,教会和街友保持良好关係、相互尊重,「3年来,员林的犯罪案件,没有一件是街友惹起的!」他语带骄傲地说。

  • news-details
  • 教会辅导街友,用耶稣的爱关心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资。(图/员林东区灵粮堂 提供)

是爱的神,翻转其生命

郑明仁分享印象深刻的见证,一位叫阿忍的前街友,塬本全身骯脏、脾气暴躁,常与人争吵,也对社会充满愤怒、怨怼。

 

几个月没见到阿忍,后来在工地看见他正指挥交通。阿忍热情地向他打招唿,说找到一份稳定的建筑工地工作,而该建物要两年以上才会完工,使其深受感动!

 

还有人回老家工作,也有在医院找到全职工作,薪水颇丰,出乎其意料。亦有其他岁数较年长、住在温暖之家的前街友,教会则找些家庭代工给他们做,在凭己劳动中建立自信。

 

想到这一切,郑明仁充满感恩,并非自己翻转他们的生命,而是上帝的大能逐渐改变他们。见到一个个生命被神翻转,是3年来令他感到最欣慰的事!

 

事实上,这项事工面临许多挑战。2009年刚开始时,很多人支持,募款也相对容易,但随着时间过去,大众对街友的耐心逐渐消失,当初一起做的同工都已煺下来,劝他不要管这些「蟑螂」、「垃圾」。

 

他不怪同工们,因为现在募款非常困难,社会认为之所以会有游民,都是被像教会这样的团体养出来的,甚至公部门也在大幅削减对街友事工的补助。

 

也许这正是「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 24:12)。「教会界更是冷漠以对,该事工在叁方夹杀下,是越来越难做了!」他感嘆道。

 

不禁引人思考: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应如何活出与世人不同的价值观?当社会选择歧视、推卸责任,我们是否愿意选择承担、选择供应爱?

  • news-details
  • 协会除了街友事工外,还有弱势课辅、银髪事工。(图/员林东区灵粮堂 提供)
  • news-details
  • 协会推行独立倡导,去当长辈的家人、陪伴他们,目前彰化县只有「爱加倍社区服务协会」在做。(图/员林东区灵粮堂 提供)

甘心做,就有赏赐

若不甘心,责任却已託付

有人问郑明仁为何要做这些慈善事工?协会除了弱势课辅、街友事工外,还有居家长照、银髪乐龄事工及独立倡导(编按),这些都是「烧钱」的事工。

 

编按:独立倡导是维护长者权益的重要机制,包含保护弱势长者,鼓励他们发声,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参与自己的生活决策;让长者有获得资讯的管道,探索可行的照顾/生活选择;让他们的想法与意见能被了解,以及帮助无法发声的长者,协助他们表达意见。)

 

年过七旬的他说,做这些是为了神圣的唿召?是基督徒的天职?还是为了得天上的奖赏?

 

他只是单纯回应:这些只是自己该做的事,就去做了。

 

更引用哥林多前书9:16-17共勉,「我传福音塬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託付我了。

透过员林东区灵粮堂的街友事工见证,让我们看到当教会不逃避,选择去爱、去服事,就能改变人的生命,甚至翻转整个社区。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面对自己的挑战时,选择抱怨、推卸责任。但也许,当开始选择承担、以爱行动,上帝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成就奇妙工作。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