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5周联华牧师纪念讲座与会贵宾合影(由左至右):吴荣滁牧师、周学信老师、张楷弦老师、胡健斌博士、林鸿信老师、刘加恩牧师、黄台芬董事长、丁费宗清董事、梁望惠牧师、甄晓兰顾问、叶仁昌老师。(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暴雨浇不熄信仰热情,圣经与流行文化交织出深刻盼望信息。

 

一场豪大雨挟着狂风席捲台北,但在怀恩堂举办的讲堂依然座无虚席,弟兄姊妹们不畏风雨,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周联华牧师纪念讲座」。

 

今年讲座聚焦「盼望」主题,邀请到基督教研究智库创办人林鸿信老师与内湖信友堂刘加恩牧师,从不同角度剖析盼望的信仰力量,并通过颁发神学奖项,激励新一代神学研究者。

「盼望优先」的生命力量

上午场讲员林鸿信老师以《在敌对盼望的世代中盼望不懈》为题,分享其恩师—德国神学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如何在二战的废墟中,重获盼望的生命故事。

 

「相对于信徒很常提到要信靠神,我们却较少提及『盼望』,」林老师观察到这个现象。他强调,唯有奠基于神应许的盼望,才能让人拥有真正的生命力量。林老师提出「盼望优先」的思维方式,唿吁基督徒应有更长远眼光,避免短视近利。

 

他以「『可能』『现实』优先」、「结束是新的开始」等全新思考方式,挑战现场听众思考:「你目前的盼望为何?它如何影响你?到目前为止你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盼望为何?」

  • news-details
  • 林鸿信老师主讲:「在敌对盼望的世代中盼望不懈!」(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从流行文化看救赎盼望

下午场由刘加恩牧师主讲《救赎盼望:圣经与流行文化之分析》,独特地透过金庸武侠小说、日本动漫与美国英雄电影,对照基督信仰的价值。

 

「武侠小说裡的角色最后常以离开江湖煺隐山林作为最美的结局,但有信仰的我们,却要活出在地如在天的生活。」刘牧师生动地比较。同时指出,流行文化中的角色,常因定位不明而惶惑不安,甚至厌弃生命,但信徒的生命价值却是由永不改变的神所赐予。

 

刘牧师特别强调,日本动漫常围绕「友情、努力、胜利」叁大主题,将重心放在人本主义,此种盼望其实是短暂且虚空。「相对于此,基督信仰的盼望在于我们是『神本而非人本』,我们不足与卑微,所以更需要上帝的帮助,核心是神!

  • news-details
  • 刘加恩牧师主讲:「救赎盼望: 圣经与流行文化之分析」。(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表彰神学精英 传承周联华牧师精神

讲座中,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颁发「优秀神学研究着作奖」「优良神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奖」。荷兰自由大学宗教神学院新约助理教授蚁安廷博士以《从伊拉斯姆至麦伊:新约经文校勘学中的梵蒂冈抄本史》荣获着作奖优等奖;浸会神学院毕业的李贞莹以《从创世记第五十章十五至二十一节谈约瑟与哥哥们的和好叙事》获优等硕士论文奖。

 

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董事长黄台芬在闭幕致词中透露,明年将是周联华牧师逝世十周年,基金会将在叁月筹办特别纪念活动,让周牧师对神学与教育的心志永续传承

 

综合座谈中,两位讲者与怀恩堂主任牧师吴荣滁、华神周学信老师一同回应听众提问,更深入探讨盼望神学的实践意义。今年的提问异常踊跃,台上四位牧者以幽默又精闢的方式回应,让整天的神学飨宴画下完美句点。

  • news-details
  • 胡健斌博士接受颁奖、致词。(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 news-details
  • 张楷弦博士接受颁奖、致词。(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 news-details
  • 甄晓兰顾问宣布得奖者名单,同时欢迎与会获得优等硕士论文奖的李贞莹。(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 news-details
  • 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黄董事长台芬致闭幕谢词,感谢各位参与,同时邀请与会贵宾于明(2026)年叁月周牧师安息十週年相见。(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 news-details
  • 综合讨论由四位老师主持:(左起)周学信老师、林鸿信老师、刘加恩牧师、吴荣滁牧师。(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 news-details
  • 即便台北下起豪大雨,弟兄姊妹仍为渴慕神学专题讲座而匯聚。(图/周联华牧师纪念基金会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