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且近年来全球一起经歷了世纪大疫与科技(如AI)发展的影响,众教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
为了帮助牧长们找到更好的牧养策略,中台神学院特别举办「教会增长的基调与变调」神学研讨会,台湾多家神学院牧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会如何与时俱进的调整,同时对过往曾出现的多种教会增长模式深刻反思。
歷经精心筹备策画,中台神学院年度年度神学研讨会「教会增长的基调与变调」17日隆重举办,规划四大主题,邀请各宗派神学院牧者与会主讲和回应,为与会众肢体带来收穫满满一天。
中台神学院院长赵大卫教授开幕致词提到,中台每年固定举办两次大型会议,这场神学研讨会就是其中之一,「感谢主!让全台近200位对此议题有负担的弟兄姊妹们齐聚一堂,期望透过本会议,让主的荣耀大大彰显!」
时代变迁下的增长挑战与反思
台南神学院客座教授孙宝玲牧师、卫理神学院副教授庄信德牧师分别带来「在增长之前:教会的所以、所是和所为」、「从圣经教会论看失落与错置的教会现场」两个专题。
孙宝玲指出,每个时代都有独一文二的文化,也因而产生新局面,教会与弟兄姊妹都须随着时代成长而更新,以便能更好地传扬福音,为神开启新局面!
「然而,不论学再多新东西,都不能忘记信仰的『主调』—耶稣基督,若所做的不合乎神的心意,投入再多都会是枉然劳力!」
为此,即便众人可用诸般智慧来传扬福音,却不能忘记,就算每个人着自己的「调子」来到主面前,所唱旋律仍应与基要真理相符,方能在主的旨意中协调运作。
孙宝玲亦带领众人再次省思过去数十年来影响深远的「教会增长运动」。
回溯教会增长运动起源,乃是与在印度服事的美国宣教师马盖文(Donald McGavran)息息相关。马盖文发现,教会增长似乎与人群聚集方式有关,并提出「人以群分」(people movement)观点,认为将相似的人聚在一起,更容易吸引同类人,从而促进教会发展,此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学塬理。
然而,这种以数字增长为主要衡量标準的模式,也引发诸多质疑。孙宝玲表示,若仅强调「人以群分」,教会发展有可能沦于过度关注表面人数加添,反倒忽略更深层次的信仰价值和属灵成长。
以及,若单纯以兴趣或社会背景来聚集人群,也将带来失去信仰真理独到性的风险,因而,教会发展务须以认清召命次序为一切根本,不因社会变动或新的增长策略而失去对大使命的回应。
从量化迷思辩证信仰本质
孙宝玲同时察觉,随着「超级教会(Mega Churches)」陆续在世界各地涌现,不禁让人深思,人数超多的教会究竟是真正的「增长」(net growth),还是仅仅透过吸引或合併小型教会而形成的「收购」?若实际情况为后者,那么整体教会群体的规模并未真正扩大,不能视为神国的扩展与復兴。
「更令人担忧的是,商业社会的逻辑和价值观,似乎深深地影响了教会对于增长的理解和追求。」孙宝玲分享过往担任神学院院长时的经歷,曾有董事建议要为神学院打造「品牌」,以便吸引更多学生。然而,神学教育的本质与商业品牌的打造有根本化差异,若过度强调量化指标,恐导致教会偏离其属灵使命,转而追求世俗成功。
孙宝玲并分享一段牧会经歷,表示当时堂会人数不多,却培养了许多传道人,这说明,上帝的工作并不在于人数多寡,而在于生命的转变和影响力扩散。
「上帝可以在小的教会工作,也可以在大的教会工作,但不要把某一种教会的形式看成是唯一的一种情况。」
回应孙宝玲所提观点,台湾丰盛生命国际发展协会祕书长陈俊光牧师以〈使徒行传〉为本,表达对于「破除增长等同人数增多之迷思」的高度认同。
陈俊光亦强调「回归圣经中圣灵的工作与教会的本质」,重要的是让一群人能在一起经歷圣灵的引导,在困境中彼此分享、互相照顾,「只要两、叁人聚集,奉主的名聚会,圣灵就必与我们同在!」
同时以香港中文大学叶浩汉老师所言勉励众人:「拒绝带出肤浅的信仰实践,而是引导每一个人都作出深度的信仰反思。」
回归圣经的真实门徒观
庄信德提到,反思「教会增长运动」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重新回归圣经,寻找信仰的『基调』。」惟建立在圣经基础之上的增长,才有真实性与持续性,众人都须透过圣经来认识上帝的启示和旨意。
以现况而言,教会有可能用自身关心的议题取代圣经权威,使得圣经沦为附庸。意即:
1.过度关注领导者和魅力人物。
2.受限宗派传统和组织规章。
3.对于增长策略的焦虑、成功模式的错误渴望。
4.量化数字导向的影响。
5.未能即时回应时代需要。
针对上述议题,庄信德唿吁,教会要重新回到全能上帝的主权之下,以圣经作为塑造教会本质的唯一依据,「我们要接受耶稣基督是教会的主,我们的主!」惟真正认识上帝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并传扬福音。
打造以圣经为中心的牧养与传承
尊主为王、门徒导向的教会,首先需要以圣经作为一切真理的源头,透过圣经经文脉络来决定教会的牧养策略和行动。
庄信德提醒,人人都当谦卑地读解圣经、默想经文、向神祷告;也提出教会牧养更需要「大队接力」的概念,信徒间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参与,当将信徒培育为每个人都能与他人分享神话语的门徒,而不是过度关注人为因素,失落了以圣经为中心的信仰本质。
台湾宣道神学院院长王文基牧师进一步补充,强调「忠于圣经的讲道被视为至关重要。」真正的释经讲道,是尊重圣经文本脉络,跟随上帝启示的真理来建造信仰,并以此应用于今日处境。
相对的,许多对释经讲道的批评,往往是因不理解经文真正含义,或受到增长功利主义影响,将讲道视为吸引更多人的工具。
此外,恢復「群体读经」的传统也至关重要。「门训不是为了教会增长,而是让弟兄姊妹们一起思想神的话,让个人生命被神话语模塑。」
王文基强调,读经的目的是要提升信徒对整本圣经的认识和理解,「在谈教会增长的数字之前,更该谈的是『读了几次圣经』这个数字。」
小结两场专题内容,牧者们皆强调,需「重新将圣经置于信仰和教会生活的中心。」放下数字迷思,忠心于圣经的教导、群体的读经和真实的生命相遇,教会才能在新的时代中,坚守信仰「基调」,并以合乎圣经的方式回应时代的「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