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教会增长迷思的釐清」,以及「立定圣经为教会为信仰核心」两大基石,中台神学院「教会增长的基调与变调」神学研讨会以史为镜,梳理台湾教会增长脉络,据以提出展望,期望能帮助众人在教会增长的质与量之间作出更好权衡。
台湾教会增长叁部曲
应中台神学院邀请,中华福音神学研究学院柴子高牧师进行「以史为镜:台湾教会增长的过往与前瞻」专讲,并由中华信义神学院院长陈冠贤牧师回应与谈。
柴子高解析,台湾教会的增长可分为叁阶段:
1.台语教会增长时期:自1865年长老教会马雅各医生来台医疗宣教,至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
此时为传统农业社会,缺乏现代化教育与医疗。因此,外籍宣教士的宣教策略主要採取医疗宣教、教育宣教,以及台语圣经的翻译。根据上述用实际行动活出爱的作为,柴子高将此阶段的教会特性,归纳为「道成肉身的教会」。
2.国语教会增长时期:自1949年至1975年先总统蒋介石过世。
这时期的台湾社会经歷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型,同时也因国共战争后大量人口移民来台,带来新的福音契机。
国语教会的佈道模式主要在市区职场与大专院校进行,注重教育与宣教。以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南浸信会宣教工作为例,宣教士差派来臺后,在大学附近设立福音据点,并逐步发展成为教会。
因众人一同遵行大使命,人心柔软、愿意为福音敞开,据统计,基督徒人数从1948年约51,000人,增长至1960年380,000人之多。
3.大型教会为代表的增长时期:从1975年迄今。
时代发展,让台湾社会趋向开放,进入多媒体网路时代,同时面临少子与人口老化趋势。
回应趋势变动,第叁阶段佈道强调圣灵的权能、关係式的佈道,主要以灵粮堂为代表。此阶段也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代灵恩运动兴盛,唤起教会对圣灵工作的看重,教会领袖并开始至各地参访观摩,愿吸取更多教会增长经验,让台湾教会成为社会中的光与盐,展现基督的爱与大能。
以古鑑今,订定处境化策略
陈冠贤表示,透过柴牧师的梳理,能看出台湾教会增长的不同阶段,及每个阶段特色,从而更清楚思考合乎社会环境的佈道策略。
然而,可补充的是,从国语教会增长时期到大型教会增长时期,还有两大重要发展,分别是「学生福音工作机构」与「基督教电子媒体」。
随着「校园福音团契(1957)」、「学园传道会(1964)」、「台湾导航会(1972)」等事工兴起,有越来越多学生得到牧养,辅导们不只关心参与学生的读经灵修,更重视他们能否在教会中持续信仰生活,以成为未来教牧同工和信徒领袖。
另外,随着各种基督教电子媒体陆续成立,为教会和个人提供更容易取得使用的佈道辅助资源,同应被视为台湾教会增长脉络中重要一环。
陈冠贤不忘提醒,教会的佈道模式和策略不仅要处境化,更要对社会文化处境有「深层理解和探究」,才能深入掌握事工受众,据以检视佈道策略是否足够应对当前处境。
「纵使对社会文化脉络的理解探究,可能很难直接贡献于教会增长,但这仍是教会回应处境时不容忽视的部分,长期投入仍会有果效产生。」
质与量的取捨与迷思
中台神学院学务主任陈子仁于第四讲中,分享「教会增长:质与量的取捨与迷思─一个歷史检视」,并由实习处主任钟平贵牧师回应。
陈子仁回顾,从少年时代、母会到神学院服事,亲身见证台湾教会界对教会增长的希冀与渴望。然而,因着这份渴望,让当今教会牧养事工也可能过度注重量化指标,而忽略信仰的本质。
实际上的教会增长,不能只求量而失去了质;以希腊文来看,教会的本义包含「一群被唿召出来的人,因共同信仰而聚集聚会。」单有人数、却没有灵命建造,将产生「恐怖的增长」。
以罗马帝国时期的早期教会为例,当基督教成为国教后,许多人为求保全性命,选择「表示自己也是基督徒」,基督徒人数暴增一方面带来教会内部分歧与衝突,教会也因此经歷政教关係复杂化、政治权力介入教会、宗教宽容与迫害等多重问题。
另外,看到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同样经歷在赵镛基牧师带领下飞快成长的经歷,茁壮后同样曾发生跌倒与引人非议。
就此陈子仁进一步提醒,「教会增长是要向着神改变才有义义!」量变必然带出质变,所以,教会的质与量不是取一捨一的问题,而是要在质的保证下,努力达到量的结果。
钟平贵则考察圣经,同时以个人牧会经歷作回应,同样强调「评估教会的健康状况,属灵的品质比数量更为重要。」
在〈启示录〉中,耶稣基督写给「亚细亚七间教会」的书信,揭示了不同教会在属灵光景上的差异,且据此给予肯定或责备。这表明,神更看重的是信徒内在属灵状况,而非外在数字。
更具体地说,钟平贵整理出健康教会的牧养5大指标:
1. 以神的心意为导向:
关注教会属灵健康,而非单纯追求成长。清楚教会的本质(是谁)先于教会的功能(做什么)。避免功利主义;迎合人的需要,可能导致属灵堕落和偏离神的心意。
2. 注重人的建造:
神关注的是人,而非事工。先有人生命的成熟,才会有合神心意的事工;生命塑造比事工拓展更重要。
3. 看重真理学习与属灵追求:
教会应提供纯正的圣经教导,帮助信徒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4.关注教会属灵的数值过于数量:
不应追求数量上的扩张,而忽略属灵的增长。
5.看重群体过于个人:
教会是群体,应注重肢体间的配搭与服事,以及教会整体的祷告生活。
钟平贵引用以赛亚书4:2-3,提醒教会在扩张帐幕之地、张大居所的同时,也要坚固橛子(根基),才能稳固发展。教会应忠于圣经,而非单以看得见的成果作为成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