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还要做什么,你才会更爱我?」这是许多人在关係裡都会碰到的问题——我给的爱,总是达不到你的期待!
好像对方对自己所做的都不满意,哪裡出了问题?关係顾问黄国伦牧师以七种「依附关係」的特质分析,当你面临这些困境,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与调整。
很多人都会问:「牧师,这段关係让我好痛苦,该怎么办?」
在爱情裡「依附关係」的七种特质
总是想要讨人喜欢
一般人知道「别人不喜欢你」,可能不以为然;但深陷「依附关係」裡的人会感到非常痛苦、焦虑,你会想办法让所有人都开心,满足所有需要。
不同于有些自私的人,怎么要求都不做事;反之,依附关係的人会想尽办法讨人的欢心,但常常做完后觉得牺牲太多、更痛苦,即便如此,下次碰到一样的事情,还是会照做。
没有健康的界线
人与人相处都需要有健康的界线,但「依附关係」特质的人没有界线,常认为自己被人家践踏、别人不尊重他,因此心裡很不舒服。
但下次经歷同样的事情,他还是会照做,因为他没有能力维持界线,他害怕别人不开心,最后别人的问题、别人的事情都变成自己的责任,这类型的人时常一边埋怨、一边继续做事,别人偶尔也会忍不住出言提醒:「你真的痛苦就不要做!」
对别人的举动极为敏感
拥有「依附关係」特质的人,很擅长察言观色,深怕做不好,且十分在乎别人的情绪反应,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他心裡愁烦,反覆思想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该如何去付出与改善,心思极为敏感。
永远扮演一个照顾者角色
「你总是在倾听别人的需要,去帮助他。」举例来说,就像父母照顾孩子一样,这些「依附关係」的人也总是在担任照顾者的角色,认为自己应该去帮助对方(有需要的人),否则就没有人可以照顾他了。
拒绝相信事实_不觉得自己的关係有问题
儘管再多人出言提醒,「依附关係」的人始终不觉得自己的关係会有问题,听不进旁人的建议。
这类型的人会有自己一套「内在逻辑」,非要照既定的方式处理事情不可,他看不见界线、也看不到关係裡的问题;或是他可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却选择继续过这样的生活,陷入「心裡知道」却「无力改变」的困境中
否决自己的需要
「依附关係」的人很常说:「我不习惯别人帮助我,我只习惯帮助别人。」
他们习惯爱人,但不习惯被爱,也认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困难,常常把自己的需要摆在最后,甚至在所有一切的优先顺序裡,「自己」根本不在这个清单上。他们会在心裡埋怨,也会认为自己是完成大我、利他的无私的人,总是压抑自己到「无我」的境界。
明明在被虐待_你却认为你在跟随主
「我特别要对基督徒说,因为在圣经教导裡面,我们要揹起十字架,捨己并跟随主,但很多人把主的教训和圣经的教导,弄错了。」
黄国伦牧师分享,他看见许多关係是不健康,甚至不对等的,但是受害者却一再忍让,认为这是在揹十字架、是一个爱主的行为,「虽然他被虐待,他却认为他在跟随主。」一段健康的关係,应该是对等的,可以付出、也可以得着,但有「依附关係」的人通常只认为「可以给」。
最后,黄国伦牧师回答读者来信的问题,「我们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一举一动,可是你不要只靠一个人来满足你所有的爱;一个健康的人,他爱的来源是从四面八方来的,如果你只有一个,一旦断了,就会是你的世界末日。」
他特别提醒基督徒,「一个人对你很火热或很冷淡,你也许会很在意,依赖到一个地步,我们会活不下去,但你主要的爱,是要从『上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