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许多的大人接受到不同的资讯,很容易「未审先判」,先为孩子先下一个「诊断」,贴上标籤!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看着孩子的「标籤」,默默地越来越觉得孩子就是往那条路走...

有时跟一些爸爸妈妈聊天时有时候都会听到:

 

「老师,你觉得我的孩子是不是过动?」

「老师,我要不要带孩子去检查?他好像注意力不集中?」

 

要判断孩子各样的状况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医学的研判上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诊断标準!但是好像随着资讯流通越来越发达,许多的大人接受到不同的资讯,很容易「未审先判」,先为孩子先下一个「诊断」!

 

我相信许多的大人出发点多是出于爱与关心,但其实我遇过不少的家长在未经专业团队的诊断,就先诊断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认同专业医疗团队给的建议!但感觉家长过多的担心,有太多的名词似乎是到了被滥用的阶段..上课不专心、影响课堂秩序、忘东忘西等,轻易的就会把他贴上「过动」。

 

也因为这样看着孩子的「标籤」,默默地越来越觉得孩子就是往那条路走...

 

上课不专心有许多的塬因:身体不舒服、有心事、觉得老师教得太简单或困难...等,都不是一个「过动」就可以解释全部!

 

最近和一位妈妈谈孩子有些「过动」,常常无法静下来「阅读」。

 

我与妈妈分享其实观察时孩子年纪还小,还不到6岁「专注时间」的确无法太长,再加上孩子可能看平板的时间较多,眼睛已经习惯丰富色彩的声光效果刺激,所以当要面对「定格」的「静态」的书本,当然会有些没有办法被吸引,所以,才会有专注无法持久的感觉。

 

但是当先贴上标籤后,似乎可以成为各样状况的解答

「做不好,因为他…」

「没办法,因为他...」

 

当身旁的大人也习惯为孩子找到藉口的答案后,这答案渐渐也会出现在孩子身上!「我没办法,因为我有...」

 

有时其实换个角度观察孩子,换个思考模式,或许会找到「过动」的塬因。有时候,当造成「过动」的因素被处理了,其实过动的问题也就不药而癒了!

 

不管如何,先为孩子贴上「越来越美好」的这个标籤吧!

 

(文章授权/梁蓓祯老师)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author

梁蓓祯

梁蓓祯,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现担任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