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你的沟通是否常常「有沟没有通」?人与人相处中常有这种现象,一般人总认为沟通的重点在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圣经提到「你们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把「聆听」放在沟通过程中的首位…

有一对夫妻经常衝突,在辅导他们一阵子后,有天丈夫对我们说:「我们最近终于开始沟通了!」我们高兴地问他:「你们沟通些什么?」他说:「我们在沟通为什么我们沟不通!」

 

在人与人相处当中确实常有这种现象,即有沟没有通,很让人气馁,一般人总认为沟通的重点在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沟通大师卡内基却说:「你们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而圣经把「聆听」放在沟通过程中的首位,把「说」放在次位,而负面情绪,即怒气,放在最末位。

 

要有和谐与成功的人际关係,我们先需要学会聆听,聆听不仅是一种技巧,它更是一个成熟的人对他人尊重的表现。

 

聆听时我们需要让对方有机会说完他的想法,不去打岔,纵使对方说的可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甚至偏离事实,我们都需要给对方足够的时间说完,而不急着打断,或开始为自己辩护,甚至等不及去纠正他。

 

当一个人在说话时被打断,他第一个感受便是不被尊重,而沟通的门也因此关闭。

 

除了不打岔之外,聆听也包括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去感受。在一家小吃店裡,我听到了老闆娘和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对话:儿子无精打采地说:「好累喔!」母亲责怪道:「累什么累?你又不需要上班赚钱,有什么累的?」儿子开始辩护「读书也是很累人的,是心理累,不一定是身体累!」母亲说:「心理累?我又没有要你去四处筹钱,怎么会心理累?」此时儿子抿上嘴,放弃了沟通。

 

类似这样的对话经常在家庭中上演,某方表达了想法,却被对方否定,一定感受不到另一方的接纳、尊重与了解,以致放弃继续沟通。

 

青少年的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愿和父母谈话,很多事情不告诉父母,我相信一个主要塬因是父母没有聆听,所以孩子不愿再被否定、被说教而放弃和父母谈话。

 

以小吃店的那幅景象为例,当儿子抱怨好累的时候,懂得聆听的母亲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孩子的压力,然后重述一遍他的感受说:「我知道读书有时是很累人的,妈妈能做什么帮助你吗?」儿子马上赶到被了解与接纳,这样才可能促成沟通的管道继续敞开。

 

一个聪明的人明白沟通裡最重要的不是「说」,而是「听」。

 

(文章授权/学园传道会 馨香女人专栏)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