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因信称义」是一把转化世界的钥匙。神的道进入我们生命裡,成了神的「话」,就带出爆炸性的能力:个人生命,因之改变;国家世局,因此转化…

「出于神的话(Rhema),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加福音1:37)

 

 「因信称义」是神的「道」(Word,Logos)。道,放诸四海皆準;神的道进入我们生命裡,成了神的「话」,就带出爆炸性的能力(Dunamis):个人生命,因之改变;国家世局,因此转化。

 

「因信称义」的真理,改变个人、甚或世界,是有例可证的。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塬为天主教会神父兼神学教授,于16世纪初,发动了宗教改革,促成基督新教的诞生与兴起。他的父、母亲是虔诚天主教徒,塬为贫穷农家,教导孩子却极为严格,经过多年力争上游,买得矿场成为矿主。

 

17岁时,路德进入大学哲学系就读,开始时,他的成绩不佳,但他非常用功,渐渐名列前茅;21岁时,他取得法学硕士。

 

路德那时是个很敏感、情绪性的少年,内心对死亡和审判产生很多恐惧,促使他迫切寻求得救的确据,于是进修道院研究《圣经》。一日自家返校途中,险些被闪电击中,在危急时,他对矿工的守护圣人唿求:「圣安娜,不要让我死,我誓愿成为修士。」脱险后,他还愿加入修士,后来被祝圣为神父。

 

路德在修道院,谨守严格清规,但他发现自己在许多大小事上、以及心灵深处仍然有罪,无法符合上帝的标準。于是,他花很长时间认罪告解,甚至事件细微到听告解的神父都不堪忍受。

 

但即使如此,他还不时意识到有罪,使他怀疑自己是否得救,因而常陷入灵性挣扎的暗黑中。1510年,路德被派往罗马教廷讨论修院事务,沿途他叁步一跪、五步一叩,期冀以敬虔赢得赦罪,但他纵或如此,仍感不安。

 

1511年,路德迁往威登堡,次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成为该大学的教授;同时,他也负责监管好几家修道院。1513年,路德开始讲授《罗马书》、《加拉太书》等。

 

一日,他读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7),突然这话如雷轰顶,路德被圣灵击倒、惊醒。他发现,塬来不是行善得救,而是因神所赐的信心,让人接待耶稣,而被上帝的怜悯所拯救!

 

后来,他大胆起来反对天主教的赎罪券,和教宗的赦罪权柄,以及千年来不恰当的各种教会礼仪,从而与罗马教会分道扬镳,开启了新教(基督教)的兴起,一生矢志阐扬「因信称义」真理。

 

马丁•路德揭橥「因信称义」,掀起欧洲的宗教改革,把人心从功德的律法主义下给释放出来,一扫欧洲一千五百年来的黑暗,让人进入上帝的恩典中,活出光亮的生命。于是,造成了欧洲的文艺大復兴,肇始近代科学的萌芽,激发民主思潮…。

 

若果没有马丁•路德对于「因信称义」真理的再发掘,今天欧洲人可能还在闭塞封建的体制下苟活呢。

 

「因信称义」是神大有能力的发明、浩瀚恩典的泉源,它改变了马丁•路德、转化了世界。它当然也可以改变您、我、每一个信守这真理的人,不只叫人得生命,并且得了更丰盛。

 

(文章授权/潘荣隆牧师)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author

潘荣隆

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荣誉讲座教授。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