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再伟大的人物,生命中还是常有瑕疵,牛顿自不例外。凡人都是不完美,我们都需要来自神的救赎与医治。研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牛顿之一生,总让我掩卷沉思久久。卑微的我,更需要耶稣的救赎与医治...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 「罪」(Sin)指:不足、不合乎神至高标準。

 

牛顿(Isaac Newton)在科学界可以说是旷世奇才,他的贡献鉅伟,科学史上难有出其右者,于他面前,众人都得俯伏称臣,是故在科学界少有人胆敢给他负评。牛顿又相信至高神是宇宙推动力的第一因,晚年且潜学于《圣经》解经(企图解开《旧约.但以理书》的奥秘),在宗教界他也备受敬重,对他都隐其恶而多扬其善。

 

但是略读科学史者,会被牛顿与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因谁是微积分发明人的争议、或他与虎克(Robert Hooke)有关光是波动还是粒子的犀利争辩,对于牛顿的个性、人格感到困惑、以及对于他晚年的仕途或行径颇为不解,而咸认为他是一位充满矛盾、争强好胜,又相当孤僻和乖张,觉得他是个心胸狭窄、喜欢记仇,经常打击报復意见相左的人。

 

再伟大的人物,生命中还是常有瑕疵,牛顿自不例外。牛顿的个性源于他艰苦的童年,令人一掬同情之泪。

 

他的父亲在牛顿出生前去世。由于早产的缘故,刚出生的牛顿十分瘦小体弱。随后母亲改嫁,牛顿只得託付给外祖母扶养,对于母亲和继父颇具敌意。上大学前,牛顿寄宿一药剂师家,并与其继女订婚。之后因为牛顿专注于研究,使得未婚妻改嫁他人,牛顿心理受创,终生未娶。他曾被学校煺学,只好顺从母亲意思,闷闷不乐的从事农作。所幸他的校长前来解围,使他重回学校以完成学业。牛顿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部分塬因竟是为了挑战和报復在校霸凌者。

 

用现代心理学角度观之,牛顿有着「负面童年经验」(ACEs,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负面童年经验」概念,首先由美国医生文生•费利提(Vincent Felitti)提出,后来他与罗伯•安达(Robert Anda)进行计画,专门研究ACEs对于国人身心健康之影响,而被美国甚至联合国採用推广。「负面童年经验」指出,一个人在童年(自母胎起至18岁间)曾受到负面伤害的经歷,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人格、行为、生理、健康、甚至可缩短寿命达20%以上。为弭补负面童年经验的伤害,他们也提出「復塬力」(Resilience)来做补救与恢復。

 

牛顿的一生争议显然源于ACEs (负面童年经验)却没有进行Resilience (復塬力)的修补。这和他的宗教观有关。他的神观是「自然神论」――上帝创造宇宙后,就任其自行运作,如一个鐘錶匠製造了鐘錶,却任鐘錶依其内在制约自行定时一样(参本专栏2021-12-01期)。牛顿忽视了真神是有位格而非机械,真神与个人有种亲密的关係,祂不只创造也能救赎,祂更能让人从罪裡得医治。

 

如果牛顿遇见真神而得修復,他的人生下半场应该会改写,不致在科学研究上空白、而行为乖张。伟大的人物(Ace,王牌),生命中难免带有瑕疵(ACEs)――凡人都是不完美的(罪的定义),我们都需要来自神的救赎与医治。

 

研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牛顿之一生,总让我掩卷沉思久久。卑微的我,更需要耶稣的救赎与医治。

 

(文章授权/潘荣隆)

  • news-details
author

潘荣隆

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荣誉讲座教授。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