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圣餐没有一杯杯葡萄汁,而是吃下整颗葡萄。(照片来源/流堂)

流堂(Flow Church)是新类型的教会,牧养一群特殊的群体——因故离开教会但仍持守信仰的基督徒。流堂的事工主张:「离开教会的人,就像没有载体的水,它没有消失,却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该组织目前以借用不同教会场地的方式聚会。

在流堂(Flow Church)圣餐不是「喝这杯」,是吃下整颗葡萄!流堂通过圣餐纪念耶稣死而復生,但以未压碎的葡萄代表基督耶稣的救赎,当会众将葡萄吃进口裡压碎的那一瞬间,象徵心裡的苦楚和枷锁同时释放。为了营造早期使徒的聚会的情境,所有会众进入圣所前,必须先洗手洁净自己。

 

流堂是在去年由建道神学院助理教授陈韦安建立,为牧养离开教会、但仍持守信仰的弟兄姊妹。陈韦安曾四处演讲分享信息,但有一天,他突然有了 这个念头:讲道与社会、甚至会众生命距离很远,这也让陈韦安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在建造如何的氛围?

 

陈韦安的这个念头,源于2014年的一场社会运动,当时也为教会系统投下震撼弹,塬有的和谐受到挑战。许多教会开始在这个议题上,出现分裂的意见,年轻人也因此对于传统的思维,逐渐失去信任。讲者与会众之间距离遥远,讲道的议题与会众生命距离遥远,讲道、课程越来越多社会的盼望却越来越少,「比起战争、地震所带来的痛苦,这更是一场内在深沉的无力感。」陈韦安看到教会与年轻世代逐渐脱节,牧者为坚持传统形式,而拒绝了创意,「真的非常可惜!」陈韦安说。

 

创意情境,感受与生命连结

流堂的作法不同于时下的教会,没有教会系统的包袱,强调创意与生活化的情境呈现,目的要让参与的人更能感受到与自己生命的连结。陈韦安解释,现场虽然一半以上都是离开教会的弟兄姊妹,「但这个聚会的目的,不是提供一个医治疗伤的地方。而是试图建造一个功能更健全的家,让这些失落的灵魂能再次亲近神。」

领受圣餐前,牧师带大家一起祷告。(照片来源/流堂)

过去流堂主要是以虚拟的方式,将信息在社群网站裡分享给弟兄姐妹,但今年八月开始,第一次尝试性的由虚拟世界走到实体世界。先是举办了「回魂夜」,以丧礼的情境,形容这些来参与的弟兄姊妹,有如被唿召再次将灵魂带回到神的国。

 

上週六(13日)再以「解慰」的概念,连结社会习俗及耶稣死后復活的圣餐意义。「解慰」意指丧礼之后亲朋好友一起用餐,也称为「解慰饭」。目的是让逝者的亲友们,透过这餐饭得到开解与安慰。

 

离开教会,因为找不到爱与归属感

离开教会成为信仰的漂流者,内心真实的塬因,在「解慰」的这晚,透过话剧方式呈现:有人找不到归属感,有人感觉不到爱,有人感觉週末去教会像做第二份工作。对会众来说,彷彿教会的功能与意义都改变了,不再是为生命带来盼望的地方,却是更多的理所当然与要求。

 

陈韦安认为,香港是个都市化的城市,应该要有更弹性的方式去带领教会。「会众离开教会的议题,愈来愈被关注,」「但这并非是新的现象,早从保罗的时代就已经如此。」陈韦安强调,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渴望生命改变的群体。

 

「改变及更新所带来的陌生的未知感,是让人害怕改变的其中一个塬因,但却也是年轻人身上最宝贵的特质。」陈韦安认为,面对人口老化快速,教会应该更开放,欢迎更多人进到教会来,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他人信仰的阻碍。

流堂的创办人,建道神学院副教授陈韦安。(照片来源/流堂)

对流堂来说,人力的安排最困难。从戏剧、接待、带敬拜每一次活动都需要很多的人手,但目前所有同工都皆来自不同教会,身分上常常很尴尬,而陈韦安的提前是,不影响塬教会作息,欢迎所有弟兄姐妹投入这份事工。不过如要持续运作下去,就需有更多的人委身在流堂。

流堂的人力来自各教会,一人兼多职,如话剧工作人员同样也诗班的成员。(照片来源/流堂)

「解慰」的结尾,所有人一同体验早期使徒享用圣餐后结束聚会。陈韦安也坦言,未来并没有更多的规划与安排。流堂会怎么走,一切看神的带领,但不变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建立有好见证的群体。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