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本报製图)

2018年台湾预备跨入「高龄化社会」,长照需求将大幅增加。据国家发展委员会数据推估,2014-2025年将是台湾高龄人口成长「最快速」的期间,推估此比率在2018年将超过总人口数的14%,甚至于2025年会达到20%,使台湾从「高龄社会」迈入「超高龄社会」。

2016大选,民间团体针对全台立委候选人政见进行调查,结果指出,有4成4的候选人提出关于「长照」的政见,足见老龄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理事长陈正芬表示,立委政见中大幅增加「社区照顾」、「长照公共化」的比例,但未能具体解决现今问题,尤以家庭照顾者(家人)的福利容易受到忽略。

青壮年族群对老龄问题「无感」

久久回乡探亲,阿嬷总是端出最爱吃的食物,如此暖心的画面相信是许多离乡游子的共同记忆。但可曾问问自己,知道阿公阿嬷爱吃什么吗?

日前知名连锁超商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台湾20-49岁的青壮年族群,关注的社会议题多以「就业」与「食安」为主,对长者照护相关议题相对「无感」。

该调查并指出,近7成民众有年满65岁以上的家人,但仅有16.9%的民众每月和长辈家人见一次面;且居住于都会区的民众,有高达8成2表示因居住距离太遥远,无法经常和长辈见面。

即使难得有机会见面,也有8成6-8成7认为长辈可自理生活,无需协助;更有超过5成民众只透过吃饭及看电视与长辈互动。

长者真正的需要:下一代的情感支持

曾献莹提出的「家庭主流化政策」中,含括「高龄化政策」,其强调政策的出发点,应是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长照体系,「一切以家庭的需要为核心。」

曾献莹提出的「家庭主流化政策」中,含括「高龄化政策」,其强调政策的出发点,应是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长照体系,「一切以家庭的需要为核心。」 (照片来源/曾献莹)

「若一对独生子女结婚,未来他们就要扶养4位长者。」

信望盟大安区立委候选人曾献莹指出,政府应肯定「家庭照护角色」的社会价值和劳动力。倘若现行长照政策多以「投入资源到机构」为主,那么家庭成员「在家」照顾老人的行为,将难以取得政府资源上的支持,结果将造成老人被迫送往机构照顾。

亦有研究显示,长辈需要的常是下一代的「情感支持」,而非冷冰冰的豪华养护机构,因此,应设法透过政策帮助人们「乐于」在家、或在住家附近照顾长辈,提升「家庭承担力」。如实质补助家庭成员在家照护,并提供相关资格认证及喘息服务。

政府当在既有政策上监督落实,并提倡建立「友善」家庭成员「在家照护」的制度环境。

长者不是负担 而是家中成员的美好榜样

青壮年人对于老龄问题的无感,也反映出「家庭关係、家庭责任」这两个家庭核心概念已普遍失衡。曾献莹提出的「家庭主流化政策」中,含括「高龄化政策」,其强调政策的出发点,应是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长照体系,「一切以家庭的需要为核心。」

长者并不是家庭的负担,而是家庭中「经验的传承者」,是家中儿女们的好榜样。除基本照护外,更要多重视长者的经验能力、情感需要及经济活动,使为家庭奉献一生的长者们,感受到更多的亲情温暖。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利未记19章32节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