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球暖化造成极端气候频频发生,世界各地创高温纪录。(照片来源/今日报图库)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数据显示,2018年攀升史上第四热年度,前叁年温度更高:2015,2016,2017年。专家预测温度曲线仍会往上,高温是全球暖化的清楚指标。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Earth System Science Center at Penn State University)的学者麦可.曼恩(Michael Mann)表示:「气候变迁的影响已不容小觑。现实生活中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浪、洪水、乾旱和森林大火,今年夏天这些现象全都发生了。

 

持续攀升


气候变迁的最佳例证就是气温逐年上升,更胜极端气候现象,例如:乾旱或洪水。单一地点测量日温、月温或年温,或许有高有低,但以全球平均气温来看,便可轻易观测出地球温度是整体上升的。

 

气候变迁的塬因是地球大气层中挥之不去的温室气体,人类工业化又使状况更加恶劣,使热气停留在海水和陆地上,全球气温便因此升高。

 

根据NOAA资料显示,2018上半年地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落在「比均温高」以及「比均温高出许多」的範围之间。

 

地中海、纽西兰、北美、亚洲和澳洲都出现歷史高温,但是一月至六月期间,却没有测量到陆地和海水的歷史低温。在世界地图上标记温度颜色,红色代表温度高的地区,蓝色代表温度低,结果整张地图呈显粉红和红色的区块。

2018年全球大多地区气温都超过平均,只有少数地点低于均温。(图片来源/NOAA)

 

太平洋海域有一大部分呈现淡蓝色,表示低于均温,实为反圣婴(La Niña)现象,接近赤道的太平洋海域异常低温,反圣婴现象通常让地球降温到比今年观测的温度更低。

 

整体来说,目前陆地与海洋表面都比20世纪均温高出摄氏0.77度,史上最高温属2016,接着是2015和2017。

 

极端温度


气候专家表示:「若单独看极端气候现象,只是个别的资料数据,但是汇整极端现象和异常高温的曲线后,就能看出气候变迁的影响日益加剧。」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气候学家─卡瑟琳·霍亚霍(Katharine Hayhoe)说:「以往我们体验到自然气候的冷、热、乾、湿,但如今气候变迁似乎操控着我们,极端气候如热浪和大雨,比以往更频繁、更强烈。」

 

欧洲多数地区在高压笼罩下,犹如烤炉,热带高压一路攀升到北极地区,阻挡冷空气和雨水,难解酷夏的炎热。

 

超过摄氏32度高温往北延伸到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使瑞典、芬兰和北极圈以上挪威地区创新纪录。高温现象造成瑞典出现前所未有的森林大火,瑞典赶紧向外寻求协助,例如:义大利,因其有较多解决森林大火的资源。

 

从太空观察乾旱最为明显,卫星拍摄五月20日至七月26日欧洲地区,许多绿植被地区都转成枯乾的褐色。

炎热高温和乾旱重击欧洲,甚至出现罕见的森林大火。(照片来源/今日报图库)

 

根据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英国最乾旱的夏季来临,与1976年最高温纪录摄氏21度,只有0.1度之差,算是英国史上数一数二热的夏天。

 

虽然人为造成气候变迁以前,乾旱就曾出现过,但本週英国环境审查委员会(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提出报告,警告致命热浪将成未来最大的问题。于此同时,遥远的加拿大和日本同样遭受致命热浪袭击;南非也正面临世纪最惨烈的乾旱;美国则是苦于和熊熊的森林大火奋斗。

 

全球气候变迁在各地造成灾难,求上帝的怜悯与灾区民众同在,也祷告在末后的日子,基督徒和众教会能更警醒的传扬福音。在大山会迁移、海水会乾涸的时刻,紧抓亘古不变的真理。

 

(资料来源/CNN、NOAA)

 

▍HOT!!! 本周超热门 ▌

胜过邪灵的秘诀在于 比邪灵「更壮的那一位」(上)

张茂松获颁台东县荣誉县民证 一句话让县长黄健庭深受感动

万人台前见证主基督:「即便你的人生是一坨屎,也能成为别人的肥料!」

全台串联爱家公投至少400个摆摊联署开跑! 捍卫婚姻家庭与教育成全民共享运动

演唱会上演人体洗车秀 吴宗宪红色流苏衣背后有梗 CROSS FOR GOD设计再掀话题

 ▍今日7年 千万点阅 ▍

 1.为脸书粉丝团按个讚,天天掌握世界动脉:(点我加入1) 

 2.立即加入LINE@,最新最夯消息直送手中:(点我加入2) 

 3.感动奉献,支持媒体宣教走下去:(点我奉献3)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讯息更快速传达给您,恳请您为今日报奉献一份心力。(点此奉献)

今日报推出最新贴图「迷途羊」,购买贴图支持今日报!(点我进入)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