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研究智库于上週六(5月25日)于和平长老教会举办神学人圆桌论坛II「眼光与品味—神学人看美」。(摄影/记者都希基路)

论坛由基督教研究智库理事长林鸿信教授担任主持人,他于开场时引用神学家加尔文的一段话:「大自然是呈现上帝荣耀的剧场,人被造在这个剧场裡面,是为了要观赏上帝的荣耀」。加尔文似乎天天都可以从大自然中感受到上帝的荣耀,也体会到人被造的目的就是能够辨识出上帝的荣耀、归荣耀于神。林鸿信认为,基督教信仰不只在人的生命中带来改变,它也提升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有更好的鑑别、鑑赏能力。

做基督徒本身就在活出上帝形象之美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彭盛有教授以「活出基督形象之美—巴尔塔萨」为题,分享瑞士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Hans Urs von Balthasar)的神学美学。巴尔塔萨被誉为廿世纪「欧洲最博学的人」,是教会史上首位全面性、系统性阐述上帝荣耀之美的集大成者。他的神学美学以基督为启示中心,指出道成肉身的基督就是上帝形象之美的展现。而基督徒并非拥有某一套美学,乃是「做基督徒本身就在活出上帝形象之美,活出基督的绝伦至美样式」。

 

巴尔塔萨认为启蒙运动过分高举人的主体性与理性,且在现代知识学的本体论分化下,导致美与真、善及存在本身的疏离。美或美学的现代性困境与危机,正是源自于对神圣上帝的遗忘和缺席。

 

面对这个失去生命激情、对生活感受麻木、逐渐失去观看世界真相能力的世代,巴尔塔萨唿吁基督徒重新反思「教会和基督徒的美」。在他眼中,「成为基督徒正是一种形象」,基督徒受召作为基督身体的一员,藉上帝所赋予给每一个独特个体的生活方式、工作责任、福音使命、属灵恩赐,以及在教会、在世界大舞台中的事奉,彰显基督形象之美。

 

洞察真假虚实,学会欣赏谦卑人子的简朴之美

台湾神学院赖弘专教授则以「发现圣经灵性的深邃之美—弥尔顿与失乐园」为题,从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讨论「真理之美」。弥尔顿被公认为十七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其史诗鉅作《失乐园》藉由圣经古老的创世故事而激发丰富的文学想像,全心全力追求真理,以管窥天堂之美。

 

《失乐园》以史诗体裁歌咏撒但的堕落、人类起初的乐园生活、最终背叛上帝而被逐出之悲,更预示基督因顺服带来拯救的「大逆转」。唯有透过圣灵更新的工作,在祷告与认罪中,我们才有可能看穿诗中自诩英雄的撒旦,洞察其霸气外露之下的真假虚实,学会欣赏谦卑人子的简朴之美。

 

活在媒体以想像力激发感官、创造真实的时代,人们需要上帝将光明照进人内心的黑暗,引导我们看穿虚假的表面,看见真理之光。

 

清教徒「敬虔」的美学发挥重大文化影响力

浙江大学曾劭恺教授则分享「清教徒的美学」。17世纪的清教徒重视「敬虔」,总让人联想到不苟言笑、乏味无趣、不食人间烟火的戒律主义者,但事实上,他们虽反对奢华、强调勤俭,却非常重视生活品味。这群讲究生活的人,催生了文字优美的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Bible);清教徒博德利推动读书运动,建立了牛津大学图书馆;本仁约翰的杜撰着作《天路歷程》,开启了英国文学特有的「想像」(imagination)传统。他们均为现代文学打下重要基础,发挥重大文化影响力。

 

叁一上帝是至美的源头

台湾神学院陈宽义教授以「叁一上帝是至美的源头-爱德华兹」为题,分享其对美国第一位本土神学家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研究。爱德华滋不仅是神学家,而且是美国大觉醒运动的重量级佈道家,他对上帝的彻底敬畏点燃了大復兴的热情。爱德华兹非常欣赏自然与生命之美,确信上帝是至尊至美(excellency)的生命泉源,超越一切的美,具有无限价值,是所有生命和美的源头,因此全宇宙之美正是上帝美善荣耀的反映。

 

他进一步地看到,愈互相融洽、彼此和谐的事物愈美,尤其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相通相应、休戚与共,正反映着叁一上帝的至尊至美。因此,上帝是一切美善的绝对衡量标準,这美呈现在基督身上以及福音当中,使祂的子民尽心尽力归荣耀与上帝,唯有圣徒才能辨别出这真正的美,而这样的美成为教会復兴的伟大驱动力量。

 

属灵的品味要在圣灵裡被培养

在交叉对谈与观众回应中,主要交流多集中在「美如何帮助信仰在生活呈现」。曾劭恺教授表示,现在的时代不认为有客观的美,所以今天玩创意、玩概念,设计者在心里找不到共鸣,没有美只有创意,作品经常只剩概念,而没有美感;所以,首先要先接受有客观的美-就是上帝。

 

彭盛有教授则认为,现在的人重视实用,不看重本质的问题,然而基督信仰有核心的对象-耶稣基督,他是真善美的客观主体。基督的形象若反应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反映美,在教会生活中,生命得着转变,展现跟随基督的形象。

 

赖弘专教授则提醒,弥尔顿受文艺復兴的影响,肯定图像式的表达,但因着信仰他知道语言的堕落,他从古典文学提出具体的图像,但最后基督信仰帮助他破除图像的偶像化。《圣经》所表达的就是一种文学形式的美,例如:「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诗篇34:8);在〈雅歌〉中也用许多事物的美表达对神圣上帝的渴望。

 

陈宽义教授谈到,属灵的品味要在圣灵裡被培养出来,而在苦难中有动力回转向上帝;就好像吃到好吃的东西,会有热情介绍给别人吃,传福音也是一样。

 

最后,林鸿信教授唿吁,开拓植堂是「量」的增长,而神学美学的学习是信徒「质」的成长,是生命的改变和提升,教会需要健康的平衡。

 

【更多基督教研究智库活动请按我】

从左起分别是林鸿信教授、曾劭恺教授、彭盛有教授、陈宽义教授、赖弘专教授。(摄影/记者都希基路)

 

精选要闻》

别被温水煮青蛙! 罗邦明牧师:4个方法,助你成功抵挡诱惑、胜过试探

自小口吃严重,如今成为电台主持人 陈英如:神让我的生命如「云彩飞扬」

情绪管理5大诀窍 要「建构真理的世界观」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