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日前,发生小五女童轻生憾事,儿童的心理健康议题引发关注。(图/shutterstock)

日前,一名小五女童于住家顶楼坠楼身亡,据悉,女童在校表现良好,功课优秀,人缘也不错,父母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

 

儿童的心理健康议题引发关注。由此事件探讨:儿童忧郁症与一般忧郁症有哪些差异?出现哪些异状时,身边大人需积极处理?具体做法为何?又,圣经中有哪些安慰、引导忧伤孩子的方针?

 

本报邀请格瑞思心理谘商所林渊渟心理师分享其看法。

留心课业与日常

明辨情绪与叛逆

近年,青少年自杀率攀升,轻生年龄逐年降低,2021年更达到青少年自杀率新高,每10万人中,就有9.6人自杀身亡,相比10年的5.4人高出了1.8倍。

 

据台北自杀防治中心接获15-24岁企图自杀通报中,以「忧郁倾向、罹患身心疾病」、「家庭成员问题」与「课业压力」为前3大塬因;而死亡的青少年个案中,未求助者竟有七成!更显关注儿少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欲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有带他们认识情绪,允许情绪抒发的空间。专长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亲子家庭谘商的林渊渟心理师,2020年与团队合作,开发儿童情绪桌游《怪兽来了!》,以桌游带领儿童来认识情绪,带出「了解这些感受,并与情绪好好相处,就是情绪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核心价值。

 

林渊渟指出,小朋友是有可能罹患忧郁症的,父母可从其课业完成度及日常生活状况来观察。例如:孩子平常都可自己完成功课,现在却没办法;或是,在睡眠上出现困难,失眠、早上起不来,每天都觉得很累...等等。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时,父母需留心。

 

儿童忧郁症与成人忧郁症的差别在于:儿童忧郁症会以愤怒去表现,成年人的忧郁症大多会呈现心情低落。

 

然而,儿童呈现出来的情绪,如:无理取闹、哭闹生气或不愿配合,易被大人误解为叛逆期、不听话、挑战大人权威,事实上,却是在表现自身情绪上的需求。

  • news-details
  • 儿童忧郁症的情况多会用「生气」来呈现,致使大人常误以为孩子是叛逆、无理取闹或挑展权威。(图 / shutterstock)

谈及事件中女童,事发前看似无异状,课业优秀、人缘不错,却发生此轻生憾事。林渊渟指出,未将自身负面感受表现出来,最后作出极端选择的孩子,通常在生命经验中,存在「身边人并没有重视其表达需求、感受」,久而久之,产生「我说出来是没有用」的想法,自此就更不去表达。

 

因此,孩子有无表达过痛苦,和大人认为他没有异常,两者之间可能有所落差。当孩子不断思索:「有没有人会听我说话?」,或是「说出来了,就会被处罚或有不好后果」,因此选择不说。

 

另一方面,孩子在情绪表达上并不如大人成熟,加上他可能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因而不太能明确觉察自身因何样事情而感到忧郁、难过。当个人不了解自身情况,自然也不太知道如何向他人述说。

  • news-details
  • 当孩子表达自身感受或想法时,若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接纳,渐渐容易产生「我说出来是没有用的」想法,严重者,可能会作出极端选择。(图 / shutterstock)

提供轻鬆对话空间,让孩子有所表达

当大人发现孩子不对劲时,可在生活中花些时间,与之进行轻鬆谈话、聊天,此不仅能多了解孩子,也是预防。

 

当孩子出现一些负面表达,如:我好像很想死、生命是什么、是否我不在就比较好⋯⋯等等,首先,大人不要被其反应吓到,从而很紧张告诉孩子:你不要这样想、你不要讲什么死不死的、你随便乱讲的啦、你才不可能去做⋯⋯等激将法的回应。

 

当孩子感受到大人不能承受自己如此表达时,他们也会被吓到,就选择不再表达。其实,大人可以试着像一般聊天一样,忍住惊讶、向孩子询问: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还好吗?藉此,让孩子有表达的空间

 

此外,大人须培养对情绪的敏锐度。当大人无法和孩子谈论心情时,可能源自于自己也不习惯谈论心情,以及平时解决情绪方式,多为「心情不好可能是太累吧,睡一觉就好了」——未必能好好觉察自身状态

 

因此,大人需学习在情绪上有多一点了解与自我照顾。若有如此练习,当孩子产生情绪时,大人就有空间允许情绪存在,帮助孩子知道「生气时可以生气,难过时可以难过一下」,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

  • news-details
  • 当孩子表达轻生念头时,建议大人保持平常心,不评价、不急于建议,倾听大于说话,而使孩子愿意多表达自身感受。(图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大人可对情绪有更多了解与着墨,在陪伴孩子面对情绪时,允许负面情绪有存在空间。(图 / shutterstock)

让孩子愿意求助,陪伴为优先

面对孩子情绪状况,大人是否有「开放的心」去接受和帮忙?有些孩子会担心被贴上「精神病」、「精神问题」等标籤,而阻碍去谈论此问题、或寻求协助。

 

林渊渟提醒,就像我们小感冒会去看医生一样,当情绪需要协助时,是否也会去找身心科医师、谘商师或学校老师帮忙?

 

并以弗所书6:4勉励,「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自己儿女生气,而要照着主的训练和警戒养育他们。

 

孩子是神所赐的产业,父母只是代为管理,大人须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可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但不去刺激他。例如:不去告诉孩子:你做的那么烂!以为用激将法可促使孩子努力;或是,在孩子表达不开心时,告诉他:你凭什么不开心!以此去压制他。

 

大人需要给孩子合宜界线,让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最后,林渊渟特别提醒,近年来,12-24岁青少年自杀率攀升,因此,大人有正确观念非常重要:青少年或孩子真的不是在逃避问题,或只是说说而已

 

孩子在现今教育体制、生活型态下,生活节奏多非常紧凑,放学后常被排满补习等活动,长时间待在室内也让其难以放鬆,在课业、同侪关係、家庭关係等方面都可能产生压力。因此,并没有「小孩没有压力,不会导致忧郁症」一说。

  • news-details
  • 格瑞思心理谘商所心理师林渊渟提醒,父母当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允许他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说话上,大人可给予孩子安慰、造就、劝勉,避免一味打压,或使用激将法。(图 / 林渊渟 提供)

今日报关心您,珍惜生命,自杀不能解决问题,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谘商或相关协助,可拨生命线专线「1995」、张老师服务专线「1980」或卫福部安心专线「1925」。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