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两岸代表就「宗教公益环境」、「慈善公益事工实务」议题提出见解,并分享运作实况、困难与挑战。

两岸代表就「宗教公益环境」、「慈善公益事工实务」议题提出见解,并分享运作实况、困难与挑战。 (摄影/记者邱子雰)

南京首届「两岸宗教公益论坛」与会者逾百人,包括两岸教会界、社会服务机构、学界与大陆政界人士。

南京首届「两岸宗教公益论坛」与会者逾百人,包括两岸教会界、社会服务机构、学界与大陆政界人士。 (摄影/记者邱子雰)

「2015台湾基督教慈善服务交流团」于10月20日前往南京,参加由大陆爱德基金会主办的首届「两岸宗教公益论坛」。

与会者包含两岸教会界、社会服务机构、学界与大陆政界,共22位从事慈善公益领域的专家与牧者,就两岸「宗教公益环境」、「慈善公益事工实务」议题提出见解,并分享运作实况、困难与挑战,上台分享的台湾牧长约佔半数。

大陆开展慈善的政策与现况

「中国宗教杂誌社」副社长刘金光,阐述大陆十八届叁中全会上拟定的重要政策,包括要求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係、加速实施政治与社会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职责,并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社会组织执行者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并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组织,最重要的是「完善公益捐助减免税制度」,以支持慈善事工,发挥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

刘金光指出,从事公益慈善组织共有叁类:1)社会团体、2)基金会以及3)民办非企业单位。截至2013年底,大陆社会团体约有27.3万、基金会3,70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3万多个;捐赠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年捐为127亿人民币,2008年达847亿,其中2008及2010年甚至破亿元。

这显示大陆人民参与公益慈善意识逐日增强,社会需求也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因数件知名财务弊端,使公益慈善团体公信力遭质疑,故需进一步完善其理念、法规面、内部治理及人才培育等。刘金光期勉基督教界,以独特丰富的宗教理念和动力,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工,藉此提升基督教形象,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营造正向社会风气,贡献经济发展。

爱德基金会在大陆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左图)「中国宗教杂誌社」副社长刘金光、(中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虎生、(右图)台湾「中华整全福音神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陶牧群等,两岸学界专家与学者,分享大陆与台湾的慈善公益事工环境与现况。

(左图)「中国宗教杂誌社」副社长刘金光、(中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虎生、(右图)台湾「中华整全福音神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陶牧群等,两岸学界专家与学者,分享大陆与台湾的慈善公益事工环境与现况。 (摄影/记者邱子雰)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虎生,自叁方面剖析爱德基金会的基督教背景,首先,爱德引领了宗教公益慈善事业专业化发展,包括引进专业公益慈善国际资源、先进理念,以及国际捐助资源,并坚持高标準的规範运作,使其成为公益事业的先驱与典範。

其次,爱德对「宗教适应社会」起了示範作用,改变社会过去对基督教的误解与不良形象。其30多年来总筹款额高达逾16亿人民币,惠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众多人群,包括促进农村持续发展,改善贫困地区医疗衞生条件,以及提高教育水平。并藉专案基金提升基层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进而推动全国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发展,同时与政府各部门、其他民间组织、及其他宗教,形成良性的互动关係。

最后,爱德促进了中外宗教的友好往来,为中外宗教界提供民间交流、宗教政策宣传,以及在国际发声的平台;爱德也将宣教与慈善分离,依照法规开展活动,依社会需要补充了政府职能。

台湾慈善事工多元专业 基督教社服团体对社会发挥影响力

台湾「中华整全福音神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陶牧群表示,台湾慈善事工多元且专业,目前台湾社福团体共计有43,145个,包含宗教团体、慈善团体和社会服务团体,推行各项公益慈善服务。而在社服团体中,学术文化团体佔21.68%、公益团体佔21.15%、经济业务团体佔19.2%,宗教团体则位居第四,约佔10%。

据调查,台湾公益团体中具宗教背景信仰者约佔20%,其中基督教约佔33.6%,现有基督教会约3,500间,虽然基督徒人口仅佔5%,但基督教公益团体向来是台湾领先且专业的团体,并在各项社会慈善事工发挥极大影响力。

再者,基督教人力结合公益团体的专业,使各项公益慈善事工得以发挥最大功效,例如,台湾各地基督徒参与「得荣社会福利基金会」的生命教育事工,以及「爱家文化事业基金会」的家庭事工等,成为志工师资,分享并推动各项课程;「双福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早期和多间基督教医院合作,提供社工服务,教会会友亦参与其中。

目前台湾宗教公益团体的资金来源约有3类:其一是民间捐赠,这也是主要资金来源;其二是政府补助,但资源分配日益减少;其叁则是自行开办「社会企业」,朝向永续经营,设法对外经营各式企业,自给自足,例如「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就是鼓励、扶助身心障碍者生产,并贩售各式商品与食品;「赶路的雁全人关怀协会」帮助更生人与戒毒者自办餐厅、手工坊等。

大陆:「看到需要、勇于承担」

大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同工马兆珍分享该会追求专业化的发展歷程。2014年其服务总人次近3百万,项目约30项,服事对象自0岁到耆老,也就是「昨天的青年、今天的青年、明天的青年」;目前设有15个服务中心,涵括青少年、养老、二度就业、残疾人士、自闭儿、农民工及其子女等有需要的人士;目前该会迫切需要更多具专业、爱心的志工加入,同时期待更完善的政府政策支持,以及着力组织与人才成长发展的培育。

福建基督教两会秘书长孙仁富,分享南平梅山基督教堂的幼儿与老人事工。目前该教会设有2间评比名列前茅的蓓蕾幼儿园,及仁爱老人院、护理院各1间。鉴于大陆老龄化严重,其「看到需要,勇担责任」,盼以爱心引人归主,同时期待与爱德基金会合作,运用两岸合作平台,培训管理人才,以提升管理与护理水平,投身传福音、建教会,开展社服事工的使命。

领受上帝的恩典与祝福,加上有爱德基金会的支持,江苏徐州基督教叁自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王朝选,分享徐州积极开展的各项公益慈善活动,如抗震救灾、扶贫助残、养老育幼等事工,举凡捐血活动、特殊儿童事工,合作服事残障儿童及其家庭的「爱德家庭休养营」,以及7家「爱德老人公寓」。

「人生再造、传爱登峰」 让生命感动生命

台湾代表「天使心家族社会福利基金会」林照程执行长、「中华赶路的雁全人关怀协会」刘昊牧师兼执行长、「爱家文化事业基金会」余宗泽长老兼董事长、「台北市私立得荣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林注进,分享推展特殊理念、人生再造等教育事工的经验。

台湾代表「天使心家族社会福利基金会」林照程执行长、「中华赶路的雁全人关怀协会」刘昊牧师兼执行长、「爱家文化事业基金会」余宗泽长老兼董事长、「台北市私立得荣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林注进,分享推展特殊理念、人生再造等教育事工的经验。 (摄影/记者邱子雰)

「天使心家族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林照程播放感人影片,介绍「爱奇儿(身心障碍儿)」事工,因相信「父母先走出来,孩子才有希望」,因此该会主要服事对象为爱奇儿的父母及其手足,并藉企业、教会或校园的推广与倡导,期望社会更多接纳爱奇儿家庭。

「人生再造,传爱登峰」,2003夫妻共同创办「中华赶路的雁全人关怀协会」的刘昊牧师兼执行长,分享从事福音反毒的歷程。「人生再造」包括「戒毒辅导、生命復育」,以及「社区发展,生计培育」;「传爱登峰」则从事预防教育,防治儿少药物滥用。

事工内容包含针对更生人的「福音戒毒」、针对社会广众的「福音防毒」,以及针对儿少所作的「福音拒毒」教导。其量身打造心灵、模式、生活圈等叁项重建课程来协助更生人,并另外成立社会企业,提供生计培育。

该会3年前开始进行特殊专案,每年支付某影城20万人民币,于每年3-5月及10-12月的下午,包场供学生观看自以色列国家教育委员会进口的6D反毒电影,藉更生人现身说法,定点式进行反毒教导。

因深信家庭教育关键在于夫妻相处,1997年成立「爱家文化事业基金会」的余宗泽长老兼董事长,致力于家庭教育事工,推出「亲密之旅」课程,协助发展人际间正确解读事实的能力、心与心深刻连结的同理心、刻意经营友谊,并有效处理衝突。

6月1日,他意外接手承办由中国慈善联合会、香港大学社科院、澳门基金会,筹划2年多、首度在台湾举办的「两岸四地慈善论坛」,自此进入新的服事领域,未来每年将担任两岸该论坛事工的平台同工。

藉由生命教育课程的推广与实施,加强关怀青少年的「台北市私立得荣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长林注进,着重建立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性格、态度,甚至是生命性情改变的教育。深信「生命感动生命」,藉着爱与被爱,帮助青少学子透过经歷、体验,并分享经验,在人与已、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宇宙四个向度,来认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

让爱走动 因爱永不止息

(左图)「双福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执行长林茂安、(中图)「埔里基督教仁爱之家」牧师兼院长林英奎、(右图)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尹可名董事,分享其组织一般性与独特性的慈善公益事工。

(左图)「双福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执行长林茂安、(中图)「埔里基督教仁爱之家」牧师兼院长林英奎、(右图)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尹可名董事,分享其组织一般性与独特性的慈善公益事工。 (摄影/记者邱子雰)

(左图)「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郑夙珺副秘书长、(中图)「士林灵粮堂」的「小区老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简月娥、(右图)「高雄市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杨子江牧师兼院长。

(左图)「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郑夙珺副秘书长、(中图)「士林灵粮堂」的「小区老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简月娥、(右图)「高雄市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杨子江牧师兼院长。 (摄影/记者邱子雰)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郑夙珺副秘书长表示,截至2015年8月,全台加入该会「1919」网络的基督教会,已涵盖全台278个乡镇、达1,099间;该会除随时预备参与重大灾难救助,平日也共同推展难家庭救助、弱势家庭儿童课后陪读计画,以及1919食物银行等服务计画。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董事尹可名,分享该会在台湾以「双福传承修直主道路」的理念与歷程,将信仰、专业及关怀,落实在弱势族群身上;秉持「服务弱势,见证基督,推动双福,领人归主」的使命,主要服务身心障碍者。目前组织在全台有逾2,800位第一线同工,遍佈21县市共100个服务据点,每年服务逾15万个案与家庭。目前该会面临转型,正筹划成立社会企业基金会,甚至成立双福宣教的基金会。

台湾「士林灵粮堂」的「小区老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简月娥,分享该中心长青大学、独居与危机老人服务、据点辅导、送餐服务、居家服务、日间照顾、团体家屋等事工,并感谢上帝供应,使其经费可自给自足,其中40%由政府补助,其余收费则需自筹。

杨子江牧师兼院长特别分享「高雄市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闻名的儿童音乐事工,透过多年寒暑假出国,巡廻至东南亚、美加及欧洲各地演唱,成就许多良好的国民外交;曾是该院院童,而今是台湾知名口足画家的杨恩典与歌手梁文音,生命故事也感动社会中无数人。目前该院正开发多元、特色服务,提升院童的就业能力,朝永续经营发展。

实践「福音」与「福利」事工的「双福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执行长林茂安,分享该会推动宽恕教育与技能培力课程,并在全台11县推展各项心灵重建工作;服务对象包括新住民、身心障碍、家暴、被性侵者等高风险家庭及其成员;未来将持续聆听并满足社会微小声音的需求,因「这是一条永不止息的道路」!

【看更多两岸交流事工,欢迎加入今日报Line生活圈】

● ID:@IOB5227J
● 手机直接点入加入:(点我)
● 行动条码:

Line@行动条码扫描。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