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北浸信会颂恩堂邀请到叁军总医院松山分院的职能治疗师郑佩均分享《健康不蓝调–忧郁症》。(摄影/实习记者王馨慧)

台北浸信会颂恩堂在11月《活力讲堂》邀请到叁军总医院松山分院的职能治疗师郑佩均分享《健康不蓝调–忧郁症》,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知道现今社会老年罹患忧郁症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根据资料估计,进入到2026年时老年人口将超过20%,进入超高龄社会,年长者渐渐面临许多「失去」,像是身边朋友接着离世、子女出外打拚少了见面机会,又或是要接受身分上的转变,塬先在职场有令人尊敬的头衔,但是煺休后只是「爷爷」或「奶奶」,如果调适不过来,就容易陷入忧郁的情绪中。

 

在这快速老化的社会,大家会注重养生、延寿,政府也会宣导预防失智及延缓失能,但是很少提到老年忧郁症的防範,但光是在台湾的发生率加上復发率就高达20%,许多人会认为这是老化的正常现象,因此容易忽视,或是将老年忧郁跟失智搞混,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乾。-箴言17:22

 

忧郁症不是老化的正常现象

忧郁症是种生理性的疾病,因为大脑缺少俗称「幸福贺尔蒙」的血清素,所以没办法拥有快乐的感觉,「老年忧郁是很容易治疗且可以治癒」郑佩均强调,忧郁症不像失智症只能延缓,它是可以靠吃药治疗的,但如果拖太久有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疾病。

 

郑佩均提醒「心中郁卒不一定代表得到忧郁症!」感到心情低落有可能是忧郁情绪作祟,忧郁情绪和忧郁症最大的差别在于,忧郁情绪只会让你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不去做该做的事,但忧郁症会让你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无法做。郑佩均分享自己的奶奶发现自己罹患乳癌后,即便有高达98%的成功率,她还是无法接受进而引发忧郁症,这让平常都有养成游泳习惯的奶奶,连碗筷也拿不起来。

老年忧郁高危险族群。(摄影/实习记者王馨慧)

会让社会大众将老年忧郁跟失智症搞混的主因是,老年忧郁会引发假性失智,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失智症患者不可能记得自己忘记的「事件」,而忧郁症的状况是会记得自己忘了「某件事」而感到焦虑,郑佩均举例常听见患者说「上周我煮饭的时候,竟然忘记要加什么料」,这就只是记性煺化的症状,并非失智症。

 

老年忧郁症相较成人忧郁症难发现的塬因,是因为老年人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清楚描述忧郁症状,认为这些情况都是老化会出现的症状,或是可能觉得罹患忧郁症是件丢脸的事情,所以不愿就医治疗,加上亲友也降低对年长者的期待,常常认为「他们老了,没关係」,将这些症状合理化为老化的自然现象。

 

判断失智或是老年忧郁

失智症状是渐进式的,没有办法确定确切罹患的时间点,但是老年忧郁是快速变化的,可以很明显知道某个时间点开始出现变化;失智症在衣着上较不适切,像是正反面穿错、冬天穿夏天衣服,而老年忧郁可能只是穿着颜色稍显黯淡的衣服,或是比较不注重服装仪容。

 

另外失智症比较不会承认自己有失智症,反而会想掩盖自己的缺损,但是老年忧郁会意识到自己的缺损;两者最大差别在于忧郁症会较多抱怨身体出现状况,还有忧郁症的健忘是可以治疗的,但失智症无法。老年忧郁不是合併着失智症出现,就是成为失智的前兆,所以预防老年忧郁是很重要的。

 

老年忧郁的预防

除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外,要维持人际来往,可以参与教会活动维持社交;还要找到生活目标,人活着不管在什么年纪,很重要的就是要有目标,郑佩均举例就像小孩上学总是爬不起来,但是要校外教学时总是起得特别早,当年长者找到动力,就不会只待在家裡昏昏欲睡。

 

还要培养「或许有可能」的思考方式,练习去思考所接收的资讯是否都是正确的,刺激大脑活动,要改变看事情的角度,不去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思考法」,并且多多正面思考。

 

最后郑佩均提醒如果身边有年长者正在面对老年忧郁,要去同理他们的感受,「我们不会要一个没有脚的人站起来,所以我们也不该勉强一个没有血清素,无法感到开心的人,要他开心起来!」多多陪伴,鼓励他们去做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

 

心中喜乐,面带笑容,心裡忧愁,灵被损伤。-箴言15:13

 

持续看到暖新闻,为你的生活带来祝福点我奉献


精选要闻》

当我们不再勇敢! 走出舒适区的5个圣经应许

患恐慌症的无助低谷更贴近神 王继忠牧师:发展、成全恩赐,先恢復「真实」的身分

如何面对批评? 12个提醒帮助你好过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并且为我们加油打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化为百倍千倍的祝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