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专精伊斯兰吉哈德研究的彭书颖博士,从学术观点讲解伊斯兰文化中的「圣战(Jihad)」。      (摄影/记者陈晓玫)

随着华人、穆斯林悄悄崛起为两大社群人口,身为华人基督徒,是否真了解伊斯兰教文化?为了促进教会界对伊斯兰文化的认识,13、14日第5届「台北宣教祈祷特会」中,特别邀请专精伊斯兰吉哈德研究的彭书颖博士,从学术观点讲解伊斯兰文化中的「圣战(Jihad)」。

本次特会除了最后的「圣战」专题演讲,还有来自各地的宣教士,分享在中南半岛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教经验,加上第一天晚上的宣教之夜,两天活动总计超过300人次参加。

打破对「圣战」刻板印象 跳出偏颇世界观

「台北宣教祈祷特会」最后一场专题演讲,由内地会总干事袁乐国担任主持人。      (摄影/记者陈晓玫)

彭书颖指出,「圣战(Jihad)」又称为「吉哈德」,塬文有努力、奋斗之意。由于社会大众对穆斯林的认知,受到新闻、电影、电玩等媒体渲染,对于「圣战」文化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暴力、毁灭等刻板印象。

事实上,若仔细考究可兰经塬文,会发现圣战的核心意涵除了「为真主之道」、「抵挡进攻」,还包括「不要过分」,一反大家普遍将圣战连结于「激进」的认知。在穆斯林文化中,圣战的意涵其实远超越战斗本身,而是其信仰中最基本的思想,任何形式的宗教行为,都可以代表圣战。

现今社会较激进的「圣战」形象来由非常复杂,可追溯到近几百年歷史。除受11世纪十字军东征影响,殖民时期伊斯兰世界的衰落、中东地区近代战争也都是影响因子。此外,许多伊斯兰极端份子以政府之名号召展开自杀攻击,则是导致「圣战」一词偏向仇恨、政治诉求的关键;一般社会大众甚至许多穆斯林,都不了解或忽略了圣战在精神层次的深意。

彭书颖也指出圣战意涵的极端化,再加上基督徒对美国、以色列、穆斯林文化有限的认识,塑造粗浅且彼此对立的世界观,也就是大部分人认为,美国属基督教国家,都是好的、对的;以色列则是圣经预言的关键国家,也都是对的、好的;而穆斯林多半是恐怖份子、欺负以色列人,所以是坏的、恐怖的,因此应该支持美国与以色列,讨厌穆斯林。事实上,基督徒应敏锐于盲目的宗教思考,回到耶稣的观点甚至国际政治观点,看待复杂的以巴议题与伊斯兰文化。

基督徒面临新挑战 耶稣的爱是打赢「圣战」的契机

除了釐清一般人对圣战的迷思,彭书颖也指出穆斯林的崛起对基督徒带来的挑战。其中包括大量的移民及随之出现的法律问题、祷告的属灵圣战,以及宣教策略的对抗。

值得关注的是,和基督教国家差派宣教士的速度相比,伊斯兰国家一直积极、有效率的执行各种宣教策略,包括大量差派伊斯兰教士、藉助于波斯湾国家的大量经援。目前在大陆,甚至还有许多穆斯林商人,以现金利诱当地女子成为穆斯林。

然而,正如同基督徒应该用耶稣的观点同理穆斯林国家与人民的处境,基督徒打赢这场「新圣战」的契机,也在于回到神对普世人类的爱。基督徒在从事穆斯林宣教工作时,应该先对对方有基础的理解和信任,实际行动包括配合当地的教会、学习宣教前辈经验,以及用理性而非迷信观点正视以巴问题。

中华基督教联合差传事工促进会秘书长彭书睿指出,今年的宣教祈祷特会以穆宣为题,不仅加深他的相关知识,更是乐见许多穆宣伙伴彼此连结。他唿吁,穆宣的相关议题牵扯到复杂的歷史、地理与文化背景,必须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不能只由差会或个人支持,更要有教会宗派的帮助。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